种植密度对高粱吉杂137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0-06-09 02:35高悦李伟李继洪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光合特性种植密度高粱

高悦 李伟 李继洪

摘要:以适于机械化的中矮秆高粱杂交种吉杂137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5个种植密度(10.5万、12.0万、13.5万、15.0万、16.5万株/hm2)对吉杂137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照度、透光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在灌浆期之前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各密度处理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后下降,且15.0万、16.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降最快;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15.0万、16.5万株/hm2密度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密度处理;吉杂137的经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5万株/hm2 种植密度下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最高。研究表明,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吉杂137光合特性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吉杂137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高产。

关键词:高粱;种植密度;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4.0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7-0082-04

高粱作为我国栽培最早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几千年的历史。杂交高粱的推广曾为解决我国口粮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高粱是C4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同化率高,对温度和光照也有很高的要求,整个生育期都要求充足的光照,才能得到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2]。目前我国实现高粱矮化,避免了植株过高、耐密性差等不利条件,能为我国机械化生产、轻简栽培的实现提供更大的可能性[3]。植株矮化后,单株生物产量降低,由于经济系数的制约,单株籽粒产量下降,需要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群体产量[4]。然而,种植密度增加势必会对高粱群体冠层内部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指标。前人研究表明,密度对作物冠层的结构分布和光合特性有着重要影响[5-6],且相比于其他栽培处理,种植密度对冠层结构和内部功能的影响更大[7]。在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群体叶面积指数、冠层的光截获率等会因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更能充分地利用光能,增加高粱群体冠层叶片的生产效率,特别是对冠层的中、下部有益,从而提高产量[8-9]。相反,种植密度过高,会削弱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造成叶片早衰等不利影响,从而使群体的光合能力降低;而种植密度过低,光截获率低,不能更好地利用光能,无法更好地实现高粱群体的生产潜能。由此可知,种植密度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光能利用方面,并对作物最终产量造成影响[10],所以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是提升中矮秆高粱经济产量的关键。吉杂137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成,并于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中熟杂交品种。本试验以适于机械化生产的高粱新品种吉杂137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等特点,为适于机械化生产的中矮秆高粱吉杂137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24°48′E、 43°30′N) 进行,试验地为黑钙土,前茬种植大豆,在整个生育期内总降水量为567.8 mm,≥10 ℃活动积温3050 ℃·d,年均温度5.6 ℃,无霜期144 d。

1.2 试验材料与处理

试验材料为吉杂137,中矮秆,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成,株高1.6 m左右,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18 d左右,植株紧凑,叶片细长。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0.5万株/hm2(T1)、12.0万株/hm2(T2)、13.5万株/hm2(T3)、15.0万株/hm2(T4)、16.5万株/hm2(T5)。小区行长6 m,每小区8行,行距0.6 m,小区面积为28.8 m2。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春播时期为5月6日,播种深度为2.5~3.0 cm,种肥为磷酸二铵或复合肥300 kg/hm2;播后注意镇压、保墒;5月23日出苗,在拔节初期追施尿素225~300 kg/hm2;9月20日腊熟末期收获,其他管理同一般生产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叶面积测定 每小区内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株植株进行标记,于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叶面积测定,方法为长宽系数法,即叶面积=长×宽×系数(完全展开叶系数为0.75,未完全展开叶系数为0.50)。

1.3.2 光合特性测定 利用携带自然光源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測定系统于09:00—11:00无云无风天气条件下,在灌浆期测定高粱冠层上部(上数第2张叶)、冠层中部(上数第5张叶)、冠层下部(上数第8张叶)全展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每小区取10株代表性植株,每张叶重复测定5次,取平均值。

1.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用日本产SPAD-502叶绿素仪在开花期、灌浆期测定高粱冠层上部(上数第2张叶)、冠层中部(上数第5张叶)、冠层下部(上数第8张叶)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每小区取10株代表性植株,测定叶片上、中、下3个不同位点,取其平均值。

1.3.4 光照度 用Li-250光照计于灌浆期测定各小区不同冠层垂直部位的光照度,具体测定部位为冠层上部(上数第2张叶)、冠层中部(上数第5张叶)和冠层下部(上数第8张叶)。

1.3.5 高粱产量和穗部性状测定 在成熟期收获测产。全小区测产,风干后进行考种,测定穗粒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经济系数及经济产量。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7和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条件下吉杂13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密度处理下,吉杂137经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T3>T4>T2>T5>T1,T3处理经济产量最大,与T4处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济系数在T3处理达到最大。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密度处理的穗粒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T1、T2、T3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T4、T5处理。由此可知,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过低,无法充分发挥高粱生产力潜能,而密度过高会使高粱的穗粒数、穗粒质量下降,进而使产量降低。

2.2 不同密度条件下吉杂137光照度和透光率的比较

如表2所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吉杂137冠层上、中、下部叶片的光照度和透光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各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冠层上部叶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受光效果逐渐变差,这和冠层中、下部叶片相互遮蔽严重有关,这也进一步影响了高密度处理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光合性能。

2.3 不同密度条件下吉杂137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由图1可知,不同密度处理吉杂137的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即从苗期开始迅速增加,且都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在灌浆期之前,吉杂137各处理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灌浆期后,由于叶片衰老、凋落,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高密度处理T4、T5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而其他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趋势较为平缓。T4、T5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可能与生育后期冠层中下部环境竞争加剧、叶片衰老过快有关。这进一步说明了高密度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分布不合理,导致功能叶光合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产量。

2.4 不同密度条件下吉杂137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比较

如图2所示,在灌浆期,吉杂137各个处理冠层上、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密度处理T4、T5群体冠层上、中、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低于其他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受密度影响较大,高密度处理T4、T5尤为明显,这可能和冠层中、下部叶片遮蔽严重,受光效果不好,削减了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关。

2.5 不同密度条件下吉杂137叶绿素相对值的比较

由图3可知,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值变化趋势相同,在冠层上部,吉杂137不同密度处理的SPAD值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未受到密度影响;而高密度处理T4、T5的冠层中下部叶片SPAD值均显著小于T1、T2、T3处理,说明高密处理T4、T5冠层中下部叶片受密度影响较大。由此可知,高密度处理冠层中下部叶片相互遮蔽,光环境不好,再加上叶片对水、肥等养分竞争剧烈,导致叶片衰老过快,影响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适于机械化生产的耐密植高粱品种应运而生,种植密度增加,高粱群体结构更加紧密,高粱群体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如叶片光合能力降低、衰老过快、生育后期持绿性下降等,进而使产量下降[11-12]。本试验中,吉杂137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植株冠层叶片较为茂密的时期),植株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迅速,叶片衰老较快(LAI 值、SPAD值下降)。前人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个体叶片光合速率降低[13],本试验结果与此结论一致,特别是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再结合透光率指标发现,这可能和高密度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相互遮蔽、光环境恶劣有关。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4]:在10.5万~13.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经济产量逐渐增加,各处理穗粒质量、穗粒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在此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增加是由植株数量增多所致,而产量构成因素(穗粒质量、穗粒数)随着密度增加未发生显著变化;密度在15.0万~16.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经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千粒质量和穗粒数显著低于其他低密度处理,结合光合指标分析,密度在15.0万~16.5万株/hm2时,密度过高,植株个体对营养以及水分等竞争加大,养分供给不足,再加上冠层中下部光环境恶劣,光能利用率低,光合水平低,植株个体发育小,高密度处理虽然有植株数量上的优势,但也弥补不了因穗粒质量和穗粒数减少所引起的产量降低。

本试验条件下,中矮秆高粱杂交种吉杂13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左右,在此密度下,群體各生理生态指标良好,冠层中下部叶片对环境竞争较小,经济产量高,经济系数最高。虽然吉杂137能够种到15.0万株/hm2,且产量较高,但在田间调查时发现,冠层中下部叶片有提前衰落、茎秆有倒折现象,如遇干旱、高温等恶劣天气,存在减产风险。

参考文献:

[1]卢庆善,邹剑秋,朱 凯,等. 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 杂粮作物,2009,29(2):78-80.

[2]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 不同栽培密度对甜高粱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115-118.

[3]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等. 高粱产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87-88.

[4]刘 伟,张吉旺,吕 鹏,等.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猜你喜欢
光合特性种植密度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金秋时节高粱红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5个引种美国红枫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4种砧木对甜樱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不同水分条件下硫肥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