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取代传统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媒介。网络热词也随之悄然兴起,迅速传播。对于网络热词的定义至今未有定论。王维东认为网络热词语言是社会的镜像,透过不断涌现的新鲜“热词”,人们可以捕捉到当前的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1]。本文通过探究网络热词的流行性、简洁性、幽默性,使读者了解到网络热词的鲜明特征。结合网络热词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为译者提供更加规范的网络热词英译版本。
胡庚申教授在《生态翻译解读》中探讨了生态翻译的基本内涵,发展前景,优势与其自身的局限性,揭开了生态翻译学的序幕[2]。毛立群教授在《翻译硕士教育的生态翻译学思考》中提出翻译必须考虑翻译的生态环境,首次提出了将翻译学运用于翻译硕士教学的思考[3]。王宁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系统阐述了文学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翻译学集合的必要性[4]。宋志平在生态翻译学刊上发表的《翻译教学生态系统的生态翻译学研究》,他认为生态翻译学与现代翻译教学联系日益紧密,不可分割[5]。到目前为止,中国知网能搜索到的生态翻译学相关论文有200 余篇,相关领域的研究虽呈上升态势,但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的研究尚有不足。岳中生在其论文《杂合的生态翻译学解读》中提出生态翻译学是杂合的生态范式,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生态学属于自然学科,翻译学属于人文学科,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也是当前翻译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生态翻译学需要面对的问题。网络热词本身具有灵活性,主观性,其生态环境错综复杂,将生态翻译学理论与网络热词研究创新性结合,能促使读者对翻译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它是一个系统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是一个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是一个翻译研究的方法论[7]。胡庚申教授受进化论启发,结合当前翻译生态环境,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他主张“适应选择”,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需重视“翻译生态”和“共存共生”,即翻译活动是在相对的生态环境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译文为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力求共存共生。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结合,生态翻译学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过程,是译者适应并选择合适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的过程。
胡庚申教授认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方法侧重“三维转换”原则,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转换。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原则中,语言维关注的是文本语言的表达,语言维的研究主体是文本的语言信息,旨在加强文本信息的表达。文化维关注的是翻译的语境效果,文化维关注的是翻译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文化维旨在构建双语文化环境,使文化意境能顺利表达。交际维关注的是人的交际意图,它致力于促进原文和译文的交际生态能达到完美平衡。在整个生态翻译学体系中,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的。相反,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三个维度的融合度越高,译文的预期效果就会越好。
众所周知,网络热词短小精悍,它们通常以缩略语的形式呈现。此外,还有许多网络热词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网络热词必须与特定的背景联系起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只能以简洁的方式呈现。例如,2019 网络热词“盘他”。“盘他”一词出自著名相声《文玩》。“盘”字在文玩圈指文玩在反复摩擦后变的光滑。因此“盘他”本应指核桃在手中反复把玩,而今简短两字,被当代年轻人赋予新的含义,演变为面对消极事物做出积极回应,并希望事情能变成自己想象的那样。以“盘他”为代表的网络热词短小精悍,充分恰当地表达出人们面对社会压力时乐观的态度。类似能表现网络热词简短性的词还有“冲鸭”“佩奇”等。
流行语的突出特征是其流行性。网络热词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物同样具有这一特征。《网络流行语基本特征探析》讲到:“网络流行语简洁时效的特点使其能够被人们广为接受和适用,然而也恰恰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网络流行语在红极一时后被人们迅速抛弃”[8]。网络热词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流行性是网络热词最为突出的特点。例如,2019流行的网络热词“硬核”,该词起源于说唱和游戏领域,随着中国说唱文化的流行,“硬核”这一热词也随之流行起来,随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随着“硬核”的流行,“硬核”也不再单单形容说唱和游戏,随之演变而来的有“硬核青年”“硬核父母”“硬核人生”“硬核游戏”等一系列网络热词。我们可以把“硬核”理解为是一种很炫,很硬朗的意思。此类例子众多,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热词星罗棋布,但贯穿始终的是网络热词的流行性特点。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从网络摄取资源,寻求精神上的放松,从而产生了幽默、风趣的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本身所具有的幽默性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为读者所接受。网络热词的幽默性表现在通常以较为凝练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例如最近红遍网络的“佛系青年”这一流行词,是重过程不重结果,怀揣听天由命的心态的一群青年群体。“佛系青年”这一网络热词从某些方面也表达了社会对这一群体幽默诙谐的调侃。该词最早来源于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向读者介绍了“佛系青年”。2017 年12 月,“佛系青年”一词刷遍中国网友的朋友圈。“佛系”作为网络兴起的热词,是指看破红尘,按自己意愿生活,不与世俗纷争的行为也广为年轻人所接受。“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了人们面对压力平淡诙谐的生活态度。由此也衍生了“佛系少女”“佛系博士”等一系列词语。
翻译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中的重要术语,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9]。生态环境对译者翻译实践尤为重要。探究网络热词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翻译研究,使网络热词英译逐步规范化,明晰化。
属于表音文字的英语重形合,其新词语以字母或单词为基本成分,形、音、义分立,以语法统驭语义;汉语重意合,其新词语以汉字为基本成分,形、音、义一体化,以语义统驭语法。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上存在很大不同。汉语构词法中的复合词、派生词在进行英译时,会产生英文译本的多样性,常常会使英语读者感到困惑。例如汉语派生词中后缀的用法,使译者在进行网络热词英译时往往感受到阻力。此处列举派生词中词根+后缀用法,比如-族、-奴、-客、-门、-友、-男、-女等频繁使用的词根,虽已被汉语词典收录,但外文词典还未有相关表达。“孔雀女”属于典型的派生词,在进行英译时会受其后缀的影响,构词出现多样性。目前网络上较为流行的版本是“Peahen girl”“Peacock woman”“Silk-stocking lady”。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网络热词英译受到了汉语构词法的影响,不同译者对后缀“女”的理解也有所出入,导致最终译本呈现多样化态势。由此可见,复合词,派生词的翻译方法区别于结构简单的名词,在进行翻译时,受译者主观性的影响,使热词英译的生态环境变得错综复杂,影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阅读。
外来语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外来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汉语表达习惯,经过消化吸收,外来语已经成为网络热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外来语也给网络热词的英译增加了巨大难度。如何进行三语转换,使目标语读者能顺畅理解源语中存在的外来语也是译者要面临的挑战。比如日本词语“萌”在中国网民间流传,成为网络热词。它是指人或物的长相可爱,这一网络热词生命力顽强,流传至今,热度未减,成为常见的网络用语。萌的日语表达为“萌え(もえ)”,中国网友在经过消化吸收后,创造了“萌”这一新鲜外来语,译者在进行英译时产生了跨语言文化的障碍,为寻求更为地道的英语表达,译者将其译为“Cutie”“Adorable”。由此可见网络热词的生态环境往往容易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考虑译者三语转换能力以及三语通达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汉语中原有的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语言色彩,甚至某些词已经消亡或淡忘了一段时间,又被重新启用。为旧有词披上新装就像老瓶装新酒,既减少了创造新词的麻烦,又在旧词和新义之间产生联系[10]。旧词新译对网络热词的生态环境也产生影响,往往导致网络热词英译版本缺乏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不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例如“黄牛”这一网络热词,指的是投机买卖火车票,音乐会门票,电影票,医院挂号单这一类人。但“黄牛”其原来意思指的是中国农村地区固有的普通牛种,部分译者直接用“Cattle”来表达倒卖票号这一类人,英语读者看后往往一头雾水。综合历史和文化因素,译为“Scalper”更为合适,指的是通过倒卖获得蝇头小利的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部分网络热词英译的生态环境缺乏文化和历史背景,使中西方读者阅读过程产生差异。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通常关注的是文本的言语表达。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中国网络热词的英译首先应从语言维度出发,解决源语与目标语的语义平衡。
1.直译。直译基于平行文本或可能存在的平行结构,或者平行概念。词汇平行或源语平行通常是直译方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2018 年“大道至简”这一热词火遍全网。“大道至简”本意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李克强总理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道至简”,就是我们作为公务人员,首先要在内心敬畏人民,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李克强总理认为,这与中国政府简政放权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这一网络热词在翻译时,多数译员采取直译的策略,最终收录的英译版为“Great truths are always simple”。从语言维度来看,“大道至简”的英译巧妙地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做到了文本信息的对等,同时又保证了语义的平衡,使源语生态与目标语生态达到平衡,英语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很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内涵,但从语言维度来讲,网络热词的翻译通常难以做到词汇平行或源语平行,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意译的翻译策略。
2.意译。意译强调译语文本和源语文本的语义对等,关注的是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语义平衡,随着互联网微博的快速发展,近期“水军”一词火遍全网,“水军”指网络上为业绩或荣誉,针对特定内容发表评论、被雇佣的写手。“水军”常常活跃在京东、淘宝店、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上。他们佯装成普通消费者或网民,发布虚假评论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现已确定的译本为“Astroturfer”,这一词语来自美国奢侈名牌“AstroTurf”。这个词语的意思即可以表示“草根”,又可以表示“普通网民”,而“AstroTurf”是“人造草皮(草根)”所以国外网友调侃“Astroturf”是“普通网友”的反义词,即“虚假网友”。所以中国民众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上后缀“-er”,变成“Astroturfer”,意为“One who joins in astroturfing”,指的是那些参与到刷单或刷评论过程中的人。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从语言维度来讲,网络热词的翻译也存在直译意译文之争,译者通常在直译与意译间进行取舍,多数情况下意译在网络热词的英译中出现频率更高。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ultural Dimension),即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诠释双语文化内涵。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的是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其目的是为避免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曲解。译者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同时,需要关注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许钧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译者个人的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诸如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多种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的限制[11]。胡庚申教授则认为,受众需要,文化接受正是生态翻译环境,特别是译语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1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亦是如此,一般只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巨大文化差异时使用,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1.对等。对等翻译策略用于解决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理解差异。对等的翻译策略旨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意思对等的表达,实现文化维度的适应与转换。对等包括字面对等,语义对等,文化对等。“剩女”一词出现于21 世纪初的互联网上,旨在描述一群渴望结婚但尚未找到配偶的女性。出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剩女”的翻译对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有所要求,因此采用对等的翻译策略能有效做到文化通达。以下几位译者从对等的不同角度,翻译了“剩女”一词:
对比发现,中国译者在翻译“剩女”时,更多考虑的是该语言所属的词汇系统,即汉语之间的字面对等,于露译为“Left woman or woman left”,实则未考虑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而林新新译为“Woman(be left)on the shelf”,将其比作货架上的滞销商品,考虑了文化对等因素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但同时使这个词成为贬义词。日本作家九月顺子将“剩女”翻译为“Loser dogs”,是基于日本文化中对狗的认知,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包含性歧视的部分。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的表现,科特勒.凯勒结合了字面对等与文化对等,将其译为“Left-over Scarlett”。“Scarlett”引用了Gone with the Wind 里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旨在向读者表示最终单身的女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译本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别,又尊重女性地位,是众多译文中最为突出的译本。
2.借用。借用的翻译方法适用于文化缺失或文化差异较大的两种语言系统,试图在不同文化维度间寻求平衡点。“弹幕”一词随着B 站、网络直播软件的盛行,近期也引起了极大关注。“弹幕”原意是指密集的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现指直播时大量评论密密麻麻布满屏幕,看上去像打仗时密集的弹幕。“弹幕”的英译本是“Bullet Hell”(子弹地狱),“Hell”是西方才有的概念,是人逝去后去的地方,是罪恶的源泉。基督教文化主要指人世间大规模埋葬逝者的地方,人们肆意行动的另一个世界。这里弹幕一词借用“Hell”,实则是想向西方读者传达弹幕另一层含义,即人们远离现实生活,在网上肆意表达自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进行英译时采用了文化借用策略,即用英译本“Bullet Hell”来向未接触过中国弹幕文化的外国受众传递文化内涵。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谭载喜认为,翻译作为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13]。翻译具有交际功能,以下示例反映了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热词翻译里的运用。
1.调适。调适是指翻译过程中通过观点视角的变化获得信息形式的变化。通过调适的翻译策略,可以改变翻译中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调适有主客体调适、文化调适等。举例说明:当下影视剧中较为火爆的热词“凤凰男”,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愤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对于“凤凰男”的翻译,百度百科直接译为“Phenix man”,这一翻译并未表现出凤凰男的本意,且使英语读者一头雾水,所以此处采用调适的原则达到交际的目的尤为重要。译者经过调适得到的译本为“Ugly duckling”,这一意象来自西方读者熟知《安徒生童话》的典故。因此将“凤凰男”译为“丑小鸭”这一意向,从文化角度进行调适,能让西方读者对此有充分了解。
2.改编。维纳和达尔贝勒纳认为改编是翻译的极限,改编创造一种与目的语对应的新情景,已达到交际的效果。因此,改编是一种特殊情境对等,适用于创造两种不同的文化交际环境。以最近较为流行的网络热词“高大上”为例,“高大上”指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表示“事物有品位,有档次”。译者就这一热词的英译展开了讨论,以下为公信力较高的版本。
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高大上”,译本会显得生涩、僵硬,因此采用改编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交际目的。刘彻将其翻译为“Top-notch”,在英语中指代“拔尖的,出类拔萃的”,虽然达到了交际目的,但却造成了源语语义的缺失,没有表现出大气的意思。张宇将其译为“Superb”,虽达到了网络热词简洁性的特征,但与刘彻一样背离了源语本来的意思。最后一位英语读者泰勒将其译为“High-end and classy”,意为“高雅的,上档次的”,从交际维角度来看,确切地表达了“高大上”的意思,达到了语义通达,语言交际的目的。
文章从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运用直译、意译、借用、对等、调适、改编六种翻译技巧,探究网络热词的英译。文章对于指导网络热词英译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首先,通过研究生态翻译学的三个不同维度实现一定创新,本文并未采用单一维度分析网络热词英译版本,而从文化、语言、交际三个维度寻找突破口,某种角度上填补了语言空白;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名家译本,结合语言的生态环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角度,减轻源语读者的阅读障碍;最后,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分析翻译学,结合维内,达贝尔内翻译六种翻译技巧,为网络热词英译提供具体方法指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国特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背景下,生态翻译学研究方兴未艾,网络热词研究正不断前进,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网络热词的不同译本,力求促进网络热词的传播,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