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点

2020-06-09 08:16
江淮法治 2020年7期
关键词:复产产业链协同

1 协同复工复产须加把劲

针对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一系列政策已陆续出台。例如,国务院建立跨部门工作专班,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服务,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降低政府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等举措畅通物流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等。但是,要让各产业全链协同转动,还须细化政策,并由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起去落实。

支持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从全国来看,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较高。龙头企业对接的配套企业多,调度能力强,如果给予龙头企业一些必要的人员、物资、技术支持,在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能为自身后续生产夯实基础。

梳理产业链全景图和企业清单,加强上下游对接。要调配资源、填补链条缺口,除了企业自发行动之外,还需要政府跨部门跨区域帮忙整合对接资源。同区域的同类配套企业有哪些,跨区域的配套企业有哪些,各环节人员、设备、物资情况如何,有关部门不妨摸清底数,将原材料、基础部件、关联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小企业列个清单,推动搭建新的合作关系,加速产业链整体复工复产。

抓住技术研发突破口,搭建数据联通平台。疫情期间,各行业复工复产存在不同程度压力,但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平台的无间断服务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有效贡献,不少地区搭建起了产业链协同云平台。制造企业应借此契机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标准统一和资源线上对接,实现更多共享模式、柔性化生产,提高整体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

(作者:赵展慧,摘自202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2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从发展规律上说,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复工率上下功夫,也要在产能恢复率上多努力。只有区域之间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才能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这就意味着,既要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规上工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物流运输、生活必需品企业应复尽复,支持各类农业和服务业企业应开尽开,也要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运转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从治理能力来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是对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能力的大考。这就要求我们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优化政务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用工、用材、融资、生活配套等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区返岗,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适时调整、坚决纠正影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

(作者:郑少忠,摘自人民网)

3 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

经济社会是个有机系统,产业链环环相扣。复工复产不能只盯着局部,更需全面考量,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不久前工信部印发的一份指导意见,专门强调了优先支持汽车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为的也是在复工复产中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坚持上下游贯通,实现各环节配合,做到产业链协同,才能形成复工复产的整体效应。

同时也要看到,复工复产既要考虑直接相关的因素,也要考虑间接相关的因素;既要提供政策支持,也要完善配套措施。同时,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才能打好政策组合拳,让企业轻装上阵,提振企业复工复产后的风险抵御能力。

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此次疫情中,那些早已布局线上业务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更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启示我们,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不仅意味着帮助企业收复存量、恢复常态,也要鼓励企业拓展增量、发展新业态。难点也能变成支点,从而撬动传统产业实现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作者:彭飞,摘自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复产产业链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筑牢产业链安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