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云祭扫”成为新风尚

2020-06-09 08:16
江淮法治 2020年7期
关键词:敬献新风尚移风易俗

3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58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会上介绍,目前广州全市拜祭场所实行封闭化管理,将暂停全市殡葬服务机构拜祭场所祭扫活动。与此同时,将积极引导市民通过延后拜祭、网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邮哀思、工作人员集中祭扫(敬献鲜花)等替代性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地方跟广州一样,暂停了殡葬服务机构拜祭场所祭扫活动。各地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网上祭祀、“云祭扫”以及代祭扫(敬献鲜花)等服务,尽量满足逝者亲属寄托哀思、缅怀亲人的需要,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

从实地拜祭到网上祭祀,过清明的方式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抛开疫情影响的特殊性不论,事实上提倡清明祭祀移风易俗,融入更多时代因素,是近些年清明节的热议话题,比如薄葬厚养、生态殡葬等新旧观念的交锋,代祭扫服务是与非的争议等,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时代变迁。

其实,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之于逝去的亲人,古代也有“遥祭”的做法。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可以把虚拟与现实融合起来,同样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建立起缅怀亲人的精神家园。比如,通过网上祭祀、“云祭扫”,向逝去的亲人献花、点烛、献茶、供祭品、敬香、留言、编辑发表先人生平事迹,与亲属一起拜祭先人、寄托哀思,同样是一种精神慰藉。又比如,随着5G通讯技术的完善,不能实地祭祀的亲人,可以通过视频实时观看逝者的墓葬,由工作人员代替敬献祭品,如临实境完成祭祀。

不妨让“云祭扫”成为新风尚,传承传统亦需与时代同步,通过互联网建立缅怀亲人的精神家园,让清明节的内涵更丰富、更赋予时代包容性。因为疫情而推动普及的互联网祭祀,不能只是应急之举,而应是引导深入移风易俗的开始,有关部门应在丰富内容、完善形式和细化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使之成为殡葬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敬献新风尚移风易俗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案例1 “圾”遇新风尚
勤俭节约,引领生活新风尚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普京冒雨纪念卫国战争
敬献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