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华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60)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此背景下,精细化、品质化已成为了近年城市建设的新要求[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提升老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各地市的旧城区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本文以桂城无名区间路及空置地域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就旧城区微改造中道路精细化设计谈几点心得。
项目位于佛山桂城千灯湖旁,共有32条城市道路,总长约7.88km,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现状宽度8~20m不等。片区内有南海体育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西约市场及南光中英文学校等人流、车流密集的大型公建配套。项目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与管线工程。
图1 项目总平面布置
(1)逐年增加的人流、车流与旧城区的原规划及公建配套设施的不平衡。
(2)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与旧城区落后的人居环境的矛盾。
(3)旧城区微改造资金来源紧缺,且改造的立体空间受限。
图2 项目现状
(1)秉行资源节约的设计原则。
(2)“以人为本”为主,交通组织为辅的设计理念。
(3)改造方案充分考虑施工过程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根据佛山桂城城市规划,明确道路的功能与定位为:住宅区周边道路,以居民生活性出行为主。
结合对现场及周边路网交通的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精细化设计方案:
(1)绿化景观。部分道路利用设施带空间补种高大乔木,既能绿化遮阳、美化环境,也能隔音降噪。
(2)公共空间。利用道路沿线公园或小区公共空间增设石凳、景观小品及垃圾分类箱等城市家具,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图3 公共空间利用
(3)消音减噪。对交叉口抬升以降低车速,保证慢行安全,避免设置减速带而产生噪音;全路段设禁鸣标致。
图4 交叉口抬升效果[1]
(4)人车分离、慢行优先。路缘石升高受限时,加装小矮护栏、车止石等硬隔离;非主要出入口处设减速路拱,提升慢行舒适度。
图5 人车硬分隔与出入口抬升[2]
(1)交通组织。前期深入现场调查居民的出行习惯,研究区域路网与周边大型公建配套的布置情况,统筹片区交通组织。部分方向车流较少或路宽较窄的道路改设为单行道,提高通行效率。
(2)多杆合一。交叉口实施“多杆合一”后增加人、车视距,保障通行安全,同时节约公共空间,美化城市形象,见图6。
(3)停车需求。个别道路改设为单向通行后增设停车位,人行道较宽的在保留行道树前提下拓宽车行道增设停车位,结合周边公共停车场统筹规划导流,人行道设非机停车位,见图7。
(1)烂板或基层修复。采用注浆加固技术替代一般的换板处理,减少投资,降低施工期间的影响。
图6 多杆合一效果对比
图7 增设停车位成果
(2)路面结构。旧城区普遍以中小型汽车交通为主,现状沥青路面状况较好的加铺2cmAC-10超薄沥青磨耗层,一般路段刨铺4cm上面层,病害路段处理由路面状况评价而定。
(3)调平层。纵断面设计时结合现状收水口及规范要求多设变坡点,减少调平层数量,同时消除积水黑点。
精细化设计利用有限的资金与路权空间实现市政配套功能的最大化,使旧城区微改造后环境更具人文气息,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升周边市民生活质量,重新焕发旧城风貌,达到“花少钱,办大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