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龙潭,王秉林
(河南宏力医院 烧伤整形科,河南 新乡 453400)
痉挛性下睑内翻多发于老年人,因老年人眼睑全层组织、眶周组织水平、垂直方向松弛,并多伴有眼轮匝肌肌源性病理变化,易增加痉挛性下睑内翻发病率[1]。目前,临床对痉挛性下睑内翻以手术矫正为治疗原则,眼轮匝肌切除为既往临床治疗痉挛性下睑内翻的常用术式,可切除眼轮匝肌,达到手术矫正的目的,但术后面中部组织重力作用等因素均会导致下睑外翻,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如何有效固定,降低术后下睑外翻、下睑移位风险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4例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探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1~69岁,平均(57.87±3.29)岁;病程7个月~5 a,平均(3.74±0.60)a;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22.13±1.09)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2~68岁,平均(58.37±3.04)岁;病程8个月~5 a,平均(3.90±0.54)a;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22.36±1.04)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眼科检查、裂隙灯检查及临床确诊为痉挛性下睑内翻;(2)单眼患病;(3)存在眼睑痉挛、流泪等临床症状;(4)符合手术指征并拟行手术治疗;(5)无麻醉禁忌;(6)无严重营养不良等皮肤系统疾病;(7)患眼附近皮肤无破损、感染;(8)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既往有眼睑手术史;(2)合并高眼压症等其他眼科疾病;(3)合并眼部急性炎症;(4)病历资料不完整;(5)严重依从性差;(6)伴有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疾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眼部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亚甲蓝于距下睑缘2 mm处平行睑缘标记皮肤切口线,外眦角下方向颞下方沿皮纹延长10 mm,平行睑缘水平切口,向颞下方延长,在外眦处形成三角形皮瓣,局麻,按设计线切开眼睑皮肤、眼轮匝肌,充分分离眼轮匝肌、睑板,直至睑板下缘,使用6-0可吸收缝合线,进针处为切口上唇眼轮匝肌内,出针处为睑板下缘眶隔、下睑缩肌组织,内翻缝合。对照组直接缝合皮肤切口。研究组使用6-0可吸收缝合线,将三角皮瓣顶端眼轮匝肌固定于眶外缘后方骨膜上,在切口张力减小后使用7-0缝合线缝合皮肤切口。两组术后均涂用妥布霉素眼膏,加压包扎,术后24 h冰敷术区,术后7 d拆除皮肤缝合线。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2)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睑外翻、眼睑外置异常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估标准优:术后3个月,睑缘内唇、泪点紧贴眼球表面,眼睑位置正常,睫毛不触及眼球;良:睫毛不触及眼球,泪点无移位,但睁眼时下睑缘轻度外翻;差:睫毛触及眼球,泪点存在溢泪、移位现象,睁眼、闭眼时存在眼睑明显外翻。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以率(%)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优良率研究组优良率(96.88%)较对照组(78.13%)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研究组脱落病例1例;对照组脱落病例2例。研究组睑外翻1例;对照组睑外翻2例,眼睑外置异常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2,P=0.285>0.05)。
痉挛性下睑内翻主要由眼轮肌匝正常牵引作用丧失、过紧眼部包扎、睑缘部轮匝肌痉挛等因素所致。手术为现阶段临床的主要治疗措施。眼轮匝肌切除内翻缝合能使睑缘外层组织有效向外下方移位,并能通过切断眼轮匝肌,增强皮肤、筋膜、眶隔张力,矫正下睑内翻状态[2-3]。眼轮匝肌切除虽能增强垂直方向张力,但术后眶区瘢痕牵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易引发睑外翻并发症,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欠佳[4-6]。
外眦固定术因能有效重建下睑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可增加下睑肌肉张力,改善下睑缩肌无力、眶隔松弛,从诱发因素上根治疾病,并降低术后眶区瘢痕牵引影响,保障眼睑位置正常[7]。本研究针对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予以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结果显示,研究组优良率(96.88%)较对照组(78.13%)高,说明二者联合可提高优良率。外眦固定术能对外眦角下方眼轮匝肌深层悬吊,降低面中部组织牵引影响,有效控制睑裂形状,降低术后下睑移位和睑外翻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与对照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在行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过程中,还应注意:(1)在分离眼轮匝肌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尽量注视头顶方向,以有效去除多余皮肤及多余眼轮匝肌,提高手术效果;(2)术者应具备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经验,严谨掌握手术细节,避免因手术操作不到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3)在固定三角皮瓣顶端眼轮匝肌时,禁止固定到眶缘外侧,避免外眦角、眼球分离,且固定需具有较高牢靠性,避免术后外眦固定线松脱。
综上所述,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应用于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中,可提高优良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