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本奎 郑 军 向祖红 谭凤兰 严艳平
(1.湖北省宜昌市烟草公司秭归县营销部 湖北宜昌 443600; 2.湖北省秭归县植保植检站 湖北秭归 443600;3.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公共服务中心 湖北秭归 443613;4.湖北省夷陵区农技推广中心邓村乡分中心 湖北夷陵 443132)
烟草病虫害是影响烟草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烟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气候环境、作物布局和栽培制度等的改变,我国烟草病虫种类日趋增多,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质量。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对烟草病虫害进行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防控,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实现有效控制烟草病虫害,确保烟草生产安全、烟叶质量安全和烟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烟区大力推行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成效显著。
1.1.1 轮作
对上年度烟草种植区域进行作物轮换,种植玉米,减少重茬。2019年示范区与辐射区轮作面积达到272hm2,轮作比例为51%,为减少病害、产出高质量的烟叶打下了基础。
1.1.2 冬耕深翻
2019年初合作社组织大型犁铧机械与自身现有的大功率机械进行深翻冬冻,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减少越冬的病虫源基数。全县深翻面积达70%,示范区与辐射区烟田100%进行了深翻。
1.1.3 化肥替代
一是绿肥种植。示范区与辐射区在9月底播种绿肥267 hm2。二是增施饼肥。示范区全部采用原饼,分户或集中进行发酵,每hm2增施饼肥450kg。三是减少氮肥。严格控制化学纯氮,按不同肥力田块每hm2最低75kg纯氮、最高96kg纯氮。
1.1.3 适时早栽
示范区内在5月8日全部移栽结束,并确保壮苗移栽,同时做到“三带一深”(带水带肥带药一深栽),今年普遍烟田长势整齐一致,并达到中棵烟长势长相。
1.1.4 大田管理
结合GAP管理流程进行痕迹管理,尽量减少田间操作次数,严禁使用除草剂,采取机械中耕除草。示范区采用抑芽枪进行化学抑芽,烟花、烟杈、农药包装物及处理后的废弃烟叶进行集中处理。
田间挂置黄板诱蚜。每hm2挂置300片左右,全县挂置黄板878hm2,示范区与辐射区100%挂置了黄板。
别看我年纪小,但我已经是拥有多次演出经验的“老演员”啦!不过出演歌剧我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对整场演出的感觉就是三个词:新奇、兴奋和期待!
全县放蜂1 200hm2,在核心区放蜂达到2次,每hm2放蜂4 500头~7 500头。
应用哈茨木霉菌、芽孢杆菌防治黑胫病。
由合作社统一购进波尔多液,对气候性斑点病进行普防,采用无人机进行群防群治814hm2,严禁其它农药在烟田中使用。
秭归县营销部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烟叶办相关人员与各烟草站站长为成员的绿色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绿色防控工作,负责绿色防控工作方案制订、重大问题决策与协调、实施过程监督检查、实施效果考核等。下设绿色防控工作技术专班,主要负责烟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与指导、病虫害调查、农残样品的选送及日常具体的工作。
在两河口镇大坪收购组二甲与堰坪片区建立核心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167hm2,覆盖120户烟农;以两河口镇其它烟区与磨坪乡收购组联合建立辐射区1个,辐射区面积367hm2;以大坪、香龙、铺庄三个收购组建立400hm2单靶标黑胫病防治示范区。
一是加强宣传。主要在烟农培训会上进行宣传,并结合政策、烟叶生产、绿色防控全年下发烟农公开信两封,共计1 730余份,同时制作严禁使用除草剂宣传横幅进行宣传。二是控制农药来源。所用农药一律有合作社统一采购,其他任何人不得采购农药。三是结合GAP管理填写好烟农用药时间、品名、数量。四是各站定点监测记录该烟农的农药使用情况,其代表该站的平均水平。五是严禁使用除草剂,一经发现使用除草剂的,对烟农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其烟叶必须以站为单位进行速检,农残不超标才能收购。若超标一律不收购,同时进行黑名单管理,取消或减少来年的种植计划。六是抑芽枪推广,为了减少氟节胺的用量,在核心区推广抑芽枪120支,可覆盖面积160hm2。
制定绿色防控培训详细计划,并下发到各收购组,各收购组结合标准化生产在“三先”、移栽、大田管理、田间清理等全年生产落实阶段进行了烟农培训,培训15次,培训总人次达1 600人,做到培训有讲义、签到、小结、影响资料、绿色防控相关农药发放花名册等。培训内容涵盖轮作、冬耕晒垡、增施饼肥、减氮增密、移栽、农药管控、标靶防治黑胫病用药、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生物农药及菌肥对单靶标黑胫病防治调查,本部在核心区域采用哈茨木霉菌、菌得力(防病复合木霉制剂)、芽孢杆菌对黑胫病进行防治,防效结果调查如下表:
表1 田间黑胫病抗病性调查记载表
从表1可以看出,5月25日~7月25对调查点进行了黑胫病病害调查,通过发病率数据分析,菌得力防治效果较好,哈茨木霉菌防治效果一般,芽孢杆菌防治效果较差。
通过多种措施控制虫害,并对示范区和辐射区虫害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5月25日~7月15日进行观测,绿色防控区域主要虫害为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示范区与辐射区每亩的虫口数差别不大,示范区略高于辐射区,但示范区基本依靠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2019年全县共抽查40户的烟叶农残速检样品,每户检测6种农药残留,没有发现相关农药超限现象。同时与2015年用药相比减少了50%的用药量,除黑胫病外,其它病害明显有所减轻。全县烟叶安全性得到明显的提升,烟叶质量得到各级领导及专家的认可,大家都认为绿色防控是我县烟叶产业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绿色发展是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表2 田间虫害调查记载表
烟农普遍只关心病虫害防治的速效性和经济收益,而对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关心严重不够,对绿色防控技术认知度不高,从而影响整个烟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进程。
由于绿色防控技术较强,对理论水平与实际应用水平要求高,同时需要一定的物化投入成本。目前绿色防控主要是烟草营销部门购买社会服务,免费为烟农提供物资和烟蚜茧蜂等,如果让烟农承担相关费用,那么烟农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影响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蚜虫的扩繁、烟蚜茧蜂的扩繁以及放蜂时期的确定,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尤其繁蜂时节雨水多、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导致蚜虫和蚜茧蜂保种困难大,扩繁效率低,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本地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合秭归烟草生产实际,制定烟草发展规划,将烟草绿色防控纳入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范围,实施以奖代补,引导烟农自发的开展绿色防控。
农业植保部门、烟草部门、科研院校应加强合作,制定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路线,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建设,将烟草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结合,以点带面,指导全县开展烟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针对秭归县烟区繁蜂时节雨水多、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导致蚜虫和蚜茧蜂保种难度大、扩繁速度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在保种、繁蜂等重要环节探索适宜本地气候的相关技术,更好的推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在烟区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加强与农药生产厂家的合作,选择更多种类的生物药剂进行实验,通过开展多点试验、示范,并从中筛选出来适合我县烟草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加大推广示范力度,进一步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