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华 覃仕德 王维炜 周 鹏 王 立
(1.宜昌市夷陵区住房综合服务中心 湖北宜昌 443100; 2.宜昌市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 湖北宜昌 443100)
圆通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界岭村伏牛山麓上,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坐北朝南,占地2 500m2,寺内供有如来、观音等13尊木雕,是三峡库区少见的禅宗寺庙,对于研究佛教在三峡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在土改期间和六十年代遭受了两次较大的破坏,现仅保留了前殿和后殿。由于圆通寺被山半包围,周边林木茂密,加之古建筑主体为木质结构,又无专门人员常住进行日常管理,非常适宜白蚁生长繁殖蔓延,到2018年白蚁危害已经比较严重。通过对圆通寺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掌握白蚁危害种类及其位置分布,为制定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以期更好地实施白蚁综合治理。
离心管、无水酒精、毛刷、标本盒、放大镜、铲子、相机、铅笔、圆通寺立面图纸、白蚁隐患探测仪等。
2018年8月,对圆通寺古建筑及周边10m区域内白蚁活动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场调查参照《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1](GB34/T 51253-2017)相关条文,调查人员有2人为白蚁防治相关专业中级职称,符合规定。
现场调查根据白蚁活动的典型特征如泥被、泥线和分飞孔等,以人工全面普查为主,辅以白蚁隐患探测仪对整个调查区域内的白蚁种类、危害程度进行排查和记录。以古建筑木质部分为普查重点:(1)木梁、柱、人字架等承重构件的贴地、贴墙及入墙部位;(2)门框、窗框的贴地、贴墙及入墙部位;(3)屋檐及其它易潮部位;(4)木砖等嵌入墙体的木构件;(5)建筑周边环境,如树木、绿化带及堆放的木材等。
参照《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4.3条款“单幢木结构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和5.3条款“古树名木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之规定,将白蚁对圆通寺及周边区域的危害程度分为I级、II级、III级。I级:木构件存在部分白蚁蛀蚀,蛀蚀及活动范围比例小于10%,或树木白蚁危害迹象不明显;II级:木构件存在较多白蚁蛀蚀,蛀蚀及活动范围比例大于10%小于30%,或树木发现明显白蚁活动但树干未被蛀空;III级:木构件存在部分白蚁蛀蚀,蛀蚀及活动范围比例大于30%,或树木发现土白蚁活体,且被蛀空。
通过对调查中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圆通寺古建筑区域有3种白蚁危害,分别是:鼻白蚁科散白蚁属的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和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Rolbe)),白蚁科土白蚁属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
圆通寺历经数百年,现仅保留前殿和后殿,前殿和后殿均有白蚁危害,主要为害部位有立柱、窗户、梁枋、梁柱结合处及周边树木。一是前殿1号柱立柱被白蚁蛀蚀可见4处长约40cm痕迹,4号立柱顶部与檀掾结合部位木槿表面危害深度达5cm,8号立柱距地面40cm处柱体表面被白蚁危害,深度约为3cm,2号柱白蚁危害柱脚木槿深度达10cm,6号柱顶部横梁结合处被白蚁蛀蚀严重;二是前殿台阶旁的古树白蚁活动旺盛,周围堆砌的枯木材随处可见白蚁活动的痕迹。具体危害情况详见表1。
在白蚁危害调查中,同时对其它虫害情况进行了检查,经初步鉴别,有膜翅目蜜蜂科木蜂亚科和鞘翅目粉蠹科的昆虫。木蜂成虫钻蛀孔道,在里面产卵,幼虫靠钻蛀木材长大;粉蠹则能穿坚硬的硬木构件、木柱、护墙板的外表,形成一个个空洞,并排出大量的粉末。
表1 圆通寺古建筑区域白蚁危害情况
通过对圆通寺及周边区域白蚁危害系统全面地调查,发现白蚁危害达20处,危害形势较为严峻。白蚁种类为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分析圆通寺白蚁危害及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圆通寺古建筑所在地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非常适合白蚁的生长繁殖,古建筑选址于群山环绕、背山的山坡台地,背倚山丘植被茂密,面临山谷农田纵横,为白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筑结构。圆通寺古建筑采用传统立柱式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大部分采用木质的承重结构,所用木材基本都没有抗虫蛀能力,在建造、重建之初也没有进行防白蚁处理,仅靠立柱置于基石之上,并不能起到全方位的保护效果。三是人为因素。圆通寺古建筑的部分单体建筑、柱等出现了部分糟朽或残损,院落空地上杂草丛生、积满落叶,四处有堆积的残存木材,且长期无人管理,再加上在历次修缮中,对于损坏的木质构件和新更换构件没有进行药剂处理,使得修缮用的木材再次成为白蚁的理想食材,这都加剧了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白蚁危害。
圆通寺古建筑的山门和前后殿为砖木结构建筑,并以传统的置于基石之上的立柱承重。整个区域内有多处较为严重的白蚁危害,如不及时开展专业白蚁治理,在未来几年之内,必将不断扩大加重危害,可能影响到古建筑的结构稳定,直接危害到文物古建筑的使用和保存,甚至造成古建筑坍塌、古树死亡的后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木蜂和粉蠹也会降低木材的物理性能,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应一并处理。总之,圆通寺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已经十分迫切,对及时有效保护这一文物古建筑意义重大。
而在夷陵区三斗坪镇,另外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陵庙也曾遭受较为严重的白蚁危害,通过及时开展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白蚁危害[2]。因此圆通寺古建筑的白蚁综合治理也是有例可循,应在白蚁危害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迅速开展专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