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趣
——中国钱币发展史/

2020-06-09 02:49
中国宝玉石 2020年2期
关键词:通宝西汉钱币

钱是什么?钱是货币,货币是指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中,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在商代就有了货币,此后货币形制不断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不同。

《史记》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说明古时的货币有龟、贝、金、布、刀等多种。

战国时期出现了圆形的货币,中有圆孔或方孔,起源于古代的纺轮或玉壁,外形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携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废除贝、刀、布等货币,在战国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改进,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货币“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杂乱、大小悬殊、重量不一的状态。秦半两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这是“方孔圆钱”的开端,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了下来,一直沿用到清末。

秦朝灭亡后,汉承秦制,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但汉半两更轻薄,表面没有秦半两那么外凸。西汉半两重量比秦半两减轻,俗称小半两,小半两铜钱是西汉前期的主要货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第四次币制改革,“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钱文“五铢”从此开始启用。所谓“五铢”,“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一两(15.36克)的二十四分之一,五铢钱约3.5克。五铢钱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并用外圆内方的形状来象征天地乾坤。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起初允许郡国铸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但是郡国五铢书体、纹饰及铸造水平不一,且存在偷工减料等问题,导致钱越铸越轻,越来越粗劣,于是汉武帝取消了郡国铸钱权,将铜材收归京师,成立了专职铸钱的机构上林三官(三官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此后的汉五铢称为“上林三官五铢”。

五铢钱轻重适中,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

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汉朝的五铢钱逐渐流通行用于天山南北以及中亚各国,成为了这条商贸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影响了多个国家的货币文化。

西汉时,王莽篡权夺位,改国号为“新”。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掠夺百姓的财富,他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禁五铢,行新钱:大泉、小泉、栔刀和金错刀等(注:“泉”在周朝已作为“钱”的别写),短短几年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新莽钱币先后30余种,等级庞杂,币制复杂混乱,使用不便,交易很不顺畅。王莽发行的方孔圆钱大泉,每枚值五铢钱五十个;小泉每枚值五铢钱一个;钥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个;金错刀值五千枚五铢钱。每次改制的钱币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是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尽管王莽的改革是失败的,但他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因为形制精美、书法漂亮,成为古钱史上的精品。

新朝只存在了十五年,便同失败的币制改革一起灭亡了。朝代交替、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大小泉等货币混杂在民间流通。直到公元40年,东汉才重铸五铢钱。

东汉灭亡后,五铢钱并未随之消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有数种五铢钱面世。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铸造了统一的新五铢钱“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但由于隋朝的历史很短,这种“开皇五铢”成了最后一种五铢钱。

从东汉到隋朝,币制不同,但都是围绕五铢进行改变。五铢钱承上启下,顺应货币发展历史潮流,符合货币演变基本规律,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最为成功的钱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唐朝局势稳定后,唐高祖李渊进行了货币改革,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的铸造,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指流通的宝货。

开元通宝的出现,使得“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至此,我国的金属铸币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体系,而称之为“通宝”、“元宝”。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通宝作为货币名极为常见,自唐始,至清末止,承秦制,造型沿用“秦半两”的天圆地方,而称谓及币面所铸文字加以改变,如在“通宝”字前加国号、朝代、年号等。

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被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

秦半两,夏商周图源:上海博物馆网站

上林三官五铢,汉

开元通宝,唐

猜你喜欢
通宝西汉钱币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钱币翻倍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组合钱币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建国通宝”钱考辨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