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人工合成矿物因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Fe、Ti等或者杂质就会显示黄色、粉色等其他颜色。由于人工合成矿物有很多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能,备受人们的追捧。人工合成矿物优化处理的方法大多为传统充填,新型铅充填、表面扩散、新型扩散还有热处理,人工合成方法主要有晶体提拉法、焰熔法、水热法。
正是这些方法的出现,使得不法商贩运用此法不断谋取暴利,造成购买者的巨大损失,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才能及时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或者浸油法来测试,亦或是运用大型仪器来检测。本文就是主要探究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下人工合成矿物的光谱特征,来判断矿物是否经历过优化处理。
运用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基本的光学特征的观察,运用紫外荧光和红外光谱仪器对矿物样品进行测试,从而进行讨论和结论。
天然矿物和扩散处理后的人工合成矿物的光谱对比分析。
图1 天然矿物的谱图
天然矿物中含有丰富的杂质元素,其中的Fe离子、Ti离子对的存在引起了矿物紫外可见光光谱以565nm为中心的吸收,正是这个吸收造成了矿物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并且其中微量元素Fe、Ti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矿物颜色的深浅。由于天然矿物中除了有二价Fe离子和四价钛离子外还有三价Fe离子,因此造成了450nm、375nm、387nm的吸收线,经过测试的天然矿物的图像如图1所示。经过扩散处理的人工合成矿物,图像如图2所示,由于其本身中含有含有少量的三价Fe,并且缺失二价Fe和和四价Ti,在热处理的过程中,三价铁离子转换为二价铁和四价钛离子,因此经过扩散处理的人工合成矿物缺失三价铁离子的吸收峰,仅仅体现以565为中心的吸收。
图2 扩散处理后的人工合成矿物谱图
图3 扩散处理的人工合成矿物
天然矿物中普遍存在3310cm-1的红外吸收峰,这可能与矿物形成于还原环境有关,且矿物中是否存在3310cm-1的红外吸峰与其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经过红外的实验发现扩散法处理的矿物中不一定存在3310cm-1的红外吸收峰,具体如图3所示,这可能与其扩散的具体方法有关。
通过对人工合成矿物扩散处理的红外的光谱分析,我们可以推断认为结合形成环境和处理方法,3310cm-1的红外吸收峰具有作为矿物是否经热处理鉴定依据的潜在意义,扩散处理的人工合成矿物缺失二价Fe和和四价Ti的吸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