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8)
产力异常是指产妇分娩期间子宫平滑肌对称型、节律性、舒张性、收缩性功能紊乱,引发子宫收缩过度或乏力,导致母体凝血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胎儿无法正常娩出[1]。产力异常分娩极易引发围产期大出血,受精神紧张、阴道创伤、宫缩频率变化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不良母婴结局,为此临床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78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研究,重点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病例样本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8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39,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3~31岁,平均年龄为(27.59±2.43)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57±1.06)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2-31岁,平均年龄为(27.52±2.38)岁,孕周为38~40周,平均孕周为(39.51±1.03)周,常规资料(年龄、孕周)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引导产妇完成产前检查,密切监测产妇各项生理指标,对各类并发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研究组产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卧床休息,增加每日饮水量,静脉补充各类营养物质。密切观察产妇是否存在异常宫缩,为加强宫缩,可采用静脉输注缩宫素、人工破膜、刺激乳头、排空直肠及膀胱等方式。对胎心及宫缩状态实时动态化监测,注射镇静剂改善宫缩乏力等产力异常情况,妥善做好剖腹产及分娩前期准备。给予产妇针对性心理疏导,为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缓解其心理压力,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产妇分娩。做好产妇止血及输血相关准备,加强对产后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
统计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指标。
自然分娩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第三产程时间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第三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第三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指标比较
胎儿顺利娩出与产妇产道、产力、心理状态等因素相关,异常分娩会导致产妇疼痛增加,如未能及时有效干预极易影响母婴健康。临床处理异常分娩需在短时间内确定具体病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案,以此来确保胎儿顺利娩出。产力异常分娩临床发病率极高,影响因素包括产妇精神因素、子宫收缩力异常、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在常规处理方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母婴结局[2]。
本次研究数据提示,研究组产妇经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第三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更强,护理干预更为细化及人性化。护理人员通过对产妇心理的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产妇积极应对分娩过程,解除心理及生理应激状态,配合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产妇宫缩情况,可为顺利分娩做好充足的生理准备[3]。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生理、心理的综合化护理可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知,改善护理依从性,有效避免心理因素对宫缩的影响,配合采取生理监测及宫缩改善护理可确保产妇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分娩的顺利完成。
由此可知,产力异常分娩产妇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