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升级

2020-06-08 15:50蓝熙黄霆
中国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区块链

蓝熙 黄霆

摘 要:随着我国贸易业的繁荣发展,传统金融业务形态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受到多种阻碍,同时国家政策对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颁布,使越来越多资本和参与方投入普惠金融行业中来,如何降低风险溢价从而更好地落实和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升级是值得深思的方向。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浅析中小企业筹融资业务存在的阻力,并且提出了一些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融科技  普惠金融  区块链+  大数据+

1 普惠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称,普惠金融是秉着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并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资金融通服务需求的社会不同阶层和人群提供适当以及有效地金融服务。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贫困人群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标。截至2018年末,全国人均持有7.22个银行账户,较2017年增长 9.39%;人均拥有5.44 张银行卡,较2017年增长13.08%。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推广预约开户服务等措施,截至2018年末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4262.8万户,较2017年增长12.41%。目前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经济主力,截至2018年末全国中小企业超过了0.39亿户,微型企业超过0.7亿户。中小微企业在全部市场主体占比99.6%,GDP产出占比超过60%,税收贡献占比超过50%,就业岗位贡献了80%。同时,中小微企业创造了65%的发明专利以及研发超过80%新型产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联同相关部门,合力优化中小微金融外部环境。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与企业真实业务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当前银行机构的市场业务形态的定位不无关系。

供应链金融是普惠金融理念推广和践行的有效手段。供应链金融除了企业基础状况以外,还结合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以供应链上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可确定或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为链上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目前我国主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四种。其中,应收账款融资由于以拥有优资质的核心企业确权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备受市场的青睐。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为8.5万亿和存货规模为6.3万亿,均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仅为2.0万亿,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融资规模,预估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有望成为蓝海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2 金融科技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高度分工、加速运转,科学技术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等经济活动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期,全球各经济社会系统采集、处理、积累的数据增长迅猛, 2017年全球的数据总量为21.6ZB(1个ZB等于十万亿亿字节),2018年全球的数据总量为33ZB,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在经济学上,“金融”一词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如货币发行、流通、回笼,信用活动的存款、取款、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国内外汇兑往来等。因此金融领域天然具备大数据储存与交换,适合科技落地生根。

2.1 信息技术发展打造金融创新基础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和密集迸发,在技术的驱动下,金融领域为实现信息对称、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场景服务能力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不断演化出新型金融业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创新,打破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在传统信贷市场筹措资金的困境,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又提升了批量精准服务效率,有利于普惠金融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

2.2 国家政策利好助推金融科技发展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金融科技将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到2021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3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金融机构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审核及发放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具体在金融机构重点考核的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无法核实。其中,还款意愿根据信用记录和交易数据这类实际经营所产生的场景数据来剖析,还款能力则依靠现金流历史数据估算是否可覆盖还款本息以及是否有充足的抵质押物来控制信用風险。信用记录较易取得,可从工商局、司法网以及其他政务网站查询公示信息获取,同时可通过人行征信系统获取企业征信报告,从而取得其历史金融授信行为数据。此外交易数据、现金流和足额资产都难以取得或评估。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机构的“三难”和中小微企业的“三缺”。

3.1 中小微企业“三缺”难题

中小微企业“三缺”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缺管理,即其多为家族或个体户,没有相应的企业制度规范或管理经验,从而容易导致在经营过程中单据和账本存在缺漏;二是缺数据,中小微企业往往在信息化投入较低,或是所处的行业本就信息化意识不强,所以缺乏存储或佐证其历史贸易情况的有效数据;三是缺资产,中小微企业可被金融机构认可的资产一般主要为企业自身的存货或股东的资产,而企业存货在实际情况下往往存在确权难、监管难等问题,易造假或流失,股东资产又容易存在不足额或是违约执行周期过长等问题。

3.2 中小微企业“三难”困境

金融机构存在“三难”困境:一是采集难,金融机构需要掌握和校验中小微企业的贸易或数据真实性往往需要多维数据交叉检验,而这些数据往往存储于不同政务机构或是根本未被采集,各政务机构的信息孤岛和垄断保护也导致了金融机构取数难或多头对接所造成的取数成本高;二是成本高,金融机构普惠金融部或中小微服务中心往往需要信贷人员地推进行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监控,贷款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人力和物力的高投入支撑,即便是现在大数据建模缩减了部分人工成本,但也需要足够的不良样本来试错和调整,这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三是风控难,中小微企业往往抵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生命周期较为短暂,其所提供的经营数据往往也难辨真伪,逾期发生率难以控制。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业务推广上极易发生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协调的风险,从而促发了金融机构在此类业务推广的审慎性,进一步导致中小微企业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窘迫。

4 解决方案

4.1 “区块链+”在普惠金融中的效用

供应链金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三缺”,但在解决金融机构的“三难”上效果仍然大打折扣,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确权环节。基于核心企业的可信信用开展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通过信用的传递从而将普惠金融的福利带给供应链腰部甚至是末端的中小微企业,这个核心理念不错,但问题是如何保障确权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呢?

近年来区块链是被各行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新兴技术,其独特的难以篡改的优势演变出了共享账本、智能合约和数字资产等衍生产品。其中,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就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企业确权难的困境,即通过发挥区块链技术“交易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建立以核心企业电子支付凭证为载体的信用确认、拆分、流转和融资体系,让信用可以得到低成本、高可信的传递。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可实现多方共赢。对于核心企业来说,降低其开票成本,还可通过上链从原来线下仅能监控上下游一二级供应商,扩展到通过电子支付凭证了解或监控其他多级供应商,实现原材料采购溯源管理,提升质量把控能力,进而在企业和企业链之间的竞争上更具竞争优势。对于多级供应商来说,通过核心企业信用逐级传递,让上链的中小微企业都有机会直接与资金方对接,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产业链末端中小微企业融资。对于金融機构来说,可实现交易溯源穿透审查,贸易背景和交易信息真实可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多以私有化部署为主,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私有链间业务主体不同、经济利益不同,进而延伸出彼此互信困难和缺乏三方监管的问题。现阶段有部分集团公司或行业头部企业推行的联盟链,一定程度上可以缓释此类难题但成效有限。未来如若以监管机构牵头建立公有链为目标来推广,需要对区块链技术和行业有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4.2 “大数据+”在普惠金融中的效用

传统金融实操中供应链金融的瓶颈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目前传统金融中比较主流的查询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查阅人行征信系统的征信报告,同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政务公开网站或是天眼查、企查查等第三方数据公司,以机构账户在线查询或客户经理人工查阅来获取信息。这样取得信息的操作既费时又费力,还可能存在信息延时、不全面、传递错误等问题。

大数据+数据融通平台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大数据+”聚合了多数据源在多场景下产生的数据,另一方面,还整合了供应链场景项下的集商业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的独家贸易场景数据。大数据+数据融通平台支持通过设置自有算法或独立模型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调用,可配置单变量或变量组的模型,也可以根据决策树、评分卡、风险规则等配置参数,还可以监控模型运营的各项指标数据从而判断其有效性、稳定性。大数据+数据融通平台可支持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需求,缩减了信贷人员线下尽调和监控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提升了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但是客观来说,金融机构自建或购买大数据服务的成本仍然较高,主要体现在数据资产和数据服务的购买成本高,这对于金融机构数据处理的技术能力、数据存储的硬件设施、异常预警的内控制度都有较高地要求。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对于企业数据或数据资产还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引导或借鉴,从而容易导致数据采集和使用的乱象层出不穷。

5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前景及建议

为促使科技赋能金融,实现全金融业态的转型升级,建议国家政策层面完善金融科技政策指引,各地级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金融创新业务落地;打造数据信息渠道、建设征信强化体系;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最终,通过提升外部监管环境和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在普惠金控领域的核心作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R].北京,2015.

刘元春,孙文凯.稳预期提信心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9-08-07.

于可心.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J].互联网经济,2019(03).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区块链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