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歌
在2020年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春节假期,每个人都经历了慌乱、紧张,甚至沮丧的心路历程。而一位84岁老人的几次露面,却如同定海神针,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他就是钟南山。17年前,他的名字在非典疫情肆虐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积17年声望与风骨至今,在如今的肺炎疫情到来时,他再次无畏逆行,人们对他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虽时处战争年代,但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在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博士学位,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专业。在成长中,钟家父母给孩子创造了开明、讲理、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也一直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向钟南山传递着“诚实、严谨、敬业”的信念。钟南山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曾将父母给他的伙食费偷藏下来买零食吃,而且还撒谎瞒着父母。后来事情败露,当他以为自己免不了挨一顿打的时候,父亲却只问了一句:“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不诚实?”只这一句,钟南山一宿无眠,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从那以后,他一直告诫自己,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同样,母亲也给钟南山做了一个言出必行的好榜樣。在钟南山小学六年级那年,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他非常羡慕。于是母亲答应他,如果小学毕业考试能达到班级前5名,就买辆自行车奖励他。可是毕业的时候,学校因某种原因没有举行毕业考试,只根据以往的成绩发了一份平均分成绩单,钟南山排在第二名。他以为这个成绩不是“考”出来的,所以跟母亲的约定就不作数了,更何况,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没想到,妈妈还是给他买了自行车。这件事对钟南山的触动很大,他记住了,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父母对钟南山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父亲严谨勤奋,对工作尽职尽责,回到家还带着钟南山一起做实验;母亲温柔善良,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旧资助钟南山的同学上学。从他们身上,钟南山学到了医者的博爱与敬业,那时的他就感觉当医生挺好的,能帮他人解决问题,拯救生命。
少年渐渐长大,令人想不到的是,体育方面的天赋开始在他身上展现。1955年,高三时的钟南山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400米比赛的亚军,并打破了广东省纪录。随后,他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这时,中央体育学院来信,希望他能到国家队去训练。面对抉择,父亲钟世藩建议儿子还是放弃当专业运动员,选择学业。钟世藩认为,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钟南山选择医学,则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于是,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考入了北京医学院。
从医学院毕业后,钟南山的医学之路本该是一片坦途。但在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只能任凭时代大潮裹挟。钟南山当过校报编辑、下放到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整整11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直到1971年,钟南山终于从北京调回广州,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回到了父亲身边。一天,钟世藩忽然问钟南山:“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35岁。”“35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40多年后,钟南山回忆,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对自己的影响极大,重新唤醒了他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一切从零开始。从那以后,钟南山虚心向同事学习,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他还接下了别人不愿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任务,没想到这竟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1979年,钟南山通过了国家外派学者的资格考试,43岁的他获得了到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2年的留学机会。当他满怀着对医学的热爱来到英国之后,却发现中国留学生并不被待见。当时,钟南山冒雨来到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呼吸系,等待与他的导师弗兰里教授的第一次会见。教授慢条斯理地转过身来,以一种奇异的眼神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位学生,用一种不冷不热的腔调说:“你先看看实验室,每天查看病房,一个月后再考虑该做些什么吧!”第一次会见总共不到10分钟就短暂地结束了,钟南山走出教授办公室,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之后,钟南山被导师告知,中国医生在英国没有独自医治病人的资格,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实验。导师还对他说,他根本不需要在英国待满2年,待足8个月就可以回国了,这更是给满怀热情的钟南山泼了一盆凉水。面对导师的轻视,不服输、不愿浪费机会的钟南山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机会。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钟南山决定进行“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研究,他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他自己。他让护士帮他抽血,自己开始吸入一氧化碳,并不断提高一氧化碳的浓度,当他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医生和护士都叫了起来:“太危险啦!”他们要他停止。这时钟南山就像连续吸了50到60支香烟,头脑开始晕眩,但钟南山摇着头,他不能半途而废,他要靠实验画出一条完整的曲线。最终,顽强的钟南山终于获得了此项研究的一手数据,并成功绘制出了曲线图,同时还帮助导师找出了公式推导中的不足之处。钟南山的拼搏和能力彻底征服了导师,更转变了导师对中国医生的看法。回国之际,导师曾想挽留钟南山,钟南山拒绝道:“是祖国送我来的,我的祖国需要我,我的事业更是在祖国!”学成归国后,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
时光荏苒,曾经喜欢调皮捣蛋的少年经过时间的洗礼,渐渐成长为一名以认真严谨著称的名医。钟南山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的诊治方面独树一帜。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把他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
2003年1月21日,钟南山接到广东省卫生厅的通知,前往中山市两家医院调查一种“怪病”。一个月前,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一位从广东河源送来的肺炎病人:持续高热、干咳,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白肺”(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然而,使用各种抗生素却毫不见效。而后当地医院救治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均感染发病,症状与病人相同。广博的医学知识与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例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他第一时间请缨,要求把所有的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到他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来。病因不明、病症难治,更糟糕的是疾病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个别医生有顾虑。钟南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坚定地说:“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现在是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不能丝毫犹豫,因为我们是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
钟南山团队通过死亡病例的尸检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硬”,即肺组织纤维化。要治疗好非典型肺炎患者,必须解决肺的纤维化问题,钟南山知难而上。他成立了以肖正伦、陈荣昌、黎毅敏为骨干的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试行了多少方案,谁也记不清了。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特异性炎症,阻止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就要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广东省卫生厅马上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以后,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各地级市与省直、部属医疗单位。
随后,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淡定且沉稳地告诉大家,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可防、可治、可控。他通过新闻告诫人们不要惊慌,而要在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共同抗击病魔的挑衅,人们的情绪渐渐趋稳。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关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
这些年来,钟南山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卫生事件中敢于发声、传递真知。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对圆满处置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发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现了,2020年的武汉一夜,钟南山难以入眠。国家又一次面临考验,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胁。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已经84岁,17年的岁月在他的青丝上留痕,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想不到耄耋之年他还要与病毒交战!有人说:“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是啊,因为他一贯如此,即使已经有足以躺在功劳簿上过一生的成就,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个医生:“我的动力源自于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他一生都在救每一个可能救之人。
医者,需要学者严谨坚毅的意志,也需要一颗慈爱之心,钟南山就是二者完美的结合。智慧与拙朴,硬朗与宽厚,坚毅与脆弱,不屈與妥协,尊严与随和,铁面与柔情……这些性格在他身上实现了对立统一: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张坚毅的脸庞上,后者却深藏于内心。
在钟南山身上,我们看到了源自他父母的清正之气,而他们的精神气质,与千百年来胸怀家国、心怀社稷的中华有识之士一脉相承。良好的家风和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中国精神,共同成就了钟南山的品质和成绩。抚今追昔,他忘不了一生追求医学科学的父亲的临终告诫,忘不了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接受的人生观教育,忘不了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和伦敦大学摘取6项科研成果、为国争光的那份自豪,更忘不了他立志行医时发出的为全人类健康而奋斗的誓言。这就是医者仁心,这就是国士无双!
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