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春
一些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得了过敏性鼻炎,扣上“过敏体质”的帽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过一项“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研究,调查显示受访的婴幼儿40.9%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
过敏体质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医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是过敏性疾病的最根本原因。而分而论之,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还包括以下几个病理因素:
●湿
此类患者舌苔往往较厚,从湿论治疗效不错。湿气,南方多湿,北方亦多湿。这跟生活方式有关,北方饮食味重,呆滞胃肠,运化不及时,生痰生湿自然之事。运动能出汗,出汗能排湿,而当下多懒坐而少动,故排湿途径减少。空调普及容易闭塞毛孔,汗腺不开,出汗自然少,湿壅积在体内,形成内湿,这种情况下往往表皮容易干燥。是典型的水液循环不畅,旱涝不均的表现。
●热
如果鼻涕出现浓稠,可作此论断。祛热之法,方法很多。
如果属于脾经湿热,可以加减泻黄散。《皇帝内经》讲“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如果饮食不节,有胃病(小孩多见)或者血脂异常(成年人多见),同时舌苔黄厚腻多半是脾经湿热,会影响肺的敷布津气功能。
如果属于肝胆湿热,可以加减龙胆泻肝,此类病人多见于壮实男性,多有应酬,饮酒多,容易口苦;也有见有上焦郁热者,此类可加减凉膈散。
●寒
有一次接诊一患者诉鼻炎,鼻涕是稀水样的,正如小青龙汤证。观其舌象:舌淡嫩,苔水滑,径投小青龙汤合方,一周后复诊,反馈效果好。《黄帝内经》的论述“形寒饮冷则伤肺”,而辨证的要点就是“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是来自《至真要大论》的总结。某种程度上,寒实际上是很多慢性病反复的罪魁祸首。
●易患荨麻疹
荨麻疹是身体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突然发生瘙痒性水肿性风团,色红或苍白,发作急,消退快,消后不留痕迹,俗称“风疹块”。
●易患哮喘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特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哮喘、咳嗽、咳痰和肺内可闻及哮鸣音。
●易患咽痒
主要表现为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嗽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
●易患鼻塞
常见原因包括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易打喷嚏
即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异物进入以后,位于鼻黏膜上的三叉神经向作用于肺部的呼吸肌肉发出指令,猛烈地排出空气将异物驱除出境。喷嚏反射是鼻黏膜受到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
●易流鼻涕
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变时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质和量的改变。
●易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
即服用某些药物后容易出现皮疹、水肿等症状,吃某些食物(如海鲜)后容易出现皮疹、腹泻及肠胃不适等症状。
●疾病发作期:积极抗过敏,缓解症状
在疾病发作期,临床症状明显,重在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中医治疗以散风止痒、祛湿利水、祛痰化饮、解痉平喘、通窍、行气活血等为主。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苍耳子散、消风散等都是常用方剂。
西药主要采用息斯敏、敏迪、开瑞坦、仙特明、皿治林、恩理思、顺尔宁、激素强的松等。单纯抗过敏,虽然“立竿见影”,暂时解决过敏症状,但过敏发生的基础并没有改变,停药后容易加重发作。息斯敏等抗过敏药本身也可导致过敏,而且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刚开始服药时效果明显,不久就不再有效。激素类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长期反复使用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因此,抗过敏药物应尽量短期使用,症状控制后,逐步停药,并迅速转向体质调理。
中药抗过敏可用过敏煎法。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等组成。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是否应该服用此方笔者的经验是:患者是否喜食酸味。
该方适合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患者服用。现在医生也常用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疾病缓解期:辨证调体固本
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种类繁多,多数患者是对多种物质过敏,单靠躲避过敏原往往防不胜防。因此,在疾病缓解期,西医采用脱敏疗法进行病因治疗,但是脱敏需使用标准化变应原检测,并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标准化临床脱敏,疗程3~5年,费用较高,患者不容易配合。
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例如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也不只是呼吸系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在鼻部的体现。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的一种症状,故急则治标,缓则以固本为主。固本是很重要的一环节,有老中医建议常用玉屏風加减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当然,中医临床所见,过敏体质的人多是“特禀质”。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体质的人可以维持阴阳相对平衡的易感性,一旦遭遇致敏因素,则会阴阳失衡,反应性增强,发生疾病。这时,根据人体禀赋差异辨证用药,可以改善患者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使其再暴露于相关过敏原时,发作症状明显减轻或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