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渝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为此,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个人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创新
小学数学是学生将来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巧妙的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阶段,让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纸片,按照红、黄、蓝的顺序将其摆在磁铁黑板上,教师不看黑板,只要学生报出小圆纸片的序号,教师就能一下猜出小圆纸片的颜色。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和惊讶,纷纷迫切想要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此时引入新知识就是最佳时机,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其实,我只是掌握了一个小小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就一定能掌握这个秘密。”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1)有甲乙两个杯子,分别注入20克水,在甲中加入5克糖,在乙中加入4克糖,你们觉得哪杯水会比较甜?学生纷纷回答:“甲杯中的水更甜”;(2)如果在甲中注入25克水,加入5克糖,在乙中注入20克水,加入4克糖,你们认为哪杯水更甜?学生一下就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到底应该怎样判断呢?学生的质疑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求知欲望也随着高涨起来,于是,教师引入新知,便顺理成章。
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生活价值。”所以,我们要广泛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深入挖掘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并充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去超市帮父母买东西,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所购买的物品及价格,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购买一只铅笔和一块橡皮需要多少钱?”“购买零食和蔬菜一共花费多少钱?”“购买一块毛巾和一瓶洗发水需要多少钱?”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大家计算一下营业员计算的价格是否正确?”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不但涉及加减法,而且涉及小数的加减法,调动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这样,通过学生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浓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引导体验成功乐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鼓励,尤其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例如,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在引出课题之后,组织学生参与这样一个小游戏:用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两张不同的扑克牌,分别为方片A和方片2,然后提出问题:“将这两张牌反扣在桌面上,隨便交换一下,让你来摸其中一张,你有可能摸到哪一张?谁想来试一试?”学生的兴趣非常强烈,纷纷表示愿意上台试一试,此时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他们分析出了最终的结果,摸到两张牌的几率分别为1/2。此时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再加上一张方片3,那么摸到方片2的可能是又变成了多少?”学生经过探究获得答案:“1/3”,由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还要善于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并感受成功的乐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比价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性为主,所以他们对于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和应用,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这一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声形兼备,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静态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详细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并用虚线标出图形移动的痕迹,让学生对图形的变化形成完整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入揭示知识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深入挖掘教材文化,积累丰富学习经验
数学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数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发挥了一定的文化传承功能。数学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数学知识中,还蕴含于人类社会、历史、生活当中,作为数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现象,并将其呈现出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生活实例,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积累学生丰富的学习经验。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池塘中的圆晕、精美的玉盘等,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圆的半径”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伟大思想家墨子就对圆形提出了精辟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剪出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并将其折一折、量一量,从中寻找这句话的合理解释,即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置身于丰厚的数学文化背景中,才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圆的直径”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半径的基础上,追问学生:“除了半径一样长以外,还有哪些线段是一样长的呢?”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迁移的思维方法,从而发现圆的直径也是一样长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现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和数学思想的影响。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运河.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33).
[2]秦莉.基于初中数学文本阅读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