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撑杆跳远器材在发展小学生跳跃能力中的应用

2020-06-08 15:47高龙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练习者师范生共同体

高龙

一、器材介绍

软式撑杆跳远器材采用环保材料制成,由10片数字圆垫和1根软式撑杆组成。软式撑杆长2m,两端有球形塑胶头,防滑性好而且耐磨损。数字圆垫上标注了0~9的数字,质地柔软颜色鲜艳,正反面都有防滑设计(图1)。

二、使用方法

软式撑杆的持杆方法为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两手间距离约与肩同宽。在撑杆跳远时,用软式撑杆插准0号数字圆垫,同时握在撑杆上方手的异侧腿起跳,起跳后选择握在撑杆上方手的同侧方向摆动双腿越过撑杆,落在0~9的数字圆点上。

这套器材比较适合水平二和水平三学生使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上肢力量和协调能力等。

三、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应用

1.“正中靶心”

练习目的:通过练习提升练习者的撑杆准确性。

练习方法:在四折垫(放三层高度33cm)正前方放0号数字圆垫,以撑准为目的,学生将撑杆插准0号数字圆垫,撑着杆自四折垫上跳下,然后从左侧持杆返回。可在此基础上,将0号数字圆垫适当放远,提高撑准难度。练习者在撑杆跳下时,在尽可能撑准的同时,起跳要充分(图2)。

注意事项:练习场地需平整,地面不易打滑。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适当调整四折垫高度。

2.“龙腾虎跃”

练习目的:体验撑杆跳远中身体在空中的蹲踞姿势。

练习方法:在0号数字圆垫前放置四折垫,练习者撑杆跃过障碍,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练习者在撑杆跃过障碍过程中,双手不得脱离撑杆(图3)。

注意事项:教师可根据学生身高适当调整障碍高度,以确保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起跳后身体空中呈蹲踞姿势的质量。

3.“一跃千里”

练习目的:提升练习者撑杆跳远的远度。体验摆动腿积极前摆后,双手推杆的感觉。

练习方法:将四折垫与0号数字圆垫进行组合,设置阶梯式难度,在场地上设置4种组合方式。练习者在撑杆的同时起跳,摆动腿积极前摆,双手向后推杆(图4)。

注意事项:根据练习者自身能力适当选取练习难度。

4.“冲锋陷阵”

练习目的:体验持杆助跑后撑杆跳远的身体感知。

练习方法:练习者在距离0号数字圆垫5m的起点处向圆垫持杆助跑,助跑后撑杆跳远,双脚落在四折垫上。练习者助跑途中肩部放松,持杆要稳,在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图5)。

注意事项: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把握撑杆及推杆的时机。

5.“神龙摆尾”

練习目的:体验撑杆起跳后空中转体的身体感知。

练习方法:练习者在5m的助跑区域内助跑,撑杆起跳后向握在撑杆上方手的同侧方向转体180°,双手推杆,双脚落地。练习者转体后小腿尽可能地折叠向后摆动,落地屈膝缓冲(图6)。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得刻意转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情况适度让学生练习空中转体动作。

如何消解“教”与“学”的冲突与矛盾,如何在教务管理中让体育师范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体现公平与正义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校体育学院以方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为主线,构筑了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形成了课程教学特色平台,营造了阳光的学习环境、考试环境和育人环境,打造了勤奋向上的学风,树立了公平公正的考风和为人师表的教风。例如: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选派优秀教师对体育师范生职业生涯进行指导与规划,提升了体育师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建立学生长效管理机制、奖励机制和约谈机制,激发了体育师范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游泳等系列教学比赛,构建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赛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体育师范生课内与课外专业学习的一体化。通过组织开展体育师范生谈成长环境、谈生涯规划、谈未来出路等活动,重塑了体育师范生毕业从教的信念和初心。

通过创新教务管理,严抓教学质量,构建教学共同体。体育师范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成为了一种自发性、常规性、持久性的行为,且提升了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增进师生关系,明确了师生职责,保障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师生共赢。

四、合作共同体:加强海外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合作共同体是以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合作成效高度统一为基础,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下,通过国际合作、协同合作、互动交流、互派互访等形式,提高体育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团体。合作共同体在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学校体育学院提出“以国际化师资建设为着力点,以国际化师范生培养为突破点,全方位探索和推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总体思路,并进一步明确了“依托国际化,实现精英化师范生培养”的战略布局。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培养体育师范生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导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组织开展国际暑期项目、海外夏令营等不同形式的互访与交流活动,提高了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每年遴选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体育师范生前往海外一流大学进行深造,并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经费资助,拓宽了体育师范生的国际化视野。

近5年来学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校内资助的形式鼓励体育师范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所培养的体育师范生先后前往台中教育大学、台湾东华大学、日本大阪教育大学、拉脱维亚武术协会进行交流访问,部分体育师范生毕业生后考取了俄罗斯国立大学、韩国祥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校内外协同联动、国内外相衔接的合作培养体系。

五、成长共同体:拓宽求职渠道,实现精准就业

成长共同体是以体育师范生成长与成才为前提,关心关注学生的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理想起航、就业导航、校友护航等活动,增进共同归属、达成共同愿景、助力目标实现的综合性成长团体。成长共同体在关注学生就业去向,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业是全过程人才培养的终极体现,是体育师范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节点。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师范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持续14年开展体育师范生就业市场调研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全程式就业的号召,将各级各类学校所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体育师范生培养的标准,并着眼于精英化人才培养,构建了独特的体验式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率先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在线就业指导社区“网络学堂”,让体育师范生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在线寻求教师个性指导。通过开展就业专题讲座活动,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等活动,拓宽了体育师范生的就业渠道。通过开发移动就业网,推出视频就业服务,打造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东师微就业”和“东师求职宝”,使体育师范生完全摆脱获取就业信息的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掌握全国就业市场信息。为关注学生在校成长,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学校体育学院分别在大连市、重庆市、沈阳市、四川省创建了校友会,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雏形,为体育师范生毕业从教及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拓宽求职渠道,实现精准就业,打造成长共同体。近5年,体育师范生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据《东北师范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体育师范生就业率高达98.7%,有86.7%的毕业生扎根祖国大地,在基层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学校体育教育承载着塑造灵魂、强健体魄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高等師范院校要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首要任务是树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体育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构建多元共同体,有助于体育师范生夯实理论基础、铸造实践品性、提升教学能力、拓宽求职渠道,培育与塑造“运动技术规范、教学技能扎实、理论基础深厚”的卓越人民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燕凌,马克,李海燕.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3):121-125.

[2]王政.区域研究共同体:课题引领下的区域体育教研模式创新实践[J].体育教学,2018,38(9):51-52.

[3]刘洋洋,何敏学.体育教师TPACK的结构与生成:从知识场到学习共同体[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1):113-117.

[4]吴舒文,王慧茹.基于AHP构建高中体育教师多层次发展研学共同体[J].体育教学,2017,37(3):41-43.

[5]陈晓瑞,龙宝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孟繁华,张景斌.和谐共生: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练习者师范生共同体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爱的共同体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