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男
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如何让这项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让小学生对武术学练产生兴趣?这需要体育教师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水平三(六年级)五步拳第1课时为例,谈一谈自己上这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准备部分
师生问好等课前常规结束后,教师并没有宣布课的内容,而是采用提问教学法——跑步路线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武术音乐伴奏下热身。慢跑结束,学生给出答案:“太极八卦图。”此时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武术。热身结束后,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带领学生玩了一个用武术动作来展现“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即:“石头”——并步抱拳,“剪刀”——弓步架掌,“布”——马步推掌。教师同时告知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同学、朋友、家长玩这个游戏。此游戏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主教材教学进行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练
教师没有直接进行讲解示范,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指定区域观看平板电脑上的完整动作,进行自主模仿学练。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练,学生会发现视频里的一些动作和准备阶段玩的“石头、剪刀、布”游戏中动作有相似性,这更加提升了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自主学练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给予评价。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和教师的动作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互评价后,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法”和“口令法”带领学生一边进行动作练习一边加深并步抱拳和弓步冲拳的名称记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后,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认识武术图谱。图谱一般都会有实线和虚线来标明动作行进路线,而五步拳的图谱遵循的是“左虚右实”,即虚线代表的是左侧上下肢,实线代表的是右侧上下肢。教会学生识谱后,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挂图区看挂图,再次进行自主合作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在4个小组中巡回指导,除了纠正动作,还要强调武术的精气神。学练后再次进行小组展示,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引导评价内容:谁做得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提高?最后教师采用“示范法”和“口令法”让学生学练弹踢冲拳和马步架打。
2.通过攻防演练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武德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武术的博大精深,教师邀请一名学生配合,与教师一起运用刚才所学的动作进行实战演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攻防演练。分组练习之前,教师强调注意安全,不要太用力,引导学生体会内外兼修的武术精神。攻防演练结束前后,要求学生行抱拳礼,在课堂中抓住武德教育的时机。
3.通过游戏比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練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下肢力量略显薄弱,基本的步型马步做得不够标准到位,适时通过游戏“万马奔腾”来提升学生的下肢力量。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10个小组,各组学生搭肩站立,马步姿势向前跳,以马步规格和队形整齐度评判优劣。然后将学生改为10人一组的4个小组,一组一组往前做马步跳,同样比整齐度。最后全班一起,4组学生同时做马步跳。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结束部分
武术氛围贯穿整节课。在放松环节,教师结合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中的收式创编了几个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进行拉伸放松。最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来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
武术讲究“以礼始、以礼终”,最后在行完抱拳礼后宣布下课,学生们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练,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记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也能够比较标准地做出所学动作并运用于攻防演练。从上课效果来看,课的导入环节比较成功,学生带着问题去热身,从跑步路线中寻找上课内容的端倪,学生有新鲜感,导入顺畅巧妙。
在学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相比教师现场示范,学生看视频示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难点进行反复回放。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拍摄自己的动作和教师的示范视频进行对比,并加以改进,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培养了自主学练的能力。自主学练后的及时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点评结合运用,要明确好在什么地方?哪里还需要改进?
在学练的过程中,对肢体不太协调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样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努力,赞扬他们的进步。在游戏比赛环节,教师也应当考虑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差异,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指导。
武德教育要贯穿整节课,由简单的抱拳礼到攻防演练时的互帮互助,再到“万马奔腾”的团体协作,再到时刻保持的精、气、神,引导学生切实感知武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