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芳
【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选取82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9月~2018年6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研究患者在临床表现的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总结与分析,发现在急性心梗死的研究中,男性的发病率要远远大于大于女性,其中不典型心肌梗死25例。死亡8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7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2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结论 通过利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加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同时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心电图;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2
我国是一个心脏病高发的国家,从当前世界发展来看,每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逐年攀升,因此快速、及时地对心脑血管疾病作出诊断是很有必要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畸形心肌梗死是很常见的疾病,且发生致死率很高,发作之前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所有心脏疾病中死亡率最高。心肌梗死发作会堵塞冠状动脉,导致主动脉出现供血不足,让心肌组织在缺氧和缺血的状态下会发生坏死。
心律失常、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以及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死的主要特点,同时也会出现心肌酶增高出现心电图的变化,是冠心病中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常因为心律失常引发心脏猝死。[1]笔者对8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41例为非陈旧性心机梗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心电图检测,从而对关于心电图对于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的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中,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的患者82例,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在56~79岁,平均69岁,男女比例为男女之比为4.5∶1,与当前国内病情大致现状一致。
1.2 梗死部位
患者的梗死部位进行统计发现,患者出现下壁梗塞20例,占患者总数的24.0%。患者出现梗塞在前间壁14例,占患者总数的17.0%。患者梗塞出现在前壁13例,占患者总数的19%。患者出现广泛前壁5例,占患者总数的6%。患者出现梗塞在右心室的9例,占患者总数10%。此外,无Q波的患者17例,占患者总数的21%。
1.3 心电图变化
观察这些患者的心电图发现,出现在下壁的梗死部位的情况下较多,此外还有无Q波心梗,前壁和前间壁稍微次之。患者当中有较为明显心电图变化的患者达62例,占75%,20例没有出现明显心电图变化的20例,达24.4%。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2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临床特征主要是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明显增高。[2]
1.4 临床表现
有60例患者患有严重持久性胸痛,上腹部疼痛的患者有12例,牙痛3例,下腹部出现疼痛和腹泻的有2例,左肩疼患者有1例,而没有明显痛感有轻微胸闷的患者4例。
1.5 死亡率
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死亡患者2例,67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的人数在7例。其中有2例心源性休克2例,2例心力衰竭,4例恶性心律失常。
1.6 方法
1.6.1 比对方法
对两组患者同样采取心电图检测的医疗措施,在检测后对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和心电图波动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
1.6.2 心电图检测方法
给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测过程中,首先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开展了相应的调整,使得两组患者妒能处于一个正常的心率范围。在心电图机与患者检测的各个位置连接时,胸前右边第4肋连接红色电极,胸骨左缘第4肋连接黄色电极,在锁骨中线以及第5肋间交界位置连接棕色电极,在黄色与棕色连线中间放置绿色探查电极,在左腋前线以及第5肋间交界位置放置黑色电极,在左腋中线以及第5肋间交界位置放置紫色电极。将这些电极放置完成后,要能确保心电图打印机有足够的打印纸,开启打印机,开始对患者的心电情况开展记录和监测。
1.7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检验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本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有62例,达75%,没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有20例,达24.4%,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2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其中有7例是65岁以上的老人。
3 讨 论
近年来,心肌梗死由于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项主要疾病。笔者在临床的研究中发现,在82例患者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女性相比,要高出很多。尤其是男性在65岁时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高的时期。一些较为典型的心肌梗死很容易判断,但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梗死部位容易造成漏诊,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没有在急性心梗死方面正确认识到患病特征,不能及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电图复查;
(2)没有形成不规则的Q波,主要是由于梗死面积不大;
(3)不能显示常规十二导联,需在治疗过程中加做18导联;
(4)一些异常心电图的合并,一定程度上掩饰了心肌梗死的特征。
临床典型患者中有大多数是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脑组织长期处于缺氧和缺血的状态,还会出现脑萎缩产生的痛觉迟钝、难保软化等症状。脑功能的衰退,随之伴随着敏感性的降低,[3]这些都会导致出现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出现晕厥和知觉丧失。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很多老人经常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症状,并且逐渐适应了心绞痛,很容易发生休克、心律失常以及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心电图是心肌梗死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费用低、有效率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但是也是经常被误解的一种诊断方法。提到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需要加强我们重视之外,还要提高我们对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的发病认识,在一些不典型或者没有病理性的Q波、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我们要密切对患者的身体特征以及临床变化进行观察,及时了解心电图变化,有必要的话还是要进行18导联心电图,此外还要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检查。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关于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变化和早期管状动脉造影、心肌代谢以及心室收缩和生化标记物等,很多专家也都提出了前瞻性的研究成果,這对于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诊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4]
在日常的治疗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心电图,充分发挥起价值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5]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在心电图监测与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摆正心态,加强对心电图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和了解。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要能够参考患者之前的心电图,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肌酶学变化等一些疾病因素,加以分析和诊断,为心肌梗死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肌病.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3.
[2] 孙立宏.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医护讨人论坛杂志,2010,7(10):250.
[3] 陈文彬.诊断学基础.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
[4] 韩月琴,闫东平.心电图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5):9.
[5] 汪 洋.现代心血管危重症监护与治疗实用全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2-623.
本文编辑: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