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摭探

2020-06-08 10:44卢瑛瑛
成才之路 2020年13期

卢瑛瑛

摘 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丰富词汇的掌握。文章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探讨在预习环节、新课导入环节、品读课文环节、巩固练习环节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切实掌握词语的学习方法和运用技巧,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词语教学;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76-02

构成任何一种语言的核心都是词汇,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无法想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置词语教学于重要的位置,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词语教学,从识记、理解、积累、运用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字掌握能力。识记是词语教学的基础,是保底目标,而具体运用则是词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所以,理解和积累在这两个教学目标间起到了纽带与桥梁作用。教师要制定形式多样的词语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教学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进行具体论述。

一、充分预习,唱好“三部曲”

当学生进入了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时,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较第一、二学段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每学习一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在文中找出生字新词,以及其他优美词语,并且摘抄下来;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必要时可利用字典;三是总结一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写、难读、难理解的字词,写在本子上,待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这样,课堂的学习任务被前置,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是第三步,针对学生知识的盲点进行教学,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体现,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如《桂林山水》一课,学生预习中发现易读错的字词有“观赏”“屏障”“扩散”“攀登”及多音字“似”和“卷”,还有学生关注到了“骆驼”的“驼”要读轻声。筆者要求学生读书能做到字字入目,并对这一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引导全体学生往这个方向努力。对难理解的词,学生主要提出有“无瑕”“拔地而起”“怪石嶙峋”等词,看来许多学生还没有学会咬文嚼字,对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缺乏查字典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检查环节要进行引导,如“甲天下”的“甲”、“无瑕”的“瑕”,鼓励学生主动查字典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引入新课,扩展词汇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大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扩展词汇量。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的呈现,会有助于积累。学生应在语文课堂多进行语言积累,如好词、好句、成语、歇后语等。《桂林山水》课文虽短,但四字词语多,如“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为了帮助学生熟记这些词语,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导入方式。如教师说词语的前两个字,学生接后两个字;或者教师说四字词语,学生接具体事物,如教师说“波澜壮阔”,学生接“波澜壮阔的大海”等。

研究表明,8岁~9岁儿童成语领悟能力发展最快,因此小学中年级是学习掌握成语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期,多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地进行成语积累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和掌握。

三、品读课文,释义贵得法

词语的理解在词语教学中是关键环节,教师需要精准把握每一个词语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笔者的思考如下。(1)抓词语中的重点字、难点字的理解。如“甲天下、无瑕、拔地而起”的理解,先让学生查一查“甲、瑕、拔”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2)链接资料进行理解。如理解“怪石嶙峋”,可先给学生展示山石的图片,学生就会形象地感受到“怪石嶙峋” 就是山石突兀、重叠的样子。理解“翠绿的屏障”, 可出示链接资料,说明“屏障”的意思,再出示相关图片。(3)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方法是理解词语重要而又常用的方法。如理解“奇峰罗列”,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描写,说说有哪些奇峰,怎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奇峰罗列” 的意思: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山峰呈现在眼前。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反义词、近义词,并在具体运用中理解词语。

四、巩固练习,运用最重要

词语的恰当运用是词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秋游》的作文中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我心里很高兴。……游览公园的过程中我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高兴。”像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特例,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这种状况。这说明大量学过的词语还未进入学生的脑海,学生还不能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支配和运用更多的词语。为什么学生学了词语不会运用呢?作为教师,要从词语教学的角度进行反思。

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当前用得最多的方式是听写词语。经常性地听写词语,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然而,教学中见得较多的是教师念词语,学生写词语。这样一来,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词语的形,而对词义、用法缺乏思考。这样的词语对学生来说仍处于“消极词汇”状态,学生在习作、说话中很难熟练运用。所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词语,但能具体运用的仍不多。如何使“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呢?据研究,如果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某个词语出现了几十次,那这样的词语更加容易进入学生的意识,并且在表达中被学生运用。所以,对于爱读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量往往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如同认识一个新朋友,接触多了,自然就叫得出名来。词语的巩固练习,应该朝这个方向前进。(1)造句子听写词语。教师在听写词语的教学中可以用语境呈现的方法,有意识地造个句子,让学生写下某个词。如《桂林山水》中的“无瑕”一词,小学课本中没有再出现过第二次,如果学习这一课时,不复现具体语境,这个词就不可能被学生真正吸收。因此,教师在听写时可以用几个句子加深学生对这个词语的运用记忆。如“洁白无瑕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这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价值不菲”“他的心灵就像白璧那样无瑕”。(2)“串词成段”写话。抄写词语是语文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这种机械式的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如果改成用上几个词语写话,效果就会好得多。如鼓励学生用上“无瑕、玩赏、色彩明丽、拔地而起、怪石嶙峋”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生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唤醒生活积累,写出精彩内容。(3)玩“词语扑克牌”。教师把词语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形式分类做成卡片装入信封,让学生分别抽取一张词语卡片,然后把抽出来的词语连成一句话。如《桂林山水》分成这样四组:表示地名的一组,“漓江、香山、桂林、泰山、西湖”;表示动作的一组,“观赏、攀登、游览、玩赏、看见”;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一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连绵不断”;表示事物名称的一组,“老人、骆驼、巨象、竹笋、画卷”。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可以巩固词语,运用词语。可见,有关词语运用的方法举不胜举,只要教师有了词语运用的意识,好的方法就会不断涌现。

总之,“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词语教学,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以生为本,促使学生丰富词语积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蒋秀云.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2]朱晓琴.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郭烈萍.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

[4]赖弥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