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即时性交流软件的发展,家长群这一网络群组的存在方便了老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同时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压力。本文通过规训视角对比同样需要老师管理的学生和家长,发现虽然家长同学生一样受到群规范条例的约束,但因其不需要接受老师的检查,而没有完成严格意义上的规训,因此老师对家长并不存在实质性的权力。只要把家长群的使用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工具化”,就可以减少家长群带来的压力,使得家长群起到辅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家长群; 规训; 监视; 惩罚; 检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25-001
一、基本概念
“规训”一词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提出的,即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个体的肉体进行分配训练,使体能脱离人的肉体,通过控制人的肉体达到对精神的控制。学校即规训社会的缩影,师生关系的本质是由规训建立的,而其中的规训技术包括层级监狱、规范化裁决和检查三个方面。有些学者认为规训通过规范纪律对学生实施训练,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从而促进其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也有很多教育学者批判“规训”一词带有的机械色彩,并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但本文中的“规训”没有价值色彩,泛指老师在教学制度和规范的范畴下教育学生的行为。
二、规训、技术、权力在社会中三位一体
规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如运用封闭技术和分配技术将个体规定在特定的空间中,利用时间表技术将个体的活动规定在特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个体实现规训,也就意味着对被规训的对象拥有了权力,老师与学生互动中的权力存在即最明显的例子,总的来说,规训、技术和权力在社会关系中是一体的。
从规训视角来看,家长群通过网络将班级学生的家长聚集到一个虚拟群体中,运用群规、家委会等监督手段和提出群组等惩罚手段,实现对学生家长的规范約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似乎成为了家长的规训实施者,这也是很多家长感受到来自家长群里压力的原因。下文将通过家长与学生作为被规训角色的比较,讨论老师与家长之间是否存在权力关系。
1.规训的空间和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规训主要是在教室这一物理空间展开,有时候也会延伸至整个校园。内容主要通过校规校训和班规班训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规训。如按照学生身高或成绩表现分配其在教室里的地理位置,课堂期间保持安静,态度端正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通过严密的时间安排制度力图将学生打造成最有效率的“学习机器”,学校要求男生和女生在校园内保持距离,还会对学生的体能水平提出要求,配备操场用来让其锻炼身体。
老师对家长的规范约束只局限于家长群这一网络群组这一虚拟空间中。内容也十分有限,如群规是网络群组中的规范要求,类似于学校的校规,由老师设置公布,一般包括成员的言论权力和义务,如不能在家长群发布广告信息、配合老师工作的义务如配合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材料。
2.规训的技术及其权力结果
现代学校围绕学生身体而建立的权力技术机制主要表现为监视学生身体的技术、惩罚学生身体的技术和考核学生身体的技术。
首先,学生在学校里行为是受到老师监视的,讲台的设置可以让老师清晰的注意到班级学生的行为,监控器这一现代监视技术的应用使得即使老师不在教室这一场所,依然可以随时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班级委员的设置也为老师监视学生提供了巨大帮助,老师不在教室的时间里,班委会对周围学生进行监视并将学生情况汇报给老师。老师对家长的监视信息来源主要依赖家委会成员的汇报。实际上家委会发挥的作用类似于班委,成为老师监视家长群内成员的手段。
其次,老师通过惩罚达到纠错的目的,使得学生变得更为统一,方便管理。纪律本身就带有惩罚的含义,事实上,也正是通过惩罚来维持条例规定的合法性。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越轨行为,老师采取的惩罚手段一般是让学生重复正确动作,达到矫正学生行为的目的,以此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而老师对家长的惩罚是为了达到有序管理家长群的目的,惩罚手段一般是通过将违规家长移出家长群的行为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如有家长在家长群中发布广告链接被老师移除群后,加深对群规范的认识,听从老师的“指令”。
最后,老师通过检查这一技术最终完成对学生的规训。检查是把监视的技术和惩罚的技术结合起来,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老师对学生的检查技术最重要的体现即为考试制度的安排,除此之外,学生在学校随时都会接受来自老师的检查,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学生时刻暴露在老师的目光之下,老师对学生才拥有了权力。反观家长群里的家长,即使有时候感觉老师在群里布置的任务很有压力,但最终是不需要任何考核的。家长之所以感觉家长群中老师带来的压力,是因为从规训的空间和内容上看,家长和学生似乎都成了规训的对象,但是因为家长并不需要接受老师的检查,所以实际上老与家长之间并不存在权力关系。
三、解决途径:规训“工具化”
在老师对学生实施规训的问题上,教育学普遍认为老师不该把规训仅仅当做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工具,即把规训的目的理解为用纪律和规范来约束学生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进行是存在局限性的,而应该是通过规训使学生获得自律精神,赋予规训发展性价值。而反观老师对家长的规训,则应该“去意义化”,将家长群简单的作为一种工具,谈论内容仅限于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因为老师对于家长来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权力,因此家长也无需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做超出自己义务范围之外的举动,只有这样,家长群才能对学生的教育及成长发挥出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笙年.规训型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及学生对策——基于福柯的规训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3):47-51
[2]刘德林.规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18(06):40-44
[3]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08页
[4]刘德林.规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18(0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