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思想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段。语言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每次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推动了语言的变迁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对现代文学进行学习,需要对语言变迁进行有效了解。
关键词:语言变迁;社会发展;现代文学;学习影响
作者简介:丁宁(1980.11-),女,汉,江苏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02
一、语言变迁的形成背景
为了对社会变迁中形成的语言进行探究学习,可以从语言变迁的形成发展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明确这种语言变迁形式对现代文化内容的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这就需要对各个阶段中有关现代文学发展和社会时代背景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文学作品是人类进行自身思想情感的主要表达手段,并在每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创作中,都会融入了社会时代的发展痕迹,浓缩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活百态。而且,对各个阶段中现代文学内容的学习是对相关文字内容的体验过程,作者通过利用文字进行自身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在实际的文学作品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带入读者到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时代。许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近似口语形式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描写,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旧社会,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现代史。
例如,针对白话文这种体裁文学作品的学习,就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五四运动”开始之前,其当前社会流行的文学作品多是以文言文体裁展现给每位读者。直到19世纪末期,文言文这种体裁形式发展成为了传统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形式,因为文言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表达出文字中蕴含的基本含义。而在社会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口语含义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推动了白话文在文学创作舞台中的兴起。白话文的形成发展,凭借其能够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简洁翻译,在当时的社会迅速被流行起来。
此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两者之间是同时并存的,彼此各自坚守自身的职责,原本能够保持着和平的相处状态。但是,随着白话文这种文学载体的流行发展,中国文坛中出现了某种有关文学作品创作的论调,即“西方文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强大,主要因为其用来创作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具有简单性和易学性的特点。而我国利用文言文体裁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是晦涩难懂的,无法被每个读者在阅读中得以深入理解,从而使得文言文体裁形式的文学作品,无法在社会群众中进行广泛传播,只能在当时社会上小部分文人学士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长久以来,导致中国文学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文学”。而正是这种与当时文坛主流观点相违背的论调,开始了因语言形式所引起的文化革命。
二、语言变迁的基本原因
从文言文体裁到白话文体裁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应用流行,每种语言文化的发展变迁,多是受到了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有序异质理论”进行分析可知,语言文化形式不属于同质系统,而属于异质组成。
而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应用流行是严格的遵循了“有序异质理论”。最初西方文学作品的大量涌入,使用文言文体裁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存在较大的难度,其内容含义相差较远。再加上文言文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古人在创作文章的时候,追求字句的工整和对仗,用词方面要充分体现出意境美。而且,其中存在诸多的“之”等修饰虚词,使得文言文体裁文学作品内容含义模糊不清。所以,白话文是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这就要求作者用词准确,不可以产生词语含义的歧义,促使文章能够在百姓中得到广泛流传,能够得到其他学者对文章思想情感和内容框架的认可。
三、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学习研究的学者,他们都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开始是《文学改良刍议》的正式发表。因为这篇文章带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旧社会上形成了白话文的使用风气。此外,胡适在当时的演讲过程中,针对文学作品中体裁形式的应用做出了明确,“提倡语体文的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当时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而针对“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改革影响,我国在旧社会中发行了《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范》,这本教科书是中国旧社会中的第一部白话文体裁形式的教科书。这本白话文教科书的正式发行,宣告了“1922年,文言文体裁不再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文学体裁”。截止到1921年,针对白话文体裁的教科书审定,已经完成了291册,并为使用白话文体裁的教科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白话文受到了当时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广,推动了当时文学作品的创作,促使白话文成为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这个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体裁为白话文的文学作品,使得人民群众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和创作热情,都在白话文体裁文学作品创作中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四、语言变迁对学习现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文学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为利用现代化语言描绘出具有现代特点的思维意识,并丰富了传统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话剧、散文诗、新体诗歌等等。而且,现代文学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侧重于内容细节的描写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从而使得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饱满的内容和鲜活的人物。而上述这些白话文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的,并且这种体裁会比文言文体裁所表达出的内容更加直观,便于读者进行阅读理解。
例如,儿童文学作品与白话文体裁的结合,是将日常生活沟通交流所使用的口语作为儿童读物内容的表达载体,有效的改变了语言文化和文字内容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这样能够使儿童读物不具有枯燥性,便于儿童进行阅读体验。同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体裁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得到了普及应用,使得在这个阶段所创作的现代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点,对细节的刻画描述更加细腻,尤其是针对肢体动作的描写,能够使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直观的表达出了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增强了文学作品中情感思想的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变迁对人们学习和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本质是各个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体裁都转变为白话文体裁,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形式。而且,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够更好了解到当时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体裁发展,转变了人民群众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态度,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文学内容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晓进,李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139-161+206.
[2]张晓玮.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6(3):145-146.
[3]卜祥坤,周宁.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研究[J].芒种,2015(022):17-18.
[4]敖嘉悅.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深远影响[J].长江丛刊,2018(7):113-113.
[5]张晶,李晓光.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深远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7,068(0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