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伊初,赵婷伟,邓玉福,孟德川,于桂英
TXRF与EDXRF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刘伊初1, 2,赵婷伟1, 2,邓玉福2, 3,孟德川1, 2,于桂英3
(1. 沈阳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0034;2. 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3. 沈阳师范大学 实验教学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物质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TXRF)是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EDXRF)原理的基础上,加入X射线的全反射技术形成的一种新的表面痕量分析方法。本文从原理、仪器装置及定量定性分析过程等方面,对EDXRF和TXRF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作为一种新的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TXRF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特点,同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显示出很好的优越性。
TXRF;EDXRF;分析方法
1895年,W. C.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1]。1913年,Moseley提出了莫塞莱定律,即特征X射线波长与产生该辐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可分为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WDXRF)和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RF)两种[2],由于其具有测定快速、样品无损等特点在检测分析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EDXRF技术采用体积小、分辨率高的半导体探测器替代WDXRF中复杂的晶体分光系统,操作维护都很方便,因此更受在线分析技术人员的青睐。但由于其基体效应复杂,会出现谱图背景计数率高和系统误差大等问题,尤其是对轻元素测定结果较不理想[3]。
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TXRF)是一种基于EDXRF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通过改变初级X射线的入射角,以小于0.1°的低角度掠入射,使初级X射线在反射体表面发生全反射,从而降低由散射引起的背景,提升测量精确度。另外,TXRF作为表面分析方法,具有样品取样量小、处理方便等特点。若测定时采用超薄窗探测器和无窗X射线管,还能够对轻元素(=11~20)的含量进行测定[4]。本文对TXRF与EDXRF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的分析应用领域。
TXRF法与EDXRF法的工作原理均根据Moseley定律[5]:
式中:Δ—荧光能量;
=13.6eV;
—原子序数;
n ,n—跃迁前后所在壳层;
—屏蔽常数。
由公式(1)可知,不同元素的线系所对应的能量不同,通过此原理可以对元素进行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检测某种元素的荧光强度I,I与物质中目标元素含量W之间有如下关系:
TXRF在EDXRF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X射线的光学特性,即X射线的折射与反射。当一束平行的X射线束从介质1(真空或空气)入射到介质2时,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率为:
式中:1,2—入射和折射X射线与介质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项;
—吸收项。
通常吸收项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上式(3)可以变为:
在X射线能区内,约为10-8数量级,故接近于1[7]。若介质平面十分光滑,当1很小时,X射线的折射束与界面相切,既不发生折射也不发生反射,此时的1为临界角c。当1˂c时,入射的X射线全部反射。
由经典反射理论可以推导出全反射的临界角为[7]:
由上式可知,全反射的临界角与入射X射线的波长和反射体的性质有关。
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仪是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分析仪器。但两者基本仪器设置不同,TXRF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1)保证入射X射线发生全反射。通常采用石英玻璃反射体,如X射线能量在20 keV左右的临界角为10-2数量级,X射线的入射角需要设定为小于0.1°。
(2)应将原级束整形为条状束,避免X射线的发散。
(3)常规X射线管的原级束应利用第一反射体的偏转改变原级光谱,实现对初级射线的滤波。
通常EDXRF所使用的X射线管均可应用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中。但随着荧光分析领域的发展,精细聚焦X射线管也被使用于TXRF,此类X射线管可以将X射线聚焦并以6°的小角度出射,初级X射线的宽度约为25μm×10mm;此外还有旋转阳极管、高功率发生器、旋转阳极设备和真空系统的高性能X射线源[8],可实现阳极靶的灵活转动,对于入射X射线的角度调节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为了使入射X射线在样品上发生全反射,原级X射线应以小角度入射,同时控制原级束的发散。并且初级X射线的部分高能光子发生散射,会造成背景的增加,故对于TXRF技术,需要对入射原级束的几何形状与光谱分布进行调节。对于原级X射线的几何形状调节,可经过两个准直狭缝将入射X射线进行整形;另外,对于改变其光谱分布,通常采用石英玻璃材质的第一反射体,使原级X射线在第一反射体上进行反射,通过光子散射滤掉其中的高能部分,或在X射线管与第一反射体之间增加金属箔片作为补充,可使初级射线的某些光谱区衰减。
TXRF和EDXRF的探测模块,一般采用由探测器、放大器和多道脉冲分析器组成的小型一体化半导体探测器。与其他类型探测器相比,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探测效率高、输出信号优良、分辨率强、空间体积小等优势。
通常在EDXRF分析中仪器摆放位置为X射线管—样品—探测器成45°时探测效率最好,峰背比最低(如图1)[9-10]。这一点在TXRF中略有不同,在TXRF分析中,样品同样作为反射体需要滤掉多余的散射背景,故探测器应摆放在样品的正上方3 cm内,此时谱图中由X射线散射造成的背景峰最小,探测效果最佳。
图1 常规EDXRF上照式摆放示意图
图2 TXRF仪器探测器摆放位置
在TXRF分析过程中,样品台除了作为样品的载体外,同时也是反射体。要求样品台不应含有杂质,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时被测元素的光谱区不能出现载体本身的荧光峰。此外作为分析样品的载体,应具有抗酸碱、抗溶的化学惰性,且价格便宜。样品台还需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11],因此必须光学平坦且质地均匀。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的应用中,样品载体多采用石英玻璃、有机玻璃、玻璃碳和氮化硼等材料,其中石英玻璃平坦度较好、耐酸碱性强,但对于分析硅及其相关轻元素时会造成测定不准确。
EDXRF法中对于样品的具体形式没有特别的规定,可以是细致的粉末或将粉末压成圆片,也可以为水溶液或玻璃熔片。
TXRF是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样品应制备成液体。对于一些固体块状材料应对其进行粉碎处理并将其制备成悬浊液。使用移液管取5~50 μL[12]的液体或悬浊液滴在石英玻璃上,在红外灯或自然状态下蒸干,干燥后的残留物为半径1~5 mm的圆亮点,且残留物应稳定干燥并且均匀附着在载体上。少量的液体样品能够大大减少样品的基体效应和粒度效应,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TXRF与EDXRF定性分析的基础为莫塞莱定律,由公式(1)可以得出荧光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在实际测定中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初步确定谱线上被测元素的特征α峰以及其β峰(如下图3)的位置,并做出标记。
(2)观察所确定的α峰与β峰对应的道址或能量位置。
(3)通过对道址与能量的关系得到该特征峰的能量值,并通过查表确定该特征峰属于何种元素。
图3 Mo元素的特征Kα峰与Kβ峰
TXRF与EDXRF对于定量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单一元素测定和多元素测定两种。
3.3.1 单一元素的测定
对于单一元素的测定,可以将待测元素本身直接作为标准。在样品溶液中取几份相同体积的待测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固定体积的含有不同浓度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所加入标准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应成梯度增加或递减。通过TXRF或EDXRF对几组标准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绘制出以标样中待测元素含量为横坐标,特征峰净面积为纵坐标的工作曲线。再次通过TXRF或EDXRF测定待测溶液中待测元素的特征峰净面积,最后将其代入到工作曲线中求得待测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3.3.2 多元素的测定
对于多元素的测定,可以在样品中加入其他元素作为内标。在测定中内标溶液一般选择稀有元素,酸溶液中常加入Ga或Y,碱溶液中加入Ge[13],并用蒸馏水或乙醇稀释。
TXRF是一种微量分析方法,与EDXRF相比较,对于少量样品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并且不需要附加任何仪器。TXRF的探测效率与灵敏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样品,除超轻元素(˂11)外,约70个元素的检出限可达到10 pg量级;其次对于测定样品的用量小,通常μL或μg的样品量就能够实现准确测量,但由于测定的试样用量较小,因此不可能进行完全的非破坏性分析[14-15]。另外,由于TXRF独特的光路设计,初级X射线发生全反射,只有待测元素的特征X射线进入探测器,因此产生的基体效应小,除低原子序数外,其他所有元素谱图在处理过程中均无需校正基体效应;对元素的定量分析较为简单,加入单一内标可以实现对所有元素的定量分析;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溶液样品制样方便,取微量样品滴在样品台上蒸发即可。即使样品中存在少量微粒,只要均匀分散颗粒即可进行测定。虽然TXRF与EDXRF一样,都是一种快速分析方法,但TXRF的待测样品需要在分析前进行蒸发,因此不挥发的液体不可以直接进行TXRF分析。
TXRF凭借其分析方法与原理上的优势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在环境应用方面,常对水样或大气颗粒中污染物的有无进行探测[16];在蔬菜与精炼油方面,只需对油样进行稀释就可以直接检测;在医学与临床中,对血清与细胞组织样切薄片就可以应用TXRF进行薄样分析;在考古与工业领域也均有较广的应用。
总之,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是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为基础的一种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的微量分析技术。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其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和学科,尤其在痕量分析方面,全反射技术的引用将使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
[1] Roentgen W C.Further Observa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X-Rays [J].,1898,64:18-37.
[2] 杨明太,张连平.WDXRF光谱仪与EDXRF光谱仪之异同[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28(5):1008-1011.
[3] 吉昂,卓尚军,李国会,等.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杨明太,张连平.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22(6):572-575.
[5]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文宏明.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相关技术[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7] 陈远盘.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的原理和应用[J].分析化学,1994,22(4):406-414.
[8] R.Klockenkamper.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
[9] 谷珊,邓玉福,黄丹,等.EDXRF中几何探测光路分析及其优化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80-83.
[10] 黄丹,邓玉福,谷珊,等.EDXRF分析中粉末压片制样条件及X光管激发条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233-236.
[11] Aiginger H.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inciples of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TXRF)[J].,1991, 46B (10):1313.
[12] 乔亚华,杨阳,王博,等.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核科学领域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32(11):1263-1268.
[13] 刘亚雯,范钦敏,李道伦,等.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微量硒[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13(3):69-72.
[14] Aiginger H,Wobrauschek P.Total Reflection X-Ray Spectrometry [J].,1985,28:1.
[15] 乔亚华,康海英,陈海英,等.多次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装置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33(12):1494-1497.
[16] 李国会,张天佑,黄新跃.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天然水中多种元素[J].岩矿测试,1998,17(2):123-126.
Comparison of TXRF and EDXRF Analysis Methods
1,2,1,2,2,31,2,3
(1.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034, China;2. Ray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Shenyang 110034, China;3.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034, China)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was widely appliedi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TXRF) was a new surface trac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EDXRF). In this paper, EDXRF and TXRF were compar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inciple, instrument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oces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process. As a new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method, TXRF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ensitivity,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other detection methods,TXRF has shown good advantages in many application areas.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alysis methods
2020-01-03
刘伊初(1995-),女,硕士,辽宁省葫芦岛市人,2017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研究方向: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与研究。
邓玉福(1966-),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辐射物理技术。
TQ016.5+1
A
1004-0935(2020)04-03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