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永,伊利军
(淄博市水文局,山东 淄博 255000)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5965km2,人口433.13万。淄博市河流均属雨源型,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峰高量大,枯季径流偏少时常干涸。淄博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风旱相随,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水量657.8mm,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44.2mm,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根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鲁政字〔2006〕22号),淄博市主要河流共划分为8个一级水功能区,其中保护区2个、开发利用区6个;在开发利用区中又划分为10个二级水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区5个、农业用水区1个、工业用水区3个、排污控制区1个。
2006年全省进行水功能区划以来,相继开展水功能区及其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工作。2010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2010年省政府令227号)要求,淄博市增加边界控制断面,共设有监测断面23个,逐月监测评价并发布水质通报。入河排污口全年监测2期,分别于5月、10月进行,每期两天,分别于17:00、24:00和次日8:00采样。
单次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又称一票否决法,即对最差的项目赋全权;然后进行年度评价,计算年度水功能区达标率,不小于80%的水功能区为年度达标。
根据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分别按全指标和双指标进行达标评价。全指标评价:所有参评项目均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任何一项不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为不达标。双指标评价:选取COD(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个项目(COD>30mg/L按COD,COD≤30mg/L按高锰酸盐指数)进行达标评价,两个项目均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按上述方法,2010—2018年淄博市省级水功能区达标及其入河排污口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全指标从50%提高到60%、双指标从50%提高到80%,尤其是COD、氨氮双指标提升较快,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归功于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大力实施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其中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明显,通过“封停并改”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等措施,重点入河排污口有60个减少到24个,COD、氨氮入河量分别减少了41.5%、85.1%。
表1 淄博市省级水功能区历年达标情况统计表
城市污水量大而集中,直接关系到整个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尤其是北方季节性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控制项目19项,还有22项选择性控制项目。而目前处理指标多为 pH、COD、氨氮、SS、总磷等 4~6 项,考核指标重点为COD、氨氮2项,监控考核指标偏少,不足以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这是造成全指标达标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一级A标准值也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使一些河流在自然径流的枯水期难以达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随之带来较多工业、生活污水,但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是河道新的污染源之一。
目前有些城区污水管网仍然存在雨污合流现象,雨水的混入,使来水量大、水质不稳定,影响处理效果。有的城区扩展较快,而污水管网延伸跟不上,使部分污水不能处理而直接入河。
从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情况来看,按 pH、COD、NH3-N、挥发酚、总磷评价,2018年实测24个排污口有13个全部达标,达标率为54.2%,其它11个排污口有不同程度超标。个别远离城镇的直排企业,由于污水设施不配套或升级改造困难等原因,不能稳定运转,造成河流水质不稳定,见表2。
范阳河淄博饮用水源区和支脉河高青饮用水源区,受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硫酸盐、氯化物偏高,其中萌山水库2018年硫酸盐平均浓度512mg/L,难以达到饮用水源要求。同时,自然径流较少,BOD5、COD 也偏高。
表2 淄博市省级水功能区现状监测评价成果表
小清河承接了上游大量城市和工业排水,虽然COD从2010年53.0mg/L减少到2018年的24.4mg/L,但总磷、NH3-N仍有3~5个月超标。
受上游水库拦蓄和河道渗漏影响,除太公湖段,淄河下游两水功能区几乎常年河干。
1)落实河长制监管责任。按河长制要求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专管队伍,落实水功能分区及排污口分段监管责任,加强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实行日常巡查制度,设立区界自动监测站,健全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
2)扩大污水收集处理力度。一是做好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网维护,杜绝跑冒滴漏;二是城市污水管网向近郊和小城镇延伸,扩大收集范围;三是加强污水厂技术改造,全面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3)加大实施污水回收利用。在污水稳定排放的前提下,在城市污水厂、园区、工矿区等,积极进行深度处理提升改造,切实提高再生水利用量。
4)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依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登记建档,定期监督排查,对新改建和扩建的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5)重视流域性面源防治。在点源整治的同时,加强流域内农药化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面源防治,控制和减施农药化肥,垃圾收集外运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粪污处理设施。
6)加强河道生态补水力度。根据河流的季节性特点,借鉴孝妇河引黄补水等经验,积极引用黄河水、再生水、矿坑水等补足河道生态流量,改善水功能区水质,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如孝妇河和范阳河下游引用黄河水,淄河下游使用再生水及强排地下水,北支新河引用黄河水,以改变其河干或达标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