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因双侧肾小球病变而引起,具体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临床症状为出现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同时随着疾病的进程患者肾功能逐渐衰退,引发贫血、血清肌酐升高等,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尿毒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针对该疾病患者应给予科学系统的治疗措施,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1]。
以我院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72例为样本对象(纳入对象均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病例时段内),编号后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2组病例数一致均38例。对照组男女分别占比20:18,年龄41-72岁,均值(54.36±3.47)岁,对照组男女分别占比22:16,年龄42-74岁,均值(54.43±3.52)岁,2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纳入病例经临床诊断确诊;(2)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3)患者知晓研究全部内容签订协议。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者;(2)精神严重异常,存在认知、交流障碍:(3)依从性较差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内容:指导患者用药、有效预防感染,给予患者入院及出院指导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综合评估,对患者身体情况、疾病状况,包含生理、心理、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进行综合评估,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治疗及护理措施给予适当调整,最大程度取得患者的认同及支持。(2)饮食干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低脂、低盐、饮食为主,禁食辛辣刺激类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减少肾脏负荷;针对严重水肿者,注意钠的摄入,而存在尿毒症症状者,对蛋白质、钠盐摄入给予严重控制。(3)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因自身疾病、环境陌生等因素,会产生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绪进行及时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多交流沟通,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或组织患者开展交流会,可采取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对患者负性情绪给予及时疏导,帮助其建立疾病治疗信心。(4)健康教育,以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疾病治病因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认知,从而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提高依从性。(5)生活干预,为患者制定健康手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方式;可定期组织患者参与疾病专题讲座,可邀请家属共同参与。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经治疗护理干预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24h尿蛋白小于0.2g,显微镜显示无红细胞(显效);肾功能明显改善,24h尿蛋白减少大于50%,红细胞个数小于3(有效);与以上指标均不相符(无效)[2]。
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n/%]
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身心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同时无科学的用药、饮食、生活指导,容易造成疾病恶化,因此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有效的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促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更好的保证疾病治疗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掌握疾病及护理知识,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快疾病康复进程[4]。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更具针对性的饮食、生活干预,增强患者体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效防止疾病,降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慢性肾小球神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