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弘,李 丽
(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
所谓的颅脑外伤,其主要指的是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露作用导致的损伤,工伤、坠落、交通事故等是常见原因。一旦发生颅脑外伤,其会引起患者程度各异的神经功能、意识障碍,尽管治疗后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会留下失语、偏瘫、视听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为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快速恢复正常,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现作如下报告: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随机排列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组中有26例。对照组中16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为(47.3±2.6)岁;其中脑挫裂伤14例,颅骨骨折8例,颅内血肿4例;试验组中15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48.4±2.7)岁;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骨骨折9例,颅内血肿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不同,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有对比价值。
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患者,包括的内容:严密监测神志、意识、心率、血压及瞳孔变化,如有异常即刻向主治医师汇报;补充营养,强化饮食干预;确保排便顺畅,禁止过度用力的及你先给排便。行护理干预的为试验组患者,包括的内容:①体位护理: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卧位的正确转换,并将变换体位的技巧告诉患者家属,由平卧位向半坐卧位、坐位过渡;②心理疏导: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生活等会导致病人出现烦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并对其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行培养,强化功能康复锻炼,确保睡眠充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③感觉刺激康复训练:对于伴随意识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需要适当进行按摩、运动、翻身等感觉刺激,或通过播放收音机、观看电视节目、看照片、和患者说话等不同方式进行感觉刺激;④功能康复训练:急性期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多进行翻身,始终保持在肢体功能位状态,增强关节活动,先进行被动活动,再进行主动活动,由近端关节开始,逐渐至远端关节,由下肢开始,逐渐至上肢。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离床活动,再予以行走锻炼、日常生活功能锻炼等;⑤皮肤干预:皮肤要始终保持干燥清洁,禁止在床上对患者进行拖拽,做好易损部位皮肤的保护措施。
评价时间为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值为45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现正比关系[2];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的是肢体运动功能越差[3]。
经过组间对比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护理前的NIHSS评分、FMA评分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进行对比,试验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1 对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作比较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持续性提升,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了成效,尽管其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居高不下的致残率问题依然亟待解决[4]。护理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常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不再适用,而护理干预的提出,是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不同方面的针对性训练,通过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性康复训练,可对患者脑部神经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并对微循环系统予以改善,促使肌力、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从而有效改善预后[5]。
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要比对照组的低,FMA评分要比对照组的高,数据方面的差异为P<0.05。由此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