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丽,张雪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当下心内科重症患者心理治疗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作为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有义务去探讨更好的心理护理模式,提高常规护理的效果,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课题组对心内科住院的重症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展开研究,探究心理护理治疗方面的新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内科重症患者130例纳入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平均分配为心理护理组和基础对比组,心理护理组和基础对比组研究对象各75名。心理护理组中男36人,女29人,年龄52~72岁,平均61.2±0.73岁,基础对比组男35人,女30人,年龄55~71岁,平均62.3±1.21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
心理护理组和基础对比组均实施氧疗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等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融入进行特色心理护理治疗,具体的方案如下:(1)心理护理师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信任感在相互的交流中巩固,获得信任进而了解患者身心感受,树立患者在潜意识中的信心;
(2)心理护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护理治疗的开展。心理护理咨询室的建立、室外自然的环境中的沟通、静谧的患者中与患者交流,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在此期间心理护理师可以耐心说明心内科疾病的原因以及合理的治疗手段;(3)心理护理师可以向心内科重症患者讲解心内科心理护理治疗的相关知识。通过倾听、肯定的沟通的方式鼓励患者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可以从家庭、工作、孩子等多方面入手。(4)对家属健康宣教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其预算家庭医疗费用支出,使得他们对医院的治疗效果充满信心,并与患者共同面对困难同舟共济。
对心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评估,量化心理护理治疗的诊疗效果。
跟踪数据采用SPSS 20.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水平。
调查过程中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干预后均顺利出院。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护理后心理护理组各项指标评分低于基础对比组和护理前,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
表1 对比组间心内科重症患者SAS及生活质量评分(±s)
表1 对比组间心内科重症患者SAS及生活质量评分(±s)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生活质量症状 情绪 体质限制心理护理组(n=75) 护理前 61.12±2.57 12.1±2.03 16.2±0.93 18.4±1.98护理后 39.44±6.11 6.9±0.66 8.8±0.92 11.2±0.77基础对比组(n=75) 护理前 49.22±11.05 12.7±0.98 13.4±2.01 19.3±2.22护理后 48.87±7.52 10.0±2.21 12.8±2.03 17.6±1.25
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临床上属于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涵盖的疾病范围较广。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在增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心内科重症患者很容易因为身体的不适导致心理问题,必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科室的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的运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心理护理治疗有着十分明显的辅助效果,大大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调查显示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基础对比组患者在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方面均不如心理护理组患者,表明心理护理的心内科重症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本文所研究内容,希望可以心理护理手段的相关知识,将心理辅导治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