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霓 张晓旭 张洁 蔡小春
摘 要: 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角色。上海交通大学聚焦导师队伍,将导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创新性地采取博导动态遴选制度,提高导师队伍的竞争力和学术活跃度;推行常态化岗位培训,促进博士生导师成长、成熟。多措并举,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体系,助力于落实导师的岗位职责和导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导师队伍建设 博士生导师 动态遴选 导师培训
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随着博士生导师队伍的逐步壮大,博导岗位管理面临着新形势,导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任务。2020年,随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1],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2]等文件的出台,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这一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再次被推上热点。如何做实做细导师队伍建设工作,形成德艺双馨、名师荟萃的卓越导师体系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前沿。
近年来,教育工作界的学者聚焦博导遴选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总结我国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的历史[3](17-21)或者对比国内外导师队伍机制、制度[4](78-84)[5](73-77),对博导遴选体系的构建、博导制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如何制定可选的博导遴选制度、如何保障博导队伍的长期健康发展、如何全面建设高水平博导队伍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国家首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多年来聚焦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创新性地实施了博士生导师动态遴选和常态化培训举措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聚焦学院的实践举措,对工科领域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进行探究。
一、博士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3](17-21)[6](7)[7](19-20)[8](1-4)[9](27-32)并结合学院博士生培养现状中暴露的问题,发现国内各高校在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以下不足:
(一)学术能力参差不齐,导师队伍竞争力差。
受当前遴选制度的影响,博士生导师资格获得后,有效时间较长,以终身制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只要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博导资格就能一直延续。但实际上,有的教师在获得博导资格后失去了进取心,不再有动力学习提升,创新性课题研究工作日渐减少,学术水平和竞争意识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某些博士生导师虽然学术活跃度不够,但仍然占用招生资格,拉低了导师队伍整体竞争力。
(二)部分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不够用心。
有的博导脱离育人本位,要求博士生完成各类课题,花费了大量时间,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思考的能力;导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没有充分落实,对学生的学术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三)博师生导师的岗位属性不够突出。
博士生导师在西方国家只是一個流动的工作岗位,能否成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取决于是否具备指导研究的能力。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博士生导师在我国被视为一个固定的层次和荣誉称号,博士生导师存在队伍职级化、功利化现象,博导的内涵显然被扭曲了。这种异化导致不少教师只在乎如何获得博导资格,获得博导资格后如何在岗位上指导博士生、应该履行怎样的职责并没有得到重视,学术风气问题日益彰显,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四)博士生导师重资格遴选,轻培训养成。
随着新晋博导群体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博导队伍。刚刚加入导师队伍的“新”博导,虽然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远大的学术抱负,但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手”对如何育人树人缺少丰富的经验。一些高校对于新晋导师缺乏培训机制,一些新晋导师连博士学位要求、如何指导博士生、学院政策导向等都不太清楚,“口口相问、口口相传”的现象屡见不鲜。
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博士生导师们践行言传身教,用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研究生,用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待研究生,用严密的科研过程培养研究生,用严明的规章制度约束研究生,用严格的学术标准要求研究生,弘扬科学精神,回归学术本位,方能全面提升博士生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才能培育出更加有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的博士生。充分发挥博导博士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立德树人作用、建立科学的博士生导师动态遴选办法、构建新晋博导培训制度,将是提高博士生导师队伍水平的有效着力点。
二、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同志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校长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表示,“一流大学最根本的使命是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10](21-24)招生方式、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导师指导几项博士生培养模式要素与培养质量呈显著正向关系,其中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提高导师指导质量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将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生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建设一支追求卓越学术精神的博士生导师队伍为目标,通过修订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办法,淘汰学术不活跃的博士生导师,杜绝博导终身制;构建博士生导师培训机制,将导师职责、各类博士生培养最新政策和制度、学院研究生价值引领现状、优秀博导经验等分享传达给各位导师,为导师们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导师之间互帮制度的形成和博士生导师学术本位的回归。
(二)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架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构建研究生导师动态遴选机制、研究生导师常态化培训机制等,全面提升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指导能力(详见图1)。
(1)制定科学的博导招生资格动态遴选办法。
为建立导师“新增—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试行科学的博导招生资格遴选办法,淘汰学术活跃度低的导师,学院制定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关于教师申请招收博士生的规定》。办法从导师队伍建设的各方面综合考量,着重突出对导师“师德师风和育人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对博士生导师的研究能力、综合素养、指导学生的要素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在学术道德、个人品性、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者实行一票否决。其一,在对申请者的职称与年龄、培养经费、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要求、负面清单等方面对博导招生资格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创新性地将综合考评结果纳入考量依据。如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学术活跃度、科研工作、教学公益等方面综合考评获得优秀的教师,可免申请获得招收博士生的资格;对于综合考评为良好的教师,如在学术和科研方面超过学院教师平均水平,可申请招收博士生的资格。其二,为了保障导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好每一位博士生,学院根据历年来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规律,对老师指导博士生人数上限进行了合理测算,限定了不同职称教师同时指导在校博士生的人数。其三,为了充分激发青年教师动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院对于青年教师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对进入学校长聘体系的教授和副教授直接认定博士生招生资格认定且第一个博士生免交注册费。其四,为了强化导师育人意识并加大精力投入,办法明确了导师有责任做好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工作,在培养研究生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融入对研究生思想状况、生活学习等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其五,为了督促导师指导学生按时毕业,规定中对导师指导在校全日制博士生数计算方法做出了进一步修订,对处于不同延期阶段的博士生人数实行加权计算。
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的遴选工作使博士生导师能上能下,保障更多的博士生指标向学术活跃的导师倾斜。
(2)常态化开展博士生导师培训。
刚刚加入导师队伍的“新”博导,虽然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远大的学术抱负,但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手”可能对如何育人樹人缺少丰富的经验,对于博士生培养过程及管理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如何帮助新博导快速进入导师角色,承担起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培养重任是学院和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机动学院在博士生导师培训方面的工作可以作为有效的经验参考。
针对博导培训缺失的弊病,学院构建了博士生导师培训机制,并将博士生导师培训纳入学院常态化工作。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含如下三部分:首先,通过介绍学院的人才培育目标定位及学院研究生价值引领现状,帮助博导们从学院大局观的角度认知学院人才培育定位,了解学院在研究生学术追求、就业导向、人格养成、博士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校未来就业引导方向。第二,通过解读政策和规章制度,系统性地介绍招生政策及流程、培育与学籍工作、学位申请工作的流程及政策、学位申请和授予政策、教育部关于博士论文抽检办法、学校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盲审异议处理办法及博导遴选、缴纳培养费、参与新生选导等实际操作流程,帮助新晋导师们全面了解博士生培育要求和过程。第三,通过邀请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博士生导师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为新晋博士生导师们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导师之间互帮制度的形成,推进导师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职责的落实。
三、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举措的实施收效
(一)博士生导师队伍结构优化,向学术活跃度高的教师倾斜。
通过近三年的博导动态遴选,博士生导师队伍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自2018年博导动态遴选政策实施以来,副高职博导的人数缓慢增加,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已有118名副高职老师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占博导总人数的44.2%(见图2)。导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向学术活跃度高的教师倾斜。
(二)破除终身制,使博士生导师能上能下。
通过实施动态遴选制度,近年来学院淘汰了一批综合考评不合格、缺乏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存在学校或学院认定的负面清单行为等问题的博士生导师,其中不乏正高职老博导,平均淘汰率约为16.9%。博导动态遴选的举措强化了博导竞争机制,一改以往“一日博导,终身博导”的思想,切实做到了博士生导师能上能下,保障了导师队伍的高水平、高质量,强化了博士生导师的岗位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博导终身制造成的学术风气问题和社会功利问题。
(三)常态化导师培训形式多样,激发教师回归学术本位。
近年来,学院组织了多场博导培训活动,参加的教师累计近200人,不少已经担任过多年博士生导师的“前辈博导”主动选择参加培训活动,给自己“充电”。一方面,面向新入职的博导和5年内首次担任博导的老师,学院组织了专题培训会,内容包括系统且全面的招生政策及流程、博士生培养管理规定、学位申请规定及学位评审条例,等等。同时由资深博士生导师分享博士生培养的经验及感受,营造了人才培养的交流环境。另一方面,面向刚刚入校的新教师,学院组织了综合培训,探索性地将博导培训和学院层面的其他教师培训交流活动进行融合,培训形式相比往年更加丰富多样,培训内容结合学院各项政策展开,学院各部门都参与到导师培训的组织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为新晋博士生导师筹备了一场“培训盛宴”。常态化开展软性培训,激发了导师回归学术本位的意识,成为助力博导快速“成长、成熟”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博士生培养质量是国家人才培养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培养离不开博士生导师,导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导师队伍管理迎来新任务、新挑战。通过建立科学的博导动态遴选制度,有助于缓解博导队伍功利化、形式化的现状,导师队伍的竞争力和学术活跃度不断提升;通过常态化推行贴合导师岗位职责的培训,为年轻博士生导师的成熟提供了“生长空间”和“生长力”,有助于落实导师的岗位职责,使博导队伍“永葆活力”。
未来,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导师动态遴选和动态考评的机制,重视遴选的前馈控制,同时加强上岗后的进度和评估;设立反馈调控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研〔2020〕9号[A/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研〔2020〕11号[A/OL]. [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7_491838.html
[3]張淑林,裴旭,方俊,朱玉春.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走向——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制改革探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4]王海迪.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制度及其启示——基于四所一流大学的经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
[5]张俐,李祖超,黄杨.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5).
[6]邹志强,王艳萍,路福平. 动态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导师上岗考核机制研究[A].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
[7]顾少轩,祝振奇,王攀,雷丽文.关于材料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
[8]高策理,郭钊,崔艳萍.强化导师职责 统筹资助体系 稳步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
[9]顾丽娜,刘家骥,蔡继红.研究生导师遴选体系构建与实践——天津大学基于学术自治的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6).
[10]张国栋.博士生培养模式各要素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2).
基金项目: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