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晨
摘要:本文对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高校第二课堂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价值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价值;现状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12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进步,各地区学校纷纷开设了第二课堂,该模式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补充功能上,它可以对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做出必要的完善,帮助教育任务得到落实,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第二课堂的开设未受到普遍关注、第二课堂的研究缺乏社会支持、第二课堂形式设计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实施。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1 高校第二课堂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价值
1.1 补充功能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开辟第二课堂,可以补充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与时事政策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大范围地接触各类社会时事,对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等进行全面宣传,便于学生结合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对思想道德理论进行实践,在行动中体现思想道德要求。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因为时间有限,能够容纳的内容较少,而借助第二课堂,则能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免受到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腐蚀和影响。
1.2 导向功能
学生接触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目前,借助第二课堂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将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并且在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之间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得学生积极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形成强烈的爱党、爱国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在高校思想教育第二课堂的引导下,还可以将思想教育的内容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为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1.3 凝聚功能
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来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只是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其道德素养与综合素质,还能在更大的层面上促进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凝聚力的提升。事实上,当前高校开设第二课堂,可以以班级或者社团为组织单位,通过学校党组织或者思想教育老师的引导,形成融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等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增强其使命感、荣誉感,鼓励青年学生融入特定的组织、国家中去,群策群力做好各项工作。
1.4 疏导功能
因为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处在复杂的市场局势中,且人生经历不够丰富,因此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外界力量的引导,而借助高校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就可以采取科学手段对学生的情绪、心理进行必要的疏导,使其认识到各类问题背后的本质,进而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化解各类难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觉悟将进一步提升,其长远发展将因此受益。第二课堂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融入集体,加强和老师以及同窗的交流,帮助其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并且逐步形成互敬、互爱、互信的社会群体关系,为随后顺利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2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
2.1 第二课堂的开设未受到普遍关注
当前,高校开展教育工作,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作为基本责任。因此,不只是要提升学生的文化成绩,加强其特定行业内工作技巧的实训,还要对其思想政治素养加以强化。第二课堂应该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各类政策方针、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加以渗透。但结合实际看,当前各地区高校并未完全开设第二课堂,许多学校未能成功开设,部分学校即使开设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形式化问题。许多学校的第二课堂思想教育都由学校辅导员进行,而辅导员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展开方面都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规划,这就影响了第二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
2.2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研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学工作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确保学生的学习可以扎根社会和市场环境。但在当前形势下,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都被限制在校园环境中。总体来看,自十九大之后,各地区高校纷纷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习型组织、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等,他们在组织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学校各类社团因此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因为外部社会系统的支持严重不足,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面临一定的操作困难,例如在校内志愿服务点与社会服务进行对接时,因为外部社会组织缺位、相关的操作程序设计不合理,就导致信息传输不够顺畅、社团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无法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对教育基地进行选择时,也因为可用资源的不足,导致活动难以继续等问题。
2.3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形式设计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本身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做支撑,以此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老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内容,这就使得课堂显得僵化、枯燥、无味,极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目前这一问题又逐步蔓延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领域内,许多辅导员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单纯依靠组织讲座、学习文件精神、三会一课等等形式。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侧重党的政策、理论的解读,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单纯进行理论灌输,也不利于学生在理论认知与学习实践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使得所学知识不能被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策略
3.1 加强对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视
为了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领导层要主动树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感,发挥好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督促思政课教师在具体贯彻落实中合理布局教学各环节,确保第二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高校要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校党委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努力在加强思政课上有新突破,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理论困惑,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
3.2 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接轨,而在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引入社会时事热点等内容,充分利用社会中各种教育资源,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也可以为第二课堂的开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当前社会涌现出了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价值非常重要。高校可以不断挖掘榜样载体来教育、感化学生,将这些人物的事迹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用作案例分析,同时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贯穿到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中。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创建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要通过夏令营、分享会、宣讲等形式,促进教育者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引领和互动交流中推进思想教育一体化构建进程,增强教育的凝聚力,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创新发展。
3.3 创新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教学方式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本质上依然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积极探索新方法,创新新机制,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的独特育人功能,全力打造一个新媒介全使用、学生全覆盖、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矩阵新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维互动,让大学生成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次,要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载体,改“单一”为“交互”,使思想引领工作喜闻乐见、润物无声、亲切清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4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为了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后局面,就需要积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开辟多渠道和多样化的网络教学第二课堂,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工具,推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在理念、模式、方法、机制以及队伍建设进行系统化的改革与尝试。在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纠正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被动式、简单化、形式化的弊端以及网上与网下融合上的“两层皮”的不足,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诉求,主张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交流,倡导开放兼容、共建共享,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高校第二课堂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价值——如补充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疏导功能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策略,加强对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 郑施,乔熙.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32):139-140.
[3] 董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0-11.
[4] 王重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轨迹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5):67-70.
[5] 王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4):130.
[6] 徐凤奎.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提升[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1):96-97,98.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