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裕, 李夫仲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汾泉河杨桥船闸地处临泉县杨桥镇,位于泉河上,上距后韩湾闸36 km,下距阜阳闸54 km。工程是安徽省“十二五”省重点项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中重要节点项目、沙颍河航道汾泉河航道重要枢纽。
本船闸为Ⅳ级通航建筑物,设计船型为500吨级兼顾1 000吨级货船,闸室尺度为200 m×13 m×3.5 m(长×宽×槛上最小水深),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672万吨(图1)。
图1 工程建成效果图
项目前期,充分论证船闸闸位选址。易址建新闸方案,保留老闸——由于西侧14孔分洪闸、5孔节制闸已占据半幅以上河道,同时分洪闸西侧有汊河分布,仅能在老闸东侧布置新闸,需要退堤和大量征地拆迁,同时引航道线性欠佳。利用老闸建新闸方案,忽略老闸仅有的数万吨运量,具有不退堤,减少征地,弃土量小,不改变航道线性,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等优点。综合比较后,利用老闸闸址建新闸,充分体现了“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
根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年)和《内河通航标准》,同时考虑沙颍河水系通航船舶现状及跨闸桥梁净高等情况,确定杨桥船闸扩建后级别为Ⅳ级,门槛水深、闸室长度等满足500吨级船舶通航,部分时段考虑1 000吨级船舶通航。船闸规模确定为200 m×13.0 m×3.5 m,为单线单级船闸。充分体现设计围绕航运事业发展,拓宽航道要塞,提升等级,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需求,符合“开发”发展理念。
引航道二级平台、迎水坡常水位以上、背水坡因地制宜采用空心植草砖、草皮护坡、植树等生态护坡形式,使得工程对河流自然生态起到改善作用,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实现“尊重自然,人水和谐”。
工程设计在船闸导航墙引入钢板桩+双层土锚结构、利用新型闸门蘑菇头底枢、采用自浮式叠梁门、滑块式浮式系船柱等新技术。
接线现有X017公路起点于节制闸南侧,终点于河道北大堤北侧200 m处,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节约投资。跨下闸首桥梁采用预应力砼简支密肋式T梁、桥面连续;桥梁下部结构因地制宜,跨闸首桥墩采用实体墩,其余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台采用桩基配肋台,实现了适用性、经济性及景观效果的协调统一。
融入当地文化精髓,闸管所建筑均为多层框架结构,坡屋面,上覆琉璃瓦。闸室两侧景观绿化突出图案观赏性。办公区景观以传统庭园布局手法为主,绿荫点缀。整体布局实现功能、造型、环境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闸址地基含微承压水,底板下土层为沙壤土,渗透性强,为基坑开挖最大难点,设计深入研究,根据类似工程的多种基坑排水方案,确定深井降水方案,并在施工初期进行降水试验,采集、统计参数,最终确定深井降水方案的具体设计参数,现场实践表明降水效果明显,具有可控性,同时方案颇具经济性,大大节省工程投资。
传统船闸靠船墩接岸设施多采用预制砼板结构或钢引桥结构,存在施工复杂、维修更换亦较为困难的问题。针对本工程靠船墩具体型式,创新性地采用了模块化钢结构人行桥,采用常见的φ600 mm钢管作为主体结构,辅以钢格栅、角钢等附属结构,模块化设计,具有施工吊装快捷,面板及横梁可方便拆卸更换,为以后人行桥的维修及保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等优点。
优秀的设计、规范的管理、精心的施工,在参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沙颍河航道汾泉河杨桥船闸已成为安徽省船闸建设的典范工程,建成运行情况良好。
沙颍河航道汾泉河杨桥船闸的建成对完善皖西北地区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将汾泉河水运充分融入沙颍河航道网络,极大缓解公路运输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工程的建成与运营充分体现了项目设计技术是可行的,期望项目主要技术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