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向前 史忠华 张鹏志
●从陆地走向滩海,背后是创新的力量。 供图/胜利油田
今年年初,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潜山油藏开发再传捷报——桩海473 潜山新区4 口井投产,初期日均产油55 吨,其中桩古斜473-斜4 井日产油过百吨,开发成本仅28.8 美元/桶。
这是胜利油田针对潜山裂缝性油藏创新形成大斜度井部署技术的收获,是胜利油田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朝着“较长时间内持续稳产2340 万吨以上,盈亏平衡点2020 年降至50 美元/桶”的目标不懈奋斗的成果,是胜利油田强科技、攻难点、通堵点,呈现出的“不尽油流滚滚来”的新活力。
潜山是胜利油田开发的最古老的地层。在这里,胜利人先后发现了20 多个潜山油藏,储量达到2 亿多吨。但因构造及储集空间复杂,一直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老大难”。
“我们对潜山储层的认识程度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张强直言,“潜力很大,开发难度也很大。”
如何让这只“潜力股”变成“聚宝盆”?胜利油田的科研人员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描述。
“以前我们认识郑4 潜山就像一个倒扣着的碗,认为水是从四周向中间部位侵入的。通过构造解释和储层描述,我们发现这个‘碗’边部还有一条断层,提出了‘断层夹角处易形成剩余油气富集区’的新认识。”滩海油田开发研究室主任师徐耀东介绍说。
深入分析油藏动态,确定油水运移规律,胜利油田最终部署郑4-平6 井。2018 年底,该井完钻自喷投产,目前日产油13.2 吨,累计产油1.08 万吨。
沉睡的潜山油藏被唤醒并不是偶然。
面对勘探开发时间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胜利油田把创新驱动作为“五大战略”之一强力推进,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抓突破,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在生产经营最薄弱的环节抓优化提升。
发挥专家团队牵引作用,组织运行8个勘探攻关项目组、8 个开发工程项目组,聚力攻关,集成创新,潜心锻造破解效益稳产的“撒手锏”技术。古生界隐蔽潜山油气成藏等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下古生界潜山、济阳坳陷页岩油气等勘探加快突破,二氧化碳混相驱、微生物驱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
今年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胜利油田2 项成果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新增动用薄储层超稠油储量1.88 亿吨,累积增产原油1846 万吨。
“微生物也能采油?”提起微生物,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讨人嫌的细菌。在胜利油田,微生物撬开了地下油藏的“大门”。
胜利油田罗801 区块,是全球实施微生物驱油时间最长的区块。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高级专家汪卫东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深耕了22 个年头,提高采收率近4个百分点。
“我们的微生物采油菌种库是国内最大的,有500 多株不同功能的菌种,能适应不同油藏环境。”汪卫东介绍说。
微生物采油使用生物发酵形成的微生物制剂,原料是农副产品,不掺杂任何化学剂,具有经济效益高、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势,是绿色科技。
胜利油田深知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绿色发展,一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用科技支撑绿色生产水平提升。
几十年的开发,油田形成了一些废弃的工业用地。如何重新再利用?汪卫东把微生物应用研究向土壤修复领域拓展,6000 立方米沉积物被修复,达到了国家工业用地标准要求。
“十三五”以来,胜利油田攻关形成了108 项绿色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 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6 件。这些具有胜利特色的关键绿色技术,不仅有力支撑了效益稳产,而且油田实现了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噪声不超标,为油田绿色开发带来了春天般的色彩。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举升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了610 余井次,大幅降低抽油机负荷,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增加油井产量,平均节电18.2%,检泵周期延长180 天,累计增油13.91 万吨。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推广应用,累计为5 个低渗透油藏区块注入二氧化碳37 万吨,封存二氧化碳34万吨,相当于近310 万棵树龄30 年的冷杉1 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近日,山东省政府发布通报,授予胜利油田科技工作者苏朝光、曹嫣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他们获此殊荣,实至名归。”胜利油田科技管理部高级主管梁栋说,“苏朝光累计为油田设计井位千余口,发现储量过亿吨,科技增油百万吨;曹嫣镔同样战功赫赫,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 项,新建产能超过百万吨。”
人才,是驱动企业创新的核心关键。胜利油田以“胜利成就人才,人才发展胜利”的理念,打造人才成长的“乐园”。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4178 人,从胜利油田成长起来的院士达到10 人。
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内上游勘探开发领域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过去22 年吸引招收博士后298名、出站243 名。这些博士后科研人员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0 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5 项。
“实验经费充足,研究氛围浓厚,做出来还能找到应用现场。”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姜祖明博士对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情有独钟。由他主导研制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在油田得到有效应用,覆盖地质储量1546 万吨,累积增油26.8 万吨,预测新增可采储量120 万吨。
“一旦发现好苗子,我们就会千方百计把他请进来,想方设法让他留下来。”中国石化油气藏工程高级专家曹绪龙先后引进6 位优秀博士毕业生,并培养成为博士后留在油田。
在曹绪龙的倡导下,胜利油田建立了以“雏鹰计划”“飞鹰计划”“雄鹰计划”为核心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加快了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成长步伐。
近年来,胜利油田党委增加科技奖励奖金4000 万元,年度科技奖励奖金达到1.52 亿元,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坚定了科研人员“在哪里都不如在胜利搞科研”的信念。
“我之所以选择胜利,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创业创新氛围。我相信,选择胜利定能走向胜利。”2019 年进入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的王延军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