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从信息孤岛到移动互联终端,大踏步跨入新四化时代的汽车,不但让消费者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出行体验,也开启了智能网联的新时代。
2017年4月,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规划当中明确指出,要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从而引领汽车产业升级,达成建设汽车强国的目的。随后在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且完整的产业链。
实际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已是全球皆知。在麦肯锡发布的《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研究报告》中,智能网联汽车便名列第6,预估到2025年产值可以高达1.9万亿美元。
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如今方向已定,企业要做的便是选择一条能够到达彼岸的路径。
从我国在2016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来看,这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域的新兴概念体系。
由于涉及包括现代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内,涵盖主机厂、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通信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提供商等多个领域,所以绝不是一家企业或是一个领域单打独斗便能够完成的工作。
目前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的构建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导,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以他们现有的互联网生态为基础,通过其开发的车联网系统,如阿里巴巴的AliOS,百度的Apollo、腾讯的TAI等等,最终实现产业链整合。
另外一类则是以车企为主导,将自主开发的汽车操作系统升级为类似iOS或者安卓那样的开发者平台,最终整合产业链,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系统。
前者的生态圈具有局限性和排他性,主要是为了将自有生态移植到汽车上,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相比之下,后者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中心,其生态圈可以覆盖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部领域,并且因为掌握了更多的出行数据,对使用场景的洞察更透彻,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更精准,更符合我国通过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建设汽车强国的目标。
比如2018年吉利汽车推出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便是车企为主导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典型案例。
前些日子,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的「几何+」,更是吉利汽车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思考,也十分符合今年2月24日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关于「智能汽车不能独立发展,需要与新能源汽车等其他战略方向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
冯擎峰在公开信中这样写道:「当我张开双手,世界也将与我拥抱。」
只不过相比其他车企类似的战略,「几何+」的思考要显得更加全面和具体。比如作为载体的「几何+」平台,冯擎峰在信中将其定义为“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其背后的意思也显而易见,就是要将「几何+」打造成汽车圈的iOS或者安卓,拥有开放共享的属性。
但是「几何+」所开放共享的,并不仅仅只有软件层面,而是涵盖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最终目的是驱动产业创新和跨界融合,进而成为科技出行领域的超级接口。
又比如在「几何+」平台上强调的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开源」,正如冯擎峰在信中提到要把「纯粹科技黑」变成「生活科技白」那样,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打破生态参与者之间的技术壁垒,打破汽车研发、科技、创投和创意的边界,另一方面则以牺牲车企的短期利益来换取全行业的长期利益,最终成就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
再比如针对参与生态圈建设的资格问题,也如冯擎峰在信中所言,无论你是科技出行生态伙伴、产业研发技术大牛、互联网创投圈的投资天使,亦或是有着独具一格创意的个人,都可以加入其中。
總而言之,我们可以把「几何+」看成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社区,就和大热的「动森」一样,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机会,实现创意,甚至还可以是单纯的社交互动。
吉利汽车作为平台主,也将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源,为参与者的创意买单,为梦想发声。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基于吉利控股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和五大造型中心的技术资源,是超2万多名研发技术人才,以及全球化的产业链资源。
所以,就如信中所写,「几何+」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汽车设计师,要让每个有趣的想象都能变成现实,我们也无比期待,重新定义着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的「几何+」到底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