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2020-06-05 06:55张国庆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循环普惠小微

张国庆,张 蕾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就国际环境看,近些年,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影响,国际需求端和供给端不稳定不确定;从国内环境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以及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基本盘没有改变,但结构问题还很突出。在当前情况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长期规划,“双循环”是指对内循环和对外循环,每一个经济体都离不开这两个循环。我国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做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但这里讲的内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下的内循环,做好内循环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国际循环,因此畅通国内循环是重中之重。

畅通国内循环主要是扩大内需,消费和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第二拉动力,促进消费和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我国拥有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以及数量占比在90%以上的小微企业,如果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其消费支出,并且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其投资,将有助于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普惠金融意在让社会各阶层的群体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将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农户等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纳入服务范围。所以本文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普惠金融如何更好地助力经济双循环发展。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文献回顾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正在向更加协调的方式推进。2016年G20会议上提出要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和普惠金融数据收集和指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产生的新型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领域,同时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在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目的是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覆盖率。普惠金融的特点在于“普惠”,它将平时被金融服务排斥在外的、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群体纳入服务对象范围,为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受众群体,同时还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和层次。

目前学术界在普惠金融对农民消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较多,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量的影响机制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普惠金融能够降低流动性约束来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也能够通过增加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改变消费习惯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崔海燕(2017)通过系统GMM两步估计法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2]易行健、周利(2018)通过理论和实践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且在农村、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何海霞(2020)基于2004~2018年我国的省级数据,检验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的消费,并且还能够带动农村银行竞争,从而正向作用于农民消费;[4]李建军、彭俞超等(2020)指出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5]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解决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提高国民收入、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金融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体系,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银行出于自身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会选择向具有“隐形担保”的国有企业或者大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性质等原因通过正规方式很难获得经营所需资金,所以会选择一些非正规渠道,这就导致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处于积极应对的状态,普惠金融的目的之一就是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邹伟、凌江怀(2018)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发现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得性;[6]喻平、豆俊霞(2020)在考察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中,验证了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即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7]吴庆田、王倩(2020)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质量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质量通过影响融资结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8]

自普惠金融发展以来,学术界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多方面的测度,焦瑾璞、黄亭亭等(2015)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对各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各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9]刘亦文、丁李平等(2018)测度发现2005~2015年中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发展不协调,但发展势头良好,提升空间大;[10]李金龙、王颖纯(2020)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发现2008年至2018年中国中、东、西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来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11]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和实施路径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格局经历了早期工业化时期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改革开放时期外向型经济下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以及金融危机后逐渐向国内循环转变三个阶段。我国的发展格局随着所处的阶段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202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球经济失衡、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疫情等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董志勇、李成明,2020)重大战略决策。[12]

首先分析国际市场,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比重很大,服务贸易占比依然较少,所以本文提到的对外贸易额指的是狭义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自2001年加入WTO后快速增长,且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在金融危机后有所降低,之后处于在波动中上升的阶段。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从结构上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图1中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金融危机之前由于我国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最高为2006年达到64.24%;金融危机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且贸易大国的地位不断稳固,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是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显然是不利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说明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很高,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潜在风险较大,这也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1.84%,相比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下降了一半。2019年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9.72%,日本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8.07%,相较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还是处于较高水平。不论是对外贸易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还是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可以看出我国发展模式在逐渐转变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究其原因,中国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下,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当国际经济低迷,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转变是必然的(钱学锋、裴婷,2020)。[13]所以在当前外部环境因素不稳定不确定的情况下,依赖国际市场的国际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潜在风险,不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结构性改革,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调整是当前的必要选择(郭晴,2020)。[14]

图1 我国1990-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对外贸易依存度

就国内市场而言,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内外需结构看(图2),我国国内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在近20年一直高于90%,金融危机后有7个年份的国内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100%,2019年内需对GDP的贡献率为89%,远远高于外需对GDP的贡献。进一步对国内需求进行分析,图3为2000~2019年我国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趋势图,国内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在2014年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二拉动力。就消费而言,2019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总人口14亿、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具有庞大的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可以说这是中国发展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的底气。就投资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虽然目前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重大,投资需求总额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分析,我国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是必然,国内大循环要求在供给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当前供给不能与需求适配的问题,在需求端要扩大内需,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挥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

图2 2000-2019年外需和内需对GDP的贡献率

图3 2000-2019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施路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为:我国首先要做到畅通国内循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来打通供需两端,让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实现强大国内市场、稳定国内经济的目的,同时维护产业链和供给链的安全,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国内循环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形成更主动、高质量、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如何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调整,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郭晴(2020)指出国内大循环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主要抓手,在消费方面,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在投资方面,要引导资金投向,促进投资主体健康发展;[14]高伟等(2020)提到当前“双循环”的实施路径主要是首先通过促进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缩小收入差距,壮大民营企业,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等做好国内循环,然后对外开放,内外循环联动;[15]沈坤荣等(2020)指出要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需求结构升级角度讲,其一要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大国内市场,其二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消费,鼓励消费升级。[1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实施路径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又分为促进消费和增加投资。就促进消费而言,我国拥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要想扩大消费群体,形成多层级消费市场,就应该将目光放在目前消费水平低、收入不高的群体。如果将全国居民按照城镇和农村分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图4体现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收入决定消费水平,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果将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如图5所示,虽然各等级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都在逐渐提升,但明显看到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等低收入人群也是主要消费对象,但因为收入较低,这些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不高,所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对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强大国内市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构成内需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投资,投资作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二拉动力,贡献不容忽视,提高企业投资意愿,鼓励企业投资,增加投资需求,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为严重,小微企业由于小、散、弱,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的金融结构中占比本来不高,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加不足,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缺乏资金、资金成本高首先会对小微企业的自身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投资,可能会使这些企业放弃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经济稳定与各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对畅通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还要继续解决。如何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促进消费?如何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增加投资?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减弱,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不仅面临着更严重的融资约束,还有部分面临破产,这就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4 2000-201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图5 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图

三、普惠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公平配置资源,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中小微企业等低收入、贫困的客户,对受传统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金融产品种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首要任务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而国内大循环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需求端扩大内需,在供给端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第一要增加消费,低收入群体作为我国的主要消费对象之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其消费,对拉动内需有着重要作用;扩大内需第二要增加企业投资,全国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比重超过90%,所以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也是扩大内需的方式之一,普惠金融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联系如图6所示。所以,如果将促进低收入者消费和小微企业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普惠金融资金的供给相匹配,不仅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如图6普惠金融对畅通国内循环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低收入群体的流动性约束,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消费。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需求。想要增加低收入者的需求,促进消费,那么首先要满足其最低层次的需求,激励措施之一就是增加收入。低收入者中重要群体是农户,农村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农户接触金融的渠道少,并且传统金融对贷款人都有限制。普惠金融有利于扩大边远贫困地区的金融覆盖面,使农户可以方便接触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金融资源,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满足农户的低层次需求,促进更高层次的需求,需求可以带动消费,使农户的消费支出增加,对扩大内需和畅通国民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表1中可以看出涉农贷款余额在近几年均有增加,说明了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的支持作用。第二,普惠金融不仅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投资以扩大内需,还可以鼓励创新,赋能国内大循环。作为中国企业的主体、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能够有效带动需求的增长,但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对企业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想增加投资,首要任务是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小微贷款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在25%以下,传统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大,从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持续增加,2018年比上年增长1.23万亿元,2019年比上年增长3.59万亿元,今年截止第三季度末就比上年全年增长了3.01万亿元。从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来看,2017年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数量为1326万户,2018年末普惠口径的小微经营主体增加为1793万户,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04万户,小微贷款覆盖面稳步提高。除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对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也在下降,就在2020年前三季度,该利率相比去年下降了0.8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有助于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将资金投入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增加投资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17]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能够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第三,普惠金融能更公平地分配金融资源,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而稳定国内经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高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差距均较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约有2.64倍,2019年高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是低收入户收入水平的10.35倍。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普惠金融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各个群体都有机会享受金融服务,通过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一定的贡献。

图6 普惠金融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联系

表1 中国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表(单位:万亿元)

四、结论与建议

当前国际形势严峻,世界经济低迷,不确定不稳定性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中美摩擦升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产业链的影响,国际环境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市场强大,具有支撑国内循环的硬核条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而做出的决策,是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规划。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消费和增加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助力经济双循环,本文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结合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很多学者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得出我国普惠金融虽发展有所进步,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普惠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将信息技术与金融相结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新兴业态——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资金供需两端的交易成本,为农户等低收入者与小微企业提供较低的门槛,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同时由于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农户、小微企业等低收入、难以获得资金发展的群体,所以在为这些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更加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来防范风险。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融合科技形成的更便捷、更安全、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今年疫情的爆发,更让我们看到大数据、线上服务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将对农户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产生积极作用,对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二)加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增加农户收入

不论从金融服务对象,还是从金融服务覆盖区域来说,我国金融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户和农村往往是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与服务网点数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满足其低层次需求,从而促进需求升级,增加农户的消费支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进一步扩大内需,那么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加大宣传金融知识来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让农户了解金融产品并信任金融服务,增加接受金融服务的农户数量。其次,要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探索普惠金融的深度,一方面使农户更方便地接触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村的银行业竞争,在有限的农户中如何拓展自身的业务,这就会激发金融机构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有助于农户选择较低利率的贷款,既有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需求,也帮助农户获得低成本的贷款资金。

(三)扩大普惠小微贷款的覆盖面,提高普惠小微贷款可得性

我国目前小微企业的贷款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不足25%,而小微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比重在90%以上,小微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可获得的贷款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一致,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问题。普惠金融将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群体,通过向小微企业借出普惠小微贷款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今年疫情的爆发,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性质等原因,大量小微企业面临破产的问题,加之双循环新格局的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是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金融机构要继续扩大享受普惠小微贷款的经营主体,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小微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资金流充足能够促进小微企业投资,扩大内需,同时也能激励小微企业重视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对畅通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双循环普惠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