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
摘 要:新课标及中考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变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用较少的时间提高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当下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英语阅读教育缺失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开拓新思路,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对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并探究教师应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融合工作。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有以下要求:“能够读懂简单的材料和读物;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到6-8万词以上。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2.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近2年的中考试卷中也可以看出阅读的篇幅在逐年增加。所以对学生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为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
3. 传统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制约
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阅读策略以及推断和概括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学生是否懂得其中的知识脉络全然不知,从而阻碍了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把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读生词、解词意与造句训练上,却忽略了阅读文段本身的主题以及对文段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提升以及影响到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出现了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能力落后、难以进行交际等问题,进而导致英语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令教师无比困惑。
4.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并且没有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透析,轻视了对英语阅读整体文段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所以,他们对英语阅读文段的理解,只停留于某个单词,或者是某个句子,学生们需要一个形象而具体的思维工具来为他们提供直观而又丰富的英语画面,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阅读材料进行交际。而思维导图正是这种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语境并构建图式,进行知识表征。所以,就把这种图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帮助人们思维的逻辑性图片,是表达人们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东尼·伯赞提出的,他本人也由此闻名世界。思维导图就在于它高度融合图文信息,就是将一个知识画成一张图,帮助我们理清逻辑关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可以发散创造,将一张图演绎成一场精彩演讲,帮助我们拓展思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放射性思维系统。因此,思维导图就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思维导图就是让大脑中的知识整体联系在一起,使一个想法很快出现。其次是强调大脑的左右协调合作。思维导图是充分运用左右脑技能,利用记忆、阅读以及思维的规律,帮助我们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的一种学习工具。以下是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
(1)关注的焦点全部清楚地汇集在中间部位;(2)主题知识的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次重点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出来;(4)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记忆力的提高和拓展应用。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阅读前思维导图的应用
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而言,阅读前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是一种热身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转变教学方法的机会。现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Animals in danger.为例。阅读前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例如,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panda best? 讨论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对阅读内容提前预习。接下来,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让学生展示动物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从而使教学变得有生气,提前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
2.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在八年级上册M6中,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考虑如何展开。a.Where does it live? b.How difficult is the situation?这是学生在阅读前教师给学生的两个问题,学生分别有不同的观点,使得学生有信心把文章读下去。这使得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认知,再读一遍文章后完成下列导图,让学生再次阅读,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下一层。
在这一导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习得知识和技能。这种习得的知识,降低学生的遗忘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信心并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2)What can we do to save it?学生进行了第三次阅读,并完成导图。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最后一层。学生从阅读初到最后,导图完全呈现在他们眼前。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在语境中习得,并不是孤立的学习而是完整的形式。在整个构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独立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
3.阅读后思维导图的应用
作为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解析文章留下的疑問和意蕴,全面生化文章的价值。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并对怎样保护动物进行辨析。辨析时补充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展示了辩论者的整个思维过程,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网络,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课时的写作预设框架,储存好了相关语言。
四、结语
综上可知,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阅读有一定的积极成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建立一个完备的系统,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如果长时间被学习者利用,并且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旭燿.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M].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