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小风 孙亚娟 李静
一、问题提出
2016年3月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师职责: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幼儿园职责: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任务。”基于微信平台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普及使用,针对亲子教育问题、家园关系问题,开设微信课堂作为沟通桥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为幼儿园获得家长的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
一方面,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但是由于自身年龄、性格、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面对亲子关系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时束手无策,无法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给予解决,或者道听途说,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各类虐童事件的发生使原本脆弱的家园关系更加紧张,家园共育流于表面形式,实际上二者之间信任危机频发,家长因理念、工作等原因,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以及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使和谐的家园关系表里不一。笔者从幼儿园工作经历中发现,所谓孩子的问题只是家庭教育问题的表现,究其根源是父母无法用科学的方式支持幼儿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已成为园所公认的家园共育理念,同时为提高效率,将家长课堂转向微信平台势在必行。本文在了解微信家长课堂的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微信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X市A、B两个园所中参与微信课堂的教师及家长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A幼儿园幼儿约500人,教职工约50人,微信课堂4个,分别是家长课堂总群(约400人)、大班家长课堂群(约180人)、中班家长课堂群(约160人)、小班家长课堂群(约160人)。B幼儿园幼儿约300人,微信课堂1个,参与微信课堂的教师约30人,家长约300人。本研究通过对数10名教师及家长的访谈及数百份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微信课堂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
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提纲从幼儿园管理层、教师、家长三方面切入,具体以微信课堂的实践方式、内容选择、开设的效果、科学系统性、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来拟定,编制了《微信平台下学前家长课堂的现状访谈提纲》,访谈教师共6人,家长8人,通过对14份访谈记录的整理,了解微信课堂实践的相关情况,总结出微信课堂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之处及改善建议,为深入分析奠定了實践基础。
在参与式观察过程中,笔者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参与微信平台下家长课堂中,听取主讲人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等内容的分享,并与主讲教师及家长展开讨论,切身感受到家长的收获和困惑,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收集资料。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学前家长课堂的内容、开展频次、过程评价、满意度、建议反思这5个维度来设计,自制了《微信平台下学前家长课堂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家长卷),采用集中填答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共183份,其中教师卷76份,家长卷107份,回收率91%,有效率83%。通过调查了解微信平台下学前家长课堂的实施过程和内容,归纳出微信课堂的问题,为本文提供必要的调查论证。
三、研究结果
(一)微信课堂在实践中的优势分析
1.为家长提供高效的家庭教育服务
(1)家长通过微信可随时收听课程信息,避免了交通、场地、时间上的不便。在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微信课堂开展的好处有哪些”的多选题中,有89%的家长选择了线上课堂“节省时间”,96%的家长选择了“方便快捷”,93%的教师选择了“减少工作量”,由此看出,利用微信开展的家庭教育大大节省了幼儿园与家长的时间、空间成本。
(2)传统的家园互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家长会、家园通、家园练习簿、亲子活动等,园方多以通知的形式请家长到场参加,而微信课堂则根据家长的需要确定主题,家长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时间等因素来选择是否参与收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我:“X妈妈,您觉得在微信上上课有什么好处?”
X家长:“我们幼儿园会提前通知要讲的内容,可以自己选,想听就听,不想听也不强制你,像我们家孩子,他很懂礼貌的,前两天讲小孩不懂礼貌怎么教,我就没有听。”(访谈记录,2018年11月9日)
(3)微信课堂的分享通过语音、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小故事等传达,内容形式丰富,加之家长间的育儿心得交流,线上互动生动有趣,打破传统课堂的概念,另外依据幼儿的年龄班级,幼儿园分设不同的交流平台,如大中小班、不同主题的设置,“小班:好习惯养成法”;“中班:我想交朋友”;“大班:我不想上小学”等,针对性更强,互动更高效。
在微信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积极关注家长的问题,并给予集中解答。家长被赋予重要角色参与家园共育,根据专业指导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调整不当的言行,给幼儿正确的引导。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92%的家长对微信课堂开设的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88%的家长认为通过微信课堂的学习实践,孩子在生活习惯、情绪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微信课堂的开设帮助家长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习得正确的教养方式,其开放式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焦虑,持续的课堂服务为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及亲子关系的和谐提供了保障。
2.为教师开辟稳定的专业成长路径
(1)教师在家长课堂中扮演着组织者、分享者、答疑者的角色,一方面,开展家长课堂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将现代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通过专业性使家长信服,转变其固有的陈旧理念;最后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应对家长的问答,并与家长建立情感连接。因此,在家长课堂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掌握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系统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能有效的支持幼儿成长,又能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给予引导,通过以上的实践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2)对幼儿园来说,微信课堂的开展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增加了园所的影响力。一方面,实地家长课堂的开展,需要幼儿园各方面协调场地、多媒体设备、文具及其他用品,准备及清扫工作繁杂,教师还需聯系家长,多方协调时间,落实家长参与情况,收集反馈等,无形之间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微信课堂以手机为工具,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另一方面,实地课堂中受空间场地的限制,部分幼儿园的会议室、班级的容纳量有限,无法保证全员家长的有效参与。而在微信课堂中,可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千聊直播等途径惠及有需要的家长,受众更广。微信群的人数为500人,可开通转播助手,同时分享到多个群,公众号及千聊直播同理,邀请家长进入虚拟网络空间,即时共享资源,微信课堂的人数不受限,幼儿园的影响力更大。
3.为幼儿创设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前家长课堂开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园通过家长课堂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养,家长支持幼儿园强化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当家长和幼儿园奉行一致理念,统一教养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时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幼儿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其身心发展朝向积极的方向,对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二)家长课堂在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1.微信课堂参与度低
(1)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受年龄、工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协调时间。现阶段的家长多为80、90后,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忙于工作,无暇参加家长课堂,使微信课堂的参与程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程度、教育理念、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祖辈的教养方式上,难以接受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愿意参加该课堂的学习。在问卷“影响您参加家长课堂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一题中,32%的家长选择了“工作忙”,21%的家长选择了“无用”。
(2)隔代抚养降低了微信课堂参与的质量。“4—2—1”家庭模式普遍存在,隔代教养中多存在溺爱因素,他们不能像父母一样客观的看待教育问题,再加上祖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教育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及时掌握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其对家长课堂的内容吸收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信课堂的参与质量。
我:“您为什么不选择参与家长课堂呢?”
Y家长:“我在一家私企上班,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孩子都是我婆婆帮着带的,他们比较溺爱小孩,更关心小孩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不管他一些坏毛病。”
我:“您可以把您的想法和长辈交流嘛!”
Y家长:“没有用,说过好多次了,吵也吵了。老一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帮我们带孩子,我们还不领情,说多了也怕伤他们的心,哎……”
Y家长:“他们上了年纪,都是农村人,现在的手机电脑啊,他们也不会,教吧,他们也不想学……反正沟通有困难……”(访谈记录,2018年12月13日)
(3)微信家长课堂的内容及频次安排不当,使参与度降低。在内容选择上,微信课堂难以满足家长的多层次的需求,如部分家长需要身体养护方面的专业指导,而另一部分更倾向于幼儿整体的发展和引导方式,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家长对课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频次设计上,微信课堂的开展与实地课程相结合,多安排于教师与家长的非工作时间,若频繁开展,微课会成为家长和教师的负担,无形中增加了压力,X家长:“每天上班忙得很,回家了还得听课,太多了真有点儿吃不消……”,若相隔时间较长,则课堂内容传递的系统性会被打破,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不当的内容和频次把握使家长产生懈怠情绪,对微信课堂的参与程度有很大影响。
2.家园互动效果不明
学前家长课堂的开展旨在解决家长的育儿困惑,解决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实地课堂中主讲人能够观察到家长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内容,面对面的交流、体验互动等环节更有利于深化课堂的效果。但微信课堂多以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进行,分享者无法看到家长跟随的数量,也无法准确的接收家长的反馈,若单纯输出无互动,就违背了家长课堂的初衷;若允许互动,则会影响课堂的正常秩序;接收者在家庭环境下参与家长课堂,极易受到家庭事务的干扰,专注度有限,影响家长课堂的吸收效果。总结来说,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交通等成本,但相对于实地进行的家长课堂,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信上给家长分享有一个不好,就是你看不到有多少家长在跟着你的思路走,和你同时在听,有的家长就是不喜欢在群里发言,但他一直在潜水,你也不能强迫别人,线上的互动人比较少,或者你抛出来一个问题,结果家长们就热烈地讨论开了,还有人发语音,这种情况也有,不好控制,还有就是,家长在家里,上班处,路上补微课,他注意力不能集中,一会儿这个事,一会儿那个事的……微课的效果有限,我们幼儿园都是实地课和微信结合,微课上主要就是回去实践后分享孩子的感受、变化等一些内容……”(访谈记录,2018年12月6日)
3.微课资源无法归档
微信课堂多使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直播方式进行。家长群体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微信作为公众平台,无法限制任何人的发言,存在广告、链接、游戏、投票等影响群环境的行为,造成对其他群成员的打扰,因此在群平台的规则需要进一步制定。
家长课堂因微信功能限制,其图片、语音等信息会在7天后损坏,若不及时查看记录,会因过期而无法参加,限制了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家长间的交流咨询也通过微课平台进行,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微课后交流的问答形式、时间不限,致使对问题的统计、建档、追踪解决难度增加。
4.微课质量有待提高
研究发现,家长课堂的主讲人一般由园长及教师担任,受自身经验、专业水平及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无法答疑解惑。如在观察中发现,课堂进行中和结束后,均有家长提出相应的问题或其他的教养困惑,教师无法解答其问题,显得束手无策,未满足家长的需求,使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专业程度产生质疑,调查中也有24%的家长认为“微课堂参与的制约因素”是“教师专业能力有限”。
微信家长课堂主要有两类,一类由幼儿园组织开展,其分享者多由园长及教师担任,交流者包括本园家长、教师、学龄段家长、其他教育爱好者等,其性质属公益。但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安排不合理、授课者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部分由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者等开展,利用微信平台推广,采用直播课的形式进行,吸引有教养困惑的家长及教师,时效性较差,资源分享有限,主要目的是盈利,并不符合教育公益普惠性,因不同的出发点,其质量鱼龙混杂,家长们不知如何选择,甚至某些课堂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考证,其中以利益为导向的教育信息平台所开设的学前家长课堂表现尤为明显,造成了家长课堂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
四、微信平台下学前家长课堂的优化建议
(一)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1.限制实地学前家长课堂的参加人数,允许家长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判断是否参加该主题的学习,集中高效的解决家长提问,使良好的效果在家长之间口耳相传,激发其他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微信平台的家长课堂作为实地课程的补充和巩固,在取得家长信任的基础上展开,其参与度明显好转。
2.综合考虑家长工作等因素,合理安排微信课堂的时长和频次,使家长能够在工作生活及参与家长课堂之间找到平衡,要求父母二人共同参与,使家园教育理念得以同步,从根本上建设儿童,有利于调动家长参与家长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
3.主题内容的选择可向家长收集,了解他们最急迫想要解决的问题;或由教师观察幼儿问题进行的总结;或是教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难题等;对症下药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微信课堂的有效性。
(二)线上线下相互补充
鉴于微信课堂互动有限、效果呈现不明的局限性,可采用实地课程与微信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课程以互动体验为主,微信课程以传达和分享为主,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以“父母发火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为主题,在实地课程中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被指责的感受,了解自己对幼儿发火时孩子的恐惧,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为情绪的正确表达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在相应的微信课堂中,以案例深入分析父母情绪管理不当对幼儿发展的深远影响,并由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包括如何实践、幼儿反应如何、以及依据建议操作后幼兒及自身发生的改变等,为平台家长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实地与微信二者相结合,使家长课堂的效益最大化。
为提高微信平台中的学前家长课堂效果呈现,需加强家长课堂的微信平台管理,建立相应的规则,如在家长课堂开始之前公布主题、时间、需备物品、时长等信息,要求积极的有效互动,限制无效互动的次数,如分享者及时跟踪家长的反映,询问是否理解,有无疑问等,掌握家长们的跟随情况,如此一来,分享者既不是一味地输出,也能够清楚家长跟随的状态,使整个课堂达到预期目标。
(三)专人维护微课信息
针对平台中出现广告、链接等无关信息对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应制定严格的微信平台使用规则,如不得发送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例如广告、游戏、商业组团等,一经发现即刻移除,若超过三次永不入群,永久失去学习资格,并利用群公告功能通知到每一位成员。这样一来,家长会提高对微信课堂的重视程度,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微信平台的学习氛围易被打造。
针对微信平台家长课堂的内容有一定的有效期的问题,可提醒家长及时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并自主记录,或利用其他辅助工具,如电脑、百度云等存储设备将其保存,便于需要时查看;也可由分享者总结相关资料分享给家长。家长课堂的后续提问或咨询,可由专人进行整理,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分类记录并归档,同一时间段答复。这样既有助于家长课堂内容的深化,也为进一步追踪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四)聘请专家培训教师
为提高家长课堂的质量,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就某些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开设系列课堂内容,凭借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深谙学前家长课堂实施模式,能够较快地树立该系统的权威,获得家长的认可,同时也为园长及教师提供了实践范本,确立正确的方向,将自身已有的碎片经验系统化。
从授课者角度来看,园方应建立严格的授课标准,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园内组织学习沙龙,让教师在内部大胆试讲,园长及其他教师反馈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积极改进,在专业化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进,逐步成长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无论是园长、教师、还是教育培训者,都要敢于尝试,不断实践,长期坚持,并在过程中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授课能力,推动自己的进步。从受众来看,家长们认真参与,及时反馈,并从自己的角度为家长课堂的开展提出建议,多方合作,有利于促进学前家长课堂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