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单元话题 编制听力测试

2020-06-04 12:45陈玉松徐静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陈玉松 徐静芳

【摘 要】当前,英语教师编制的听力测试存在诸多问题,如文本内容与学习内容无关;听力教学与考试脱离;听力训练时学生更关注结果,而非技能的掌握等。研究者从听力理解的实质、特征和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依托单元话题和学习内容编制听力测试的原则和依据。

【关键词】单元话题;听力测试;编制原则

【作者简介】陈玉松,高级教师;徐静芳,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英语教研员。

一、引言

作为语言运用能力之一的听的技能,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阶段性的单元测试,还是总结性的期中、期末考试,听力测试都举足轻重。高中英语听力测试共20道小题,全部采用特殊疑问句,几乎涵盖所有的疑问句类型,选项为“三选一”。听力测试通常分为两节:第一节是五段简短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只播放一遍,主要考查学生听力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包括五段对话或独白,共15道小题,每段材料播放两遍,主要考查学生对较长对话或短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对细节的归纳综合与判断推理能力。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英语教师编制的听力测试存在诸多问题:听力文本与学生学习内容无关;听力教学与考试脱离;听力训练时学生更关注结果,而不是技能的掌握等。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考试模式设计合理、有效的听力测试,帮助学生巩固、补充英语语言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听力技能,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音频软件为教师录制听力提供了技术可能。可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编制听力测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听力测试的实质、特征和考查内容

1.听力测试的实质

听力测试通常以对话或独白的语篇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具体场景中听音辨意,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积极筛选、储存和再构建的过程[1]25-30。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不是听话人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包括语法、词法、常识等)对所听到的内容解码,然后进行筛选、过滤、整理、分类,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2]。和阅读理解题不一样,学生在做听力测试题时,只能看见听力试题,而不能阅读听力文本。听力测试前,学生往往会先浏览问题和选项,进行一定的预测并做简单标记。听力测试开始后,学生会边听录音边进行答题。因此,完整的听力测试编制既包括听力文本,也包括针对听力文本的问题和选项设置。

2.听力测试的特征

本文所探讨的听力测试,主要针对单元话题或模块主题,用作辅助单元或模块学习,也可以用作检测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编制文本时,内容上要和单元话题或模块主题相关联。编制听力文本时,教师应关注听力文本的信息组织模式,一般有列举式、复合式、分析式和序列式[3]。文本信息的组织模式反映了文本内容方面的语篇特征,教师应根据关键信息在文本中的分布来编制话轮或独白。因此,听力文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材料的关联性(如与单元话题及教学目标相关);(2)语料的真实性(能真实反映单元话题);(3)难度的适切性(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内容);(4)语言的简洁性;(5)文本信息组织的多样性等。

在听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传输的强制性(如录音中的语速)和不可逆性(如无法像阅读题那样可以回看),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加工比做阅读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对高中生来说,在缺乏文本对照的情况下,他们想要在听的过程中同时迅速地把英语语言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并理解听到的文本是相当困难的[1]25-30。因此,教师在编制听力测试时,应针对听力理解的特性,利用真实而有效的听力材料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为依据,设计真实有效的、能够系统测试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问题。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1)指向性,问题应指向听力文本中的信息,且答案是唯一的;(2)相关性,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听的兴趣;(3)实践性,应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并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4)顺序性,一个听力文本包含两个及以上问题时,答案对应的信息依据应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分布于听力文本中;(5)拓展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单元学习的知识;(6)层次性,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应包括识别、区分、归纳、分析、阐释和评价等。

选项一般设置三个。在内容上选项之间应有区分度,避免内容相似;选项中应避免生词,以免增加试题难度;选项之间应避免“两短一长”或“两长一短”的现象。

3.听力测试的考查内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听的技能的掌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排除干扰音,如口音、背景音等;获取材料的关键词;听懂并执行指示语;获取材料的大意和主题;判断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对下文内容进行预测;判断并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或态度;对所听材料进行评价;推断材料的深层含义等。

根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效的听力学习策略,更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4]

基于以上要求,笔者认为听力测试不仅要成为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有力补充,更应该成为有效检测的手段。教师编制听力测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托教材,根据听力题型的特征和要求进行编制。

三、听力测试编制的原则

课程标准重视语用知识。“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5]教师可以从语用角度,根据说话者不同的目的和意图,设计不同的表達方式。听力测试在编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基礎知识的考查

听力测试应以考查学生单元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坚持内容源于单元话题,但又避免材料是对单元教材的简单重现。听力材料的考查重点应围绕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在听力测试中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进行补充和扩展。

2.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是用来交际的一种语言工具,而听力测试只是检测学生对此交际工具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因此,听力测试的编制要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处于真实生活情境中,不仅要在心里解释所听内容,而且对此做出预测或添加信息[6]。

3.体现能力考查的要求

据上文所述,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力方面的理解能力。有时说话者的观点或意图是直接表明的,而有时是隐晦地藏在字里行间的,学生需要揣摩和判断,甚至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进行推测。

四、听力测试编制的依据

《牛津高中英语》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多个话题。教材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模块探讨一个话题,教师可以此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安排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训练。作为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合理整合教材,挖掘资源内涵,依托单元板块,编制听力测试。

笔者将以Module 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从考查学生能力的角度阐述听力测试的编制。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文化差异”。

1.领略主旨大意,概括对话内容

这类试题的文本编制应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文本的信息组织应呈现序列式,即文本基于某一特定的内容线索牵引多个小语篇的推进和发展,而其中的多个小语篇则以此特定内容为中心。教师可以从信息概括的角度出发,编制听力文本,帮助学生在回顾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W:Its interesting to learn that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areas.

M:Can you tell me more?

W:In Thailand,people greet each other by putting their hands together and bowing.

M:That sounds really fun!

W:Yeah! But in South America,you can expect to be hugged when you meet someone.

M:Anything more?

W:In the Middle East,Arabs greet each other by touching noses.And when people from the Netherlands meet,they kiss each other on the one cheek and then the other.

M:Maybe its a way to show their closeness.

W:No! If you are a close friend or relative,you get three kisses!

Q: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Different countries.

B.Cultural differences.

C.Funny friends.

文本改自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四幅图片的说明,呈典型的“总—分”式。这个板块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已知和经验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学生阅读问题后了解考查目的,在听的过程中会关注文本内容的大意,并进行概括、总结。

2.获取细节信息,把握事物关联

这类试题往往围绕具体细节,要求学生听清、听懂与中心话题有关的信息,如时间、地点等。同时,学生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如计算、排序、关系判断等。文本的信息组织应呈现列举式,即学生关注的信息在文本中呈发散性分布。因此,听力文本应包括陈述性的事实,除关键信息的设置,还应包含干扰信息。教师在编制听力文本时,应避免陈述性的细节信息,以免学生在不听录音的情况下就能完成相关练习,那么听力测试也就失去了意义。

Here are photos of my sisters wedding on Facebook.Dont feel strange by the scene where the bride is only surrounded by women.Because my sister married  a Bruneian,and in Brunei men and women have to sit in separate areas at wedding receptions.But they will hold another American style wedding ceremony in Los Angeles,then we will have a really big meal,including alcohol.You know alcohol is altogether prohibited in Brunei.So some relatives didnt enjoy themselves to the full in Brunei.But in Los Angeles they will have a really good time.

Q1:What is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A.A photo book.

B.A video on TV.

C.Photos on the web.

Q2:Where will another wedding be held?

A.In America.

B.In Brunei.

C.In China.

文本改编自Reading板块的对话内容。Reading板块信息量大,语言知识集中,为学生单元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教师在编制听力文本时,可以从单元话题“文化差异”入手,以具体事例来表现文化差异。设置考查点时,教师需另辟蹊径,将补充性的知识嵌入到文本中,再设置相应的问题。

3.推测谈话背景,判断人物关系

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从对话的内容或说话者的语气推断双方的职业或人物关系,以及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场合等。这类试题的文本信息应呈分析式,即“问题—解决”的信息架构模式。文本中应包括体现人物关系的关键词,或话轮中应隐藏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话的真实含义,掌握对语篇整体输入或整体理解的能力。

M:Well,I think it was a great day.We showed the visitors around Beijing and they enjoyed it.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ir names?

W:Mr Takashi from Japan,Mr Singh from India and Mr Hudson from the USA.

M:You have a good memory.We did have a wonderful day,but there were some unusual incidents,werent there?

W:Yes! I was very surprised at how Mr Takashi reacted when you held out your left hand to shake hands with him.

M:Also Mr Singh got a bit upset in the restaurant and refused to try the beef dish that we ordered.I think most people like that.

W:And Mr Hudson behaved strange when I asked him to get on the boat.He said it was crowded but I thought there was still plenty of space.

M:Its really tiring to serve these foreigners.

Q1: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Fellow workers.

B.Husband and wife.

C.Driver and passenger.

Q2:Whats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unusual things?

A.Being unfamiliar.

B.Cultural differences.

C.Lacking experience.

試题改编自Task板块的听力试题。Task板块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教师应利用板块中的信息输入部分,以标准化的听力试题检测学生在获取、处理信息上的能力。教师在录制听力时,还应注意语气的运用,如这部分的文本阅读时应体现说话者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惊讶之情。

4.领会弦外之音,理解观点意图

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听力文本的“弦外之音”,也就是能够揣摩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文本信息往往呈复合式,即一个信息点包含不止一条信息。问题通常涉及语言文化背景,考查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听力理解训练中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

W:I hear that your grandfather likes travelling very much!

M:Yes! He has been to many places in China.

W:Oh,really?

M:Last month,he went to Beijing and visited the Forbidden City where the emperors once lived.If he saved enough money,he would travel abroad one day.

W: Why does he like travelling so much?

M:Because he believ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try to understand as much about the world as possible and travel helps you do that.

W:I cant agree more.

M:However,he never left his home town in his youth,let alone travelled to another country,because he had to work to support his family.

W:But now things have changed.He can do what he likes.

M:Yes! He even wants to go to university and study medicine.

W:Thats really crazy for an old man!

Q: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s grandfather?

A.He studied medicine in university.

B.He has never travelled abroad.

C.He once worked in the Forbidden City.

试题改编自Grammar and usage板块的练习文本。本单元的语法是虚拟语气,教师在编制文本时,可以巧妙地将虚拟语气嵌入话轮,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复合式信息往往会给学生记忆和保存信息造成一定的障碍。文本设置时,教师可以信息再现的方式呈现问题的相关信息,而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英语学习、改善英语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7]。教师根据单元话题和学习内容编制听力测试题,是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评价的有力尝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巩固单元知识,还可以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的试题编制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克银.高中英語听力理解问题设计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8):25-30.

[2]郭建民.英语听力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与听的技巧训练[J].云梦学刊,2004(4):117-119.

[3]徐浩,蒋京丽,曹爱平.基于听力文本信息组织模式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2):6-11.

[4]江苏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5]陈新忠.通过高考听力试题,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9(3):5-8.

[6]张红霞.编制听力技能测试的核心问题[J].宿州师专学报,2003(2):97-98,1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