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乡村夏晚
流水湾湾石径斜,疏疏翠竹隐人家。
晚归浣女踏歌去,和曲声声莲下蛙。
评:格律娴熟,文字也较畅,只是意象过于陈旧,少了情趣。“石径斜”太现成,宜稍加变化;用“疏疏”状“翠竹”不准确,要改。“浣女踏歌”也属现成,不如略去,以自然生态取代。综合以上数点,小作加工。请对比一下。改稿:
流水回环小径斜,数丛修竹隐人家。
蛙声鸟语无工拙,各起高腔颂晚霞。
02 民工
汗滴楼升步已虚,惜工未肯歇须臾。
平生每恨世颠倒,筑屋人常无屋居。
评:这首很现代,无须大改。第三句不必说得太露。改稿:
汗尽楼升步已虚,为家何敢歇须臾?
至今一事难明白,筑屋人常无屋居。
03 乡思
早已无深梦,晨光落碧霄。
怨君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如相问,乡愁孰可浇?
柴门传电信,未老是溪桥。
评:第三句“怨”字情绪太激烈,改“怨”为“诵”,自然扣着东坡老,精神一振,气象一新。第五句“如相问”不若“犹堪折”,前者两不搭界,后者上下关联。结句大好,惜上句张力不够,无法推将出来;“柴门”“电信”夹杂其中,不古不今,不伦不类,换作“旧游人尽老”,则上下水接云衔,风神立现。改稿:
早已无深梦,晨光泻碧霄。
诵公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犹堪折,乡愁孰可浇?
旧游人尽老,未老是溪桥。
04 雨中
雨来消暑气,随梦上云霄。
境静思悬耜,情高忆弄潮。
清荷犹自举,雏菊未忘浇。
蓦见浮萍动,烟波欲涨桥。
评:命意、谋篇、造境俱见工夫,惟三、四句欠着成分。“悬耜”“情高”云云,故弄玄虚,大是不协。易为“地软牛思轭,溪深鸟弄潮”,以景传情,通篇俱活。改稿:
雨来消暑气,随梦上云霄。
地软牛思轭,溪深鸟弄潮。
清荷犹自举,雏菊未忘浇。
蓦见浮萍动,烟波欲涨桥。
05 蝶恋花·癸已春暮南国桃园夜宴分韵得“里”字
不恨江南春早逝,只恨江南,花落无人会。寄语东君吹细细,隔帘忍睇飞红坠。 传烛烧烟残梦里,岁岁清明,未是清明世。又恨春从桃共李,馀春搅得人憔悴。
评:题目中“夜宴”两字可不要。“江南”范围太大,口子开小一些,容易引人入境。作“南园”恰好。次句用“堆絮体”,未出实义;改“枝头”照应“南园”,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便有变化之趣。“花落”与“飞红坠”重象,改“开谢”,变一端为两端,寄慨更深,意蕴更富。“隔帘”句带脂粉气,改“芳丛恐有残红坠”,化实为虚,深忧自见。下阕过于直露,不平之气太多,有损词味。换一个角度,语气柔和些,自见风人之旨。改稿:
不恨南园春早逝,只恨枝头、开谢无人会。寄语东风吹要细,芳丛恐有残红坠。 梦共先人烟雨里,传烛烧香、做个清明世。一色新妆桃共李,青青不似人憔悴。
06 留柿
农家黛瓦落严霜,红柿三枝垂过墙。
许是主人无意摘,留为雀鸟做冬粮。
评:有些须趣味,差少许工夫。次句“三枝”说死了,作“数枝”便好;结句精彩,可惜第三句弓未拉满,张力不足,调整一下就水到渠成了。改稿:
农家黛瓦落严霜,红柿数枝垂过墙。
应是主人怜弱小,留为雀鸟做冬粮。
07 题燕柳图
燕剪春风细柳裁,轻舟划过浪花开。
忽闻短笛声声近,猜是伊人踏岸来。
评:由虚入实,由物及人,情景描摹如见。首句从贺知章《咏柳》化出,虽稍熟,但还算得体;次句状景极佳,“浪花”一开,通篇俱活。后二句转景为情,亦具妙味。末句“猜”字稍着形迹,倘改一字作“应是伊人踏岸来”,便自然流利了。改稿:
燕剪春风细柳裁,轻舟划过浪花开。
忽闻短笛声声近,应是伊人踏岸来。
08 痛悼凉山三十英雄
三十英雄名姓同,白头黑发两朦胧。
来年草木逢春绿,犹恐山花作火红。
评:命意自好,功夫未到。首句“名姓同”不确切,次句表述亦欠通,理顺不难。结句“恐”的没有道理,铁血男儿,当年舍身为国,“恐”从何来?话要反过来说才有意思。这样好的题目没做好文章,忍不住越俎代庖,代为一改。改稿:
三十英雄称谓同,白头来吊泪朦胧。
山花岁岁逢春发,犹似当年战火红。
09 地球村
踏星回眺地球村,一带风光一路人。
绿水青山孳万物,共同命运共同仁。
评:既有时代精神,又见自家手段,前三句一路写来俱好,惟结句“共同仁”三字不可解,倘能稍作调整,改“共同仁”为“共生根”,便是一首好诗了。“孶”宜作“滋”。改稿:
踏星回眺地球村,一带风光一路人。
绿水青山滋万物,共同命运共生根。
10 西方情人节感怀
海外泊来一爱风,情人字眼见雷同。
鲜花本是无情物,心有玫瑰别样红。
评:首句“海外泊来一爱风”犯了孤平,此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个字必須用平声,否则违律。后二句用字不经济,“鲜花”之后又“玫瑰”,同语反复,文义欠通。玫瑰也是鲜花之属,物象与意象都重合了。合并一下同类项,运用一点逆向思维,稍作调整,诗就成立了。改稿:
海外吹来爱恋风,情人字眼见雷同。
玫瑰信是多情物,植向心头别样红。
(作者简介:熊东遨,别署忆雪堂。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已出版《求不是斋诗话》《古今名联选评》《诗词医案拾例》等专著30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