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荣
摘 要:万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大别山区东南部,植被类型和区系种类丰富。植被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区系属于华东区系范围。本文简单分析了万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植被和植物区系,为当地植物区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万佛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区系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30
1 自然条件
万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E116°31′~116°34′,N31°01′~31°05′,与潜山、岳西县交界,舒城县境内,南北长12km,东西宽2~3km,面积19.36km2,处在大别山区东南部,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m。地质为淮阳古陆,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偶有挥绿岩和角挥长岩侵入,呈带状分布于花岗和片麻岩体中。这里山峦叠嶂、幽谷深邃,地形复杂,上部形成奇峰绝壁,山谷则为深潭秀瀑,为生物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万佛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侯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根据舒城气象站的资料,年平均温度为13.6℃,1月平均气温2℃,7月平均气温为27℃,极端最低温度为-10.3℃,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无霜期220d,年降雨量为1500~1574mm,降雨较多集中于夏季,冬季较少。夏季的实际温度比舒城县城低3~5℃,冬季低2℃左右。由于本地区海拔较高,沟谷幽深,植被完整,局部小气候明显,且保护区内沟壑纵横,局部小气侯温度变幅不大,冬季在逆温层保护下更适合于生物避难。万佛山海拔850m以下为山地黄棕壤,陡坡土层较薄,缓坡稍厚,下部坡间洼地则较深,土壤pH值在5.0~6.5。850m以上为山地棕壤,局部有山地草甸土。
2 植被概况
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区内局部地段尚见有以常绿阔叶树为优势的群落。在400~450m阴湿山谷两边,分布有以薄叶楠(华东楠)为优势的群落,且单株(高约10~15m,胸径20~30cm)为大别山少见的高大乔木。林中尚有披针茴香(莽草)、湘楠、膀胱果等,其为大别山地区少见的群落。海拔600m左右的开阔山谷,陡坡则有青冈栎为优势的耐寒性常绿阔叶林。林中偶有一些落叶阔叶树种,如枫树、三角枫、尖叶白蜡等。林下有毛花连蕊茶、微毛柃、宜昌胡秃子、山胡椒等。海拔800~10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繁多,优势种不明显,有五角枫、鸡爪槭、青榨槭等多种槭树;但数量较多的还是麻栎、短柄泡;另外还有一些稀有植物,如香果树、银鹊树、小勾儿茶等,还有华东未曾记录的野生状态的紫玉兰,常绿植物为青冈栎、豺皮樟、交让木;局部小环境还有一些特殊种类,如矩圆叶卫矛、浙江新木姜子和浙江樟等。海拔1000m以上为落叶阔叶林,仍以栎属为主,但林内有较多的古老种类,如厚朴、连香树、领春木、米心水青冈、金缕梅等,尚见鹅掌楸为优势小群落。主峰附近的山脊有以黄山栎、珍珠黄杨为优势的山顶矮林,伴生种类有三桠乌药、白檀、圆锥绣球、大柄冬青等。这里还生长着安徽少见的窄叶蓝盆花,针叶林有大面积的黄山松林和人工杉木林等。
3 植物区系统计与分析
根据多年来的植物资源调查,并参考1958年建立小涧冲林场以来采集的标本,共有维管植物147科,所汇编成648属,1328种(含种下等级)(见表1)的《万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初稿)》进行统计得到,该区含有较多的古老、孑遗植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6700万年前第3纪被子植物活化石——银缕梅,进一步证实了万佛山是第3纪冰川期的生物“避难所”。同时,在此发现的安徽新记录植物有浙江凤仙花、绵毛金腰、岩蕨、疏网凤丫蕨、中华盆距兰、华中木兰、裂叶荷青花等近10种。有大别山首次记录的华西枫杨、柳杉叶马尾杉、藓状景天等近10种。因此,探索其植物区系性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为了探索万佛山植物区系性质,将其种子植物进行多次统计,获得结果如表2、3、4。
根据表2、3可知,万佛山种子植物区系复杂多样,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与世界各地都有密切联系,其中北温带、东亚和泛热带成分最多分别占本区的33.9%、17.3%和16.8%。这体现了万佛山地区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间的过渡带,具有两者的双重特性,温带占主导,热带属种具有强劲的渗透;这与整个大别山地区的地理成份基本相似,只是泛热带成份比例稍大,同万佛山位于大别山东南部相符。
从地形地势看,万佛山山脉以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南走向为主,但也有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奇特小环境,表3的资料就是这种小环境形成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的体现。其与黄山和天目山接近,独特的地理条件使万佛山的植物区系有了自己的特点,许多中国及大别山的特有属植物能在这里良好的生长、发育。万佛山还产生了许多自己特有的植物群落,和前面已叙的大别山区首次記录的植物,如,鹅掌楸为优势的小群落,最近发现的古老、孑遗植物金缕梅科中的活化石,银缕梅在此有大片分布,而且生长发育良好。
科的分级统计结果见表4。
表4中特大科中的顺序为禾本科(63属,112种)、菊科(55属,117种)、豆科(29属,49种)、唇形科(24属,47种)、蔷薇科(22属,67种)基本为温带科;较大科的顺序为百合科、兰科、伞形花科;优势科的顺序与大别山北端的马宗岭、天堂寨相似,另外兰科(主要分布在热带)虽然在万佛山分布的属比较多,但是群落数量相对较少,有个别属甚至只有几株,因此要严厉杜绝对兰科进行采挖。在木本植物中,优势科的排列依次为蔷薇科、豆科、樟科、鼠李科、金缕梅科、忍冬科、壳斗科、虎耳草科、木兰科、榆科,由此也证实了温科为先,热带科的渗入居领先行列。
优势属的排列依次为蓼属(草本植物,广布型)、蒿属(草本植物,北温带型)、苔草属(草本植物,北温带型)、槭属(木本植物,北温带型)、珍珠菜属(草本植物,广布型)、悬钩子属(木本植物,广布型)、李属(广义)(木本植物,北温带型)、荚莲属(木本植物,北温带型)、董菜属(草木植物,广布型)、铁线莲属(草本与木本植物,广布型)。由此可知以广布型、北温带型为优势属。木本植物主要是温带、北温带型,在此只有一部分,如铁青树科在内的热带科属有所渗入,且此处1属只有1种植物,每种植物的数量也非常少。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万佛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在大别山腹地的东南部地区,很大程度上受到太平洋暖湿季风气候的影响,因此较多地出现一些如浙江樟、披针叶茴香等热带南方植被;而该处是这些热带南方植被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缘,该处也是大叶朴等北方植被在我国分布的最南缘。由此可知,万佛山区域内的植物区系具备我国南方和北方种类交汇的特点,在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