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足球”70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0-06-04 15:37张喆
同舟共进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派广东队广州

张喆

2019年,广东足球界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广东足球70年文化展”,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足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全貌。这次文化展中有一幅对联:“名将辈出,曾占国足半壁江山,志行风格颂万里;两翼齐飞,试看绿茵穿花蝴蝶,脚下功夫威八方”,可谓道尽了“南派足球”的精髓。

过去70年来,“南派足球”以其鲜明的技战术特点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对中国足球具有深远影响的符号。“南派足球”孕育出大批广东足球名将,也诞生了“志行风格”这种中国竞技体育模范精神,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体坛。

【“南派足球”的起源与雏形】

现代足球于19世纪鸦片战争时期由英国殖民者传入香港,随之向内地传播。内地的梅州地区最早播下了现代足球发展的种子,诞生了日后享誉国际的一代“球王”李惠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梅州、广州、湛江三地的群众足球氛围浓厚,再加上受香港足坛的影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足球人才,这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南派足球”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性的足球联赛还未建立,各地的专业足球队还未建制。1951年底,国家体委在天津组织第一次全国足球大会,当时以国内六大行政区为单位组队参赛,作为对全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摸底。

中南区六省二市于该年10月底在广州举行了选拔赛,最终广州队获得冠军,以梅县为班底组建的广东队则获得第三名。赛后,广州队和广东队有多名球员入选中南区代表队,最终该队在全国足球大会上名列第五。如今年过九旬的广州籍足球元老冯荣灿就是当时中南区代表队的主力,他在解放初期的广州业余足坛享有“左脚王”的美誉。这些中南区代表队的广东籍名将,日后大都成为全国各省市的基层足球教练,为新中国的足球开拓事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954年6月,“中南区白队”在广州成立,这也是广东成立的第一支专业编制的足球队。“中南区白队”首任教练员是上世纪20年代生于上海的名宿骆敌智,20名队员大都来自于足球基础较好的香港、广州和梅县等地。建队之初,广东省、广州市的党政领导都高度重视。

1956年,“中南区白队”邀请了退役国脚郑德耀担任主教练,最终在1956年的乙级联赛以不败的成绩拿了冠军。但可惜的是,国家体委决定该年不设升降级,“中南白队”无缘甲级行列。1958年,该队加入大批青年好手,同年5月以“广州市足球队”名义参加全国乙级联赛,最终夺得冠军冲上了甲级联赛,广东足球第一次获得了征战全国顶级联赛的资格。

1958年11月,为备战1959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体委接管广州队,同时加入广东青年队的优秀年轻球员,正式组建成建制的广东队,最终挑选了18名新老球员代表广东队参加一运会的足球比赛。在分区预赛上,广东队以6战5胜1平、进25球仅失2球的战绩,跻身决赛圈。决赛阶段分组赛,广东队先以4比2击败辽宁队,接着以5比1打败上海队,取得前6名决赛权。这两场比赛,广东队打进辽沪两强9个球,一下震驚了国内足坛。广东队最终虽然仅得第五名,但广东足球因一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被媒体第一次冠以“南派风格”的称号。

事实上,“南派足球”是因地制宜的产物。广东天气炎热,南方人也普遍比北方人的体格瘦弱。在对抗激烈的足球竞技中,广东球员扬长避短,利用地面配合,靠脚下功夫与身材更加高大的北方球队周旋。广东足球因此逐渐形成善于短传渗透、两翼齐飞、盘带精妙的技术特色,与大刀阔斧、长传急攻的“北派足球”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绰号“钢条”的关辉舫和绰号“乌嘴狗”的黄福孝,他们两人虽然身材瘦小,却凭借出色的个人技术与精确的传送功夫,是当时广东队的中场组织核心,开创了第一代南派足球的“矮脚虎”踢法。他们的球风曾深受广东球迷追捧,合称为“关黄”,其“江湖地位”等同于当时粤剧界的著名艺人红线女、马师曾。

又如南派足球最为突出的“两翼齐飞”战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杨霏蓀、程洪森这两名左右边锋为代表。杨霏蓀出自梅县足球世家,其父杨向梓是解放前梅县著名足球组织“强民会”的元老。杨向梓育有七子二女,七个儿子有五个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孙子辈中也有多人成为足球好手,书写了广东足坛一段“杨家将”的故事。司职左边锋的杨霏蓀在1959年一运会上,以7个进球荣膺最佳射手。程洪森在右边锋位置上的能力也名列当时国内足坛前茅,他屡屡为广东队扮演闯关得分的角色。自杨、洪两人之后,历代广东足球都涌现出国内一等一水平的边锋球员。

1964年,广东队因为要备战次年的第二届全运会,过早对队伍的梯队衔接采取了“一刀切”,大量老将沦为替补等待转业,毫无经验的一批新人接班。结果,广东队在全国甲级联赛第一循环过后即面临降级危险。时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副省长、广州市长曾生以及副市长钟明,对广东足球走下坡路十分关注,召集广东、广州两队召开座谈会。会上,陈郁转达了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对广东队的批评。广东队此后重新起用部分老将,并提高了训练的强度。进入甲级联赛的决战阶段,广东队争得第十名,保住甲级席位。

1964年底至1965年初,《羊城晚报》组织“广东足球队为何大起大落”的讨论,收到全国各地球迷、专业人士寄来1000多封信件,对广东队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年底,广东省体委对广东和广州两支队伍作了调整。广东队由苏永舜执教,除保留较年青的16名队员外,调进原广州队12名队员。结果,青黄不接的广东队在1965年的全国甲级联赛降级。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国足球运动被迫处于停顿,广东各支足球队也悉数解散,“南派足球”全面陷入低谷。

【巅峰时刻:三运冠军、1979“大满贯”】

广东足球队于1969年重建,球队进行了大换血。1971年初,当时亚洲足球劲旅朝鲜国家队在广州冬训,广东队主教练陈汉粦从中得到启发,在广东队的训练中强调快速、密度和对抗性。

如果说赵达裕写下了南派足球“矮脚虎”的传奇,那么吴群立则创造了中国足坛“大器晚成”的奇迹。吴群立身材瘦削单薄,少年时代因此屡屡错过进入专业队的机会,他甚至还没有赵达裕被选入广州青年队的幸运,只能进入工厂当一名临时工。

但足球天赋甚高的“立仔”在工作之余,长期参加广州的业余足球比赛,终于被名宿杨霏蓀相中入选广州工人队。1982年,吴群立被选入广州市业余足球队参加广东省第六届运动会,他一个人打进7个进球,帮助广州队夺得冠军。比赛结束后,罗荣满执教的广州队立即吸收吴群立入队。1983年吴群立已经23岁,在此之前他至少已经停止了四年系统专业训练。然而这一年他却创下了“三级跳”的奇迹——踢上了广州队主力、踢上省队主力获全运会亚军、被选入国家二队。

1984年,吴群立代表中国二队参加马来西亚举行的麦迪卡杯邀请赛,在小组赛遭遇阿根廷选拔队。虽然这支阿根廷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阿根廷国家队,但也不乏实力球员。在这场比赛中,吴群立倒地铲射得分帮助中国队以2比1战胜对手,创造了中国男足一年之内两次击败阿根廷球队的纪录,这是如今的中国足球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吴群立从1989年开始稳定进入国家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施拉普纳率领的国足中担任队长。1991年和1993年,吴群立两度捧走中国金球奖。此后,吴群立在香港一直延续足球生涯到39岁的高龄,期间还成为第一个捧得“香港足球先生”的内地球员。

广东足球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才丰盛集中爆发于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在全运会男足决赛上,岳永荣指挥的广东队以1比0击败辽宁队,历史上第二次捧起了全运会男足冠军奖杯,创造了“南派足球”的第二个巅峰。当时为广东队在决赛中打进致胜头球的功臣是有“点球专家”之称的麦超,30年后回忆起六运会夺冠一幕,他很自豪地说:“那时广东队几乎全都是国脚级的球员,可以随便排出三四套实力差不多的阵容,夺得六运会冠军是水到渠成!”

【1990年代:星光熠熠,“彭胡”偶像组合】

中国足球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在1990年亚运会、1992年奥运会预选赛等大赛上相继折戟,终于被逼进了一条“职业化”改革的快车道。

“足球职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城市足球”的兴起——计划经济年代的“省隊”模式逐渐式微,而“市队”模式则不断进化为职业俱乐部的载体。在北方,大连足球的强势崛起取代了辽宁的霸主地位;在南方,广州足球的崛起则逐步取代了广东队原有的江湖地位。1992年12月,中国足协批准广州和大连为国内两个足球特区。1993年1月8日,广州体委与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职业足球俱乐部——广州太阳神足球俱乐部。中国专业足球的旧体制也在这一年划上句号。

1994年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元年。少帅周穗安率领广州太阳神队在甲A打出多场经典战役,其中包括客场6比1击溃上海申花、在越秀山以3比2力克霸主大连万达。最终,广州太阳神队获得甲A联赛的亚军。胡志军以17球荣膺首届甲A神射手,彭伟国则捧走金球奖。“彭胡组合”不但是国内最锋利的一对进攻组合,也是当时国内球迷心中的超人气偶像。

1996年,广东一省之内共出现广东宏远、广州太阳神、广州松日、深圳飞亚达4支甲A队,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至今未能打破的一个纪录。可惜的是,这种繁荣的局面仅维持了一个赛季。此后,广东的成绩明显下滑。

不过,在1997年之前,广东籍球员在国字号球队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彭伟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1992年的亚洲杯到1997年的十强赛,都是国家队的绝对中场核心。他的球风继承了“南派”一贯的技术特点,在国内球迷中声望很高。只可惜,1997届的国家队未能打进世界杯,彭伟国逐渐退出国足的舞台。胡志军这名广东足球历史上最具灵气的射手,虽然在球迷当中人气超高,但他在国家队的经历却并不理想,仅仅在1994年亚运会上昙花一现。

彭伟国和胡志军这对中国职业足坛历史上最有特点的广东本土组合,都在30岁出头就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直到多年之后,彭伟国创办了全国最大型的退役球员竞赛平台——甲A明星足球赛,胡志军至今则保持着“老甲A”的总射手纪录。如今,他们还分别在广州和东莞两队开创了自己品牌的青训俱乐部。

即使到今天,“彭胡组合”依然是拥有不少粉丝的“南派名宿”。回顾当年,他们无不遗憾自己过早结束了职业生涯,但那正是传统“南派足球”盛极而衰的时代背影。

【2001—2009:频繁易帜,水平下滑】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广东职业足球随着整个中国足球大环境的兴衰,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

2001年2月1日,太阳神集团撤资,“广州太阳神”时代落幕。吉利集团随后宣布接手广州足球队。那一年,37岁的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豪言:吉利至少投资足球30年。”但是就在该年冲击甲A的最后关头,甲B“五鼠案”爆发,广州吉利最终冲A梦碎。当年10月底,吉利集团愤而退出。

同年,广东宏远将一队、二队和甲B资格以1800万元人民币卖给青岛海利丰,仅保留三、四线梯级队,“广东宏远”时代结束。至此,广东职业足球进入低谷。

2002年,在吉利退出之后,广州队被广州市足协托管。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雪中送炭,宣布买下这支广州队的冠名权和胸前背后广告,两年共1600万元。2002赛季,广州香雪的成绩并不理想,仅仅获得甲B联赛第11名,因取消联赛升降级而避免降入乙级。俱乐部将重点放在培养新人和培育球市方面。2003赛季,卷土重来的广州香雪在麦超的带领下,最终夺得甲B第三。

2006年,广药集团接手广州队。2007赛季广州医药队聘请了沈祥福担任主帅,引进了徐亮、李帅等多名国内好手,聘用了多名有实力的巴西外援,终于一路过关斩将,以中甲冠军的身份重回顶级联赛。但广药队在2010赛季再次降入中甲,并被恒大集团全资收购。

与广州足球的沉浮相比,深圳足球在21世纪的发展则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98年开始,深足就一直以广东足球独苗的身份活跃在顶级联赛的舞台。2000年5月,朱广沪成为深圳平安队的主教练。2001年,在朱广沪的带领下,深圳平安获得甲A第五名。次年获得甲A亚军,这个时候的深足已经具备了成为国内强队的实力。

2002年12月,健力宝集团全资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2003年,深圳平安更名为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球队拥有李玮锋、李毅、杨晨、郑智和郑斌等多名国脚。2004赛季,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历史上首个中超冠军落入深圳足球囊中,深圳健力宝也成为首支在职业化后夺得顶级联赛冠军的广东球队。

除了广州队和深圳队,诸如广东雄鹰、东莞东城、珠海安平等队都曾于2003到2005年存在于广东足坛并征战次级联赛,但最终都面临破产或解散的结局。

随着广东职业足球整体水平下滑,广东籍国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淡出国字号球队。区楚良作为唯一一名广东国脚,随米家军参加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但没有获得上阵机会。进入中超时代,吴坪枫、杨智、吴伟安、卢琳、李建华等人都曾入选过国足,但始终未能形成气候。

2009年,广东足坛举办了一次“广东足球60年60杰”的大型评选活动,吴坪枫和卢琳成为入选名单中最年轻的两名代表,但传统的“南派足球”面临后继无人已是不争事实。

【2010—2019:重铸辉煌,“新广东人”引领“新南派”】

2010年3月1日,恒大集团买断广药队全部股权,注资一个亿。广州职业足球进入全新的“恒大时代”。过去10年,广州恒大以巨大的投入,不断引进超级外援、世界名帅,在国内和亚冠赛场共取得18个冠军,一次又一次创造中国足坛的新纪录。同时,恒大俱乐部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商业运营、社会影响方面不断引领中国职业足球的突破。

除了广州恒大,广州职业足坛从2011年开始增添了“广州富力”的元素。当年6月,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收购中甲深圳凤凰,用了仅仅4个月就冲超成功。2015赛季,广州恒大和广州富力双双杀入亚冠正赛,广州也成为中国第一座拥有“一城双亚冠”荣耀的城市。

在发展模式上,广州富力俱乐部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与恒大差异化的道路,高举“本土化”“重振南派”的旗号。在实际操作上,富力俱乐部在青训、校园足球、社区足球方面的深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职业足球成绩方面,富力虽然近年引进了前南名帅斯托伊科维奇、以色列国宝射手扎哈维,但“美足球”的愿景尚未换来耀眼的成绩。

深圳的职业足球在这10年则举步维艰。2011年,前日本国家队主帅、法国人特鲁西埃成为深足新主帅。但可惜的是,在中国顶级联赛苦苦支撑了13年的深足却在该赛季降级。自此以后,深足在中甲苦苦挣扎了7个赛季。直到佳兆业集团在2016赛季入主之后,深足才得以在2019赛季重返中超。然而深足在中超仅仅

打拼了一个赛季,又因实力不济而再度降级。

省队层面,广东日之泉队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出现冲超良机,但最终均功亏一篑。2014赛季,广东日之泉勉强保级成功,但年底因资金断裂宣布正式迁往陕西,最终流产而解散,“广东日之泉”也从此成为历史的名词。

“足球之乡”梅州在过去10年也进入了职业足球的发展快车道。2012赛季结束后,中乙东莞南城队正式转让到梅州,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成立。在中乙经过5个赛季的拼搏,梅县客家终于在2017赛季冲上了中甲。2013赛季,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开始征战中乙联赛。2015赛季,梅州五华俱乐部在老帅戚务生的率领下冲甲成功。昔日的“足球之乡”从2018赛季开始形成“中甲德比”的独特风景线。不过好景不长。2019赛季梅县客家更名为“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但赛季结束后却因为投资人资金链断裂,最终俱乐部宣布解散。

纵观过去这10年,“恒大模式”领先全国。随着不少外省籍球员入户广东乃至归化球员政策的陆续落实,恒大俱乐部的“新广东人”已经逐渐成为“新南派足球”的代表。2019年举办的“广东足球70年评选”中,郑智、冯潇霆、张琳芃、郜林、艾克森这5名效力恒大的球员入选,其中前4人是取得广州户籍的非广东本土球员,艾克森则是原籍巴西的归化球员。

郑智毫无疑问是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中国球员,他既有英超留洋的经历,又获得过“亚洲足球先生”的称号。作为一名东北人,郑智把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都选在了广东。他从2000赛季开始效力深圳队征战甲A,是深足获得2004年中超元年冠军的功臣。他从2010年开始加盟恒大,见证了恒大崛起的全过程。如今年届40的郑智即将开启代表恒大出战的第11个赛季——他也成为目前效力同一支广东职业球队时间最长的球员。

2020年3月,郑智力压此前三届连续当选的卢琳,荣膺2019年度“广东足球先生”,这也代表广东足球界对他為“新南派足球”作出贡献的一种巨大认可。

时代的洪流总是不断向前,“南派足球”同样会不断融合创新。但“南派足球”这个符号对中国足球文化的价值、对广东球迷的情怀

传承,始终不变。

猜你喜欢
南派广东队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2019—2020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制胜因素分析
2019-2020赛季CBA常规赛广东队进攻特点分析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多彩广州
2018-2019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制胜分析
CBA2018-2019赛季广东队18连胜不同位置球员技术统计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