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安情报教学的案卷研判工具框架研究

2020-06-04 02:26:46□关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卷宗情报学案卷

□关 琳

(江苏警官学院,南京 210031)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公安部宣布成立“全国公安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并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研判、感知和预警。进入大数据时代,顶层政策设计是各行各业迎接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号角,唯有以大数据思维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技术工具框架才能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工作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面对瞬息万变的数据,大数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公安民警从人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面对繁重的情报工作处理起来更加快捷高效。随着海量数据挖掘、数据储存、信息感知技术、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日趋完善并逐步部署、应用在公安系统中,大数据技术也应纳入到公安情报专业本科生培养框架中,并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数据时代传统情报学科工具框架快速迭代,将源自该学科的“元知识”引入到公安情报领域,可快速理清情报研判全流程的技术节点,为学科发展和业务实践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在公安情报学本科生培养阶段,将研判工具框架与创新训练相结合,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情报研判的全局观,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精准的对接未来的公安工作。

一、公安情报教学实践迫切需要建立情报研判工具框架

大数据条件下在警务实战中,技术的运用对公安情报的研判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公安情报学作为交叉学科尚处在多学科源头融会贯通的阶段,学科自身研究范式尚待完善。因此,无论是公安情报学科的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都需要适时建立一套情报研判的工具框架。

(一)工具框架是公安情报学科建设的基础

公安情报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实践先行理论滞后是当下公安情报学学科发展的特征之一。随着情报主导警务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强化,公安情报在案件侦破、实施打击犯罪等日常警务活动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被推向了支撑决策的重要地位。公安情报学科基础理论虽尚待完善,但相关的情报研判工具和方法却已在警务实战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公安情报学脱胎于公安实践,一切方法理念以公安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公安情报学学科源流多元,是计算机科学、情报学、管理学、法学、语言学、统计学等多学科面向在公安实战需求融合发展的产物。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快速普及和渗透,公安情报理论的滞后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唯有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厘清各类工具的层级关系,以工具框架为实践基础,才能顺应学科发展规律,适时建构起公安情报学科的方法论,促进学科范式的形成。

(二)以工具框架厘清学警实践技能培养路径

大数据改变了公安民警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及操作流程。这种改变率先由公安情报部门发起。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情报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海量数据的解读和利用,离不开情报学工具和方法。就公安情报工作而言,数据分析素养是公安情报研判人员的核心素养之一。[1]在警务实践中,公安情报工作大量借鉴移植了情报学的工具和方法。情报学是一门“集成性”的学科,其学科内涵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公安情报学专门人才的素质内核也应随着公安实战的情报需要不断变化,并随各学科发展而不断发展。情报分析工具框架是情报学科方法快速演进的元知识,是该学科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这一方法论同样适用于公安情报学。公安院校针对公安工作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为更准确地对接公安用人需求,在公安情报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培养环节中,加入基于大数据技术工具的公安情报方法教学和实践是必然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软件工具的使用纳入到公安情报学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在公安情报教学过程中亟待建立一套公安情报学工具框架,用以支撑公安情报专业中大数据情报研判教学工作。

(三)以工具框架提升警务人员大数据情报素养

公安情报工作中情报研判的对象,即情报源在大数据背景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实时数据时时刻刻冲击着公安情报工作,特别是各类数据源的实时融合,给情报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受警力不足和办案效率影响,一线警务人员投入到自身技能提升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工具框架的建立,可为警务人员大数据情报素养的快速提升打开通道。通过对各类大数据工具的科学规划和层级设置,可使基层警务人员快速厘清复杂工具集合,从中提取贴合自身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的技术工具及手段,快速展开学习获得高效率的技能提升。

二、大数据案卷研判工具框架建构

大数据案卷研判工具框架是由若干个工具簇组成的层析明晰的工具集合。该工具框架的每一层均指向性对应实际警务工作中案件研判的一个环节,由该层中的工具簇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是公安情报学工具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电子案卷的推广和普及是公安情报学研判工具框架建立的前提

电子卷宗的广泛应用为司法办案信息化和大数据化创造了先决条件。电子卷宗是指在案件受理前或者案件受理过程中,将原始纸质案卷材料依托数字影像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媒介技术制作而成的具有特定格式的电子文档和相关电子数据。公安机关通过卷宗的电子化,将纸质化的涉及到公安案件的卷宗上传到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等公安机关专用系统之上。电子卷宗机制的建立规范了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以及流程,实现了各个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办案效率。可以预见,电子卷宗系统的研发、部署以及应用必定会对当前全面、有效地规范行政与司法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电子卷宗的快速推广和普及为开展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情报研判创造了条件。在保密制度框架下,传统情报学的方法和技术工具可以无缝移植到公安情报研判工作中。文本挖掘工具的引入使得电子卷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对公安机关记录和案件的保存提高案件的办理以及流转效率,更延伸到公安机关联系、侦破串并案等领域。应用情报学工具方法可以快速提取电子案卷中的时间、空间、犯罪场景、人员等内容,更能辅助办案人员第一时间抓住案卷的关键信息。

(二)公安机关亟待开展电子卷宗内容研判

自2016年最高检明确规定审查起诉、提请抗诉等六类案件应制作电子卷宗以来,公安机关电子卷宗的制作、传输过程日渐完善。但目前针对电子卷宗的研究还停留在它的制作及管控上,对于电子卷宗文本内容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电子卷宗受保密制度约束难以获取。电子卷宗的制作、传输过程都预设密级,仅对案件相关人员,即办案人员、检察机关和律师开放获取。同时,电子卷宗的获取也受地域局限性制约,即只能查阅到辖区内或是本市内的电子卷宗。多重制约导致电子卷宗资源普遍难以获取,反向制约了电子卷宗的内容研究。

其次,电子卷宗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集,管理系统尚处于雏形阶段。目前,国内首个较成熟案例是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发的“电子卷宗智能标注编目系统”。该系统于2018年在苏州两级法院全面上线运行,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准确、快速、详尽地标注电子卷宗目录和材料名称,提供快速定位检索等功能。该系统为电子卷宗的分类编目提供了有力工具,走出了电子卷宗内容挖掘的第一步,为电子卷宗的内容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科壁垒导致图书情报学内容挖掘研究方法在公安情报领域应用较少。由于公安情报学归属于公安学一级学科,学科内容大量来自于公安实践积累,图情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电子卷宗内包含了诸多可用于计量、挖掘的有效信息,例如案件发生的地域分布、案件发展的一些时间节点、案件受害人群的特征等。文本计量法是图情领域较为流行的成熟研究方法,应用于电子卷宗的内容研究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科间融合发展创造契机。

(三)建立适用于大数据案卷研判的工具框架

当下公安机关对于不同来源的电子案卷管理多基于图1所示的方案,即将各类办案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案卷以文本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其中大部分数据库提供基本的标引功能,即提供用户接口,采集文本产生的时间、地点、主题、类型等元数据。在这种相对初级的信息管理模式下,电子案卷的日常使用仅限于查询和检索等基于标引字段的操作。对于图1右下角的文本计量和分析功能鲜有涉猎。

图1 公安电子案卷管理系统通用模型

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存量电子案卷为分析对象,建立一套图2所示的基于文本挖掘的情报研判工具框架,实现从元数据到文本自身、从形式到内容的研究手段升级。图2中左侧为情报研判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即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情报研判和生成成果。对应这四个环节,将情报研判工作进一步细化,并映射到工具框架中。在情报收集阶段,引入文本采集、文本特征分析和文本计算等研究方法,采用爬虫、ROST等工具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在情报分析阶段,引入文本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时空计量、社会计算以及数字人文等研究方法,采用SNA、词云等工具组成的工具簇完成该环节工作。在情报研判和得到成果做出结论的阶段,采用SWOT、3W等工具辅助得出结论,使用Visio、Origin等绘图工具辅助归纳总结绘制图谱。

图2 基于文本挖掘的情报研判工具框架

三、以电信诈骗案件为例开展大数据案卷研判教学

在前述大数据案卷研判工具框架下,开展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网上公开裁判文书(以下简称电子案卷)的内容分析和案卷研判的教学训练,旨在提升公安情报专业中高年级学生的案卷分析和研判能力。同时,对于当下呈高发态势的诈骗案件,特别是占比较高的电信诈骗类案件进行针对性的研判,总结其发案规律有助于维护当下社会治安稳定、打击违法犯罪集团、关联串并案以及缓解基层派出所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训练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项目组的成员均为2017级公安情报专业学生。参照前述大数据案卷研判工具框架中所列层级和工具,依据成员各自兴趣,对项目组成员分工如下:

成员A——采用爬虫软件工具收集并批量清洗电子案卷使之文本化

成员B——使用文本计量软件工具对电子案卷文本开展内容研究

成员C——使用大数据文本可视化软件工具绘制电子案卷文本词云

成员D——使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可视化软件绘制电信诈骗案件地理热力图

成员E——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电子案卷研判流程图、研判成果图谱

在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驱动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取、学习并交流掌握了工具框架中的ROST、爬虫、Visio等工具,经小组商定确定了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图3 实训教学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步,收集电信诈骗案件判决文书:从公开渠道,使用爬虫工具批量获取电信诈骗案件的判决文书。清洗、整理、标引收集到的文本。

第二步,对电子卷宗文本开展基于文本计量方法的内容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工具ROST软件等,完成对文本的分词、词频统计和内容分析,并运用地图慧和词云等可视化工具,展现文本内容。

第三步,进一步归纳总结内容研究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从地理纬度、时间维度建构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发展的时空场景,总结涉案人员、金额、财物、案情等案件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大数据案卷研判教学训练,小组成员各有侧重,按照既定分工实际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并掌握了相关大数据方法和工具:

成员A收集整理公安案件的电子卷宗,并将这些资料文献文本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结合半人工标引将文本解析为结构化文本数据;

成员B和成员C通过词云与ROST软件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筛选、搜集,从而提炼出高频词汇,并对这些高频词汇进行分级,标出重点、次重点等等,以示区别;

成员D运用内容可视化软件对文本进行大数据内容挖掘,实现文本内容可视化;

成员E总结全组工作,运用Visio工具形成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文章。

四、结语

建构大数据公安情报研判工具框架是一项关乎公安情报学科成长发展的重要工作。框架中工具簇的完善,需要公安情报教学、实践部门不断摸索改进创新,是一项动态持续与时俱进的研究工作。本文中大数据案卷研判工具框架不仅能为公安情报警务工作提供助力,也为公安情报学科乃至公安管理学科的发展夯实方法论基础,是公安情报研判工具框架的子集。乘着当下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情报研判工具框架的不断完善,工具簇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必将把公安情报教学和实践工作推上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卷宗情报学案卷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杂志(2022年10期)2022-10-20 03:25:42
发动机卷宗管理信息化研究
智慧司法下法院电子卷宗的归档模式与实践检视
浙江档案(2022年12期)2022-02-03 10:04:18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认真开展案卷评查
公民与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52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陕西丹凤:实现电子卷宗全覆盖
方圆(2019年11期)2019-06-26 09:00:53
山西省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工作广角
关于兽药监督执法案卷的几个问题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4
数据挖掘技术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