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智美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广州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应该发挥区位优势与省会城市优势,带动周边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广州市物流的发展现状而言,广州市物流发展呈现运输模式发展不平衡,物流需求增幅同步于经济增长情况,但是物流增加值的增幅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
创新能力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物流创新能力的驱动。本研究选取广州市为例,构建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借助因子分析法,对于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影响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推进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物流创新能力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杨曼,沈凯(2018)在其研究中将物流创新能力定义为考虑现有城市环境条件下,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创新主体对已有的物流模式进行优化,从而物流活动获得更大效益的能力[2]。冯博琰,佟欣和王芮(2019)在其研究中提出物流业服务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加以整合和优化行业本身及相关企业的物流要素从而实现渐进式发展[3]。结合现有的关于物流创新能力相关的定义可以看出,物流创新能力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①物流创新能力是对于现有物流模式进行变革优化的能力,改变和优化现有的物流运作模式;②物流创新能力强调物流模式创新目的一定是追求更大的效益,其中包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降低物流运营的成本等。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中关于城市物流创新能力的内涵,即本研究中提出的城市物流创新能力指的是通过不断投入资源对现有的城市物流运作模式进行变革优化的能力,以提升城市的物流经营效益与效率。
研究首先提出了城市物流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基于一定的原则,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础理论要求,研究认为构建现阶段城市物流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基于原则进行。
①系统性原则。城市物流创新能力的评价涉及到多种评价指标,属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范畴。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基于系统性原则构建,即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尽可能包含全面的因素,其中包括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既能够反映直接效果,又能够反映间接影响。
②目的性原则。评价指标在选取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进行。在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目的是要衡量该城市的物流创新能力现状。
③科学性原则。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需要确保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即评价指标选取过程需要有合理的选取依据,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是科学有效的。
④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最终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值呈现并且计算的,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即评价指标是容易被衡量的。
关于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多的指标,目前较为全面的是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效益五大指标[4]。基于以上考虑,作者在现有的文献上,提出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四个指标衡量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最终构建的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城市物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会造成最终评价结果不准确。对于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建议可以通过一个指标作为代表即可。因此,作者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选择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于现有的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按照研究提出了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作者从《国家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年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广东省科技厅官方网站》中收集相关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单位不一致造成分析的困难,因此,研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的标准化处理数据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2012~2016年广州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数据来源: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
借助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于以上的2012~2016年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因子,不设定公因子的数量,最终得到的主成分及其解释总方差数如下表3所示。
表3 主成分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3个特征值已经占去了方差的90.849%,由此可见,前3个因子足以代表绝大多数的信息。因此,研究选择提取3个主因子,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并且选择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4所示。表4的因子载荷矩阵即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式确定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的系数,相比较传统直接邀请专家打分的方式更具有科学性。
表4 各项评价指标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
数据来源: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
根据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广州市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中,主成分1主要与物流业专科学生在校学生人数、运输业外商投资额占比外商投资总额比重、物流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物流企业与事业单位技术专员的数量等评价指标有关。这类评价指标属于投资性指标,因此,可以将目前关于广州市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第一因子称作“创新投入”因子。主成分2主要与物流业增加值、对外出口总额占比进出口总额比重、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物流类论文的数量等评价指标有关。这类指标属于产出效益类指标,因此,可以将目前关于广州市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第二因子称作“创新产出效益”因子。主成分3主要与铁路营业里程、铁路营业里程等评价指标有关。这类指标属于基础设施环境类指标,因此可以将目前关于广州市城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第三因子称作“基础设施环境”因子。
接下来根据目前的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3个主因子及其因子得分系数,可以计算出每年的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即:
F1=A11*0.86+A12*0.92+A21*0.55-A31*0.82+A32*0.97-B11*0.68+B12*0.17+C11*0.08+C12*0.81+C21*0.18+C22*0.27+C23*0.71+C24*0.51+C31*0.64+C41*0.08-C42*0.97-D11*0.14
F2=-A11*0.30-A12*0.06-A21*0.24+A31*0.52-A32*0.12+B11*0.09+B12*0.72+C11*0.91+C12*0.57-C21*0.85+C22*0.18+C23*0.40-C24*0.85+C31*0.60+C41*0.95+C42*0.18-D11*0.93
F3=A11*0.37-A12*0.30-A21*0.67+A31*0.01-A32*0.09-B11*0.68+B12*0.24-C11*0.22+C12*0.11-C21*0.05-C22*0.83+C23*0.31-C24*0.07+C31*0.32-C41*0.17+C42*0.11-D11*0.24
最后按照主因子的贡献率计算最后的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得分。即:
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得分=(46.989%*F1+32.804%*F2+11.056%*F3)/90.849%
研究最终计算得出2012年~2016年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得分如下图1所示。
图1 2012~2016年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根据图1可以看出,2012年~2013年期间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但是2013年~2016年期间,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逐年上升。由此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广州市越来越注重物流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对于助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有重要作用。
广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2012~2016年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推进广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驱动力。从现有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影响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的主要因子有3个,其中“创新投入”的因子最为重要。因此,建议广州市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物流创新能力:首先,建议加大对于物流创新的投入,包括培育物流专业人才投入,扶持一批物流创新科技公司等;其次,建议多方面开展关于物流创新的挑战赛以及一些物流创新论坛等,营造良好的物流创新研讨氛围,激发更多的物流创新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