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楠,王雨平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
对尿毒症患者当前主要通过血液透析方案干预,但此类群体相对特殊,因病情影响身体机能下降[1],部分患者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障整体方案的高效、安全性[2],以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在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严格控制意外事件发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有鉴于此本血液净化中心自2016年开始落实规范化管理模式,效果令人满意。将相关成果梳理后报道如下。
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6年12月始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分别对落实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1年时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落实前、落实后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随机抽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400例。患者中男性477例,女性323例;年龄在60~89岁,平均(72.4±2.4)岁。尿毒症发病时间在1~14个月。纳入标准[3]:①存在明确慢性肾衰竭病史且时间在10年内;②确诊为尿毒症;③尿毒症发病时间在15个月内;④在本次研究前并未应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⑤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表示配合。排除标准[4]:①存在不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禁忌情况;②对本次研究排斥并明确表示不愿配合。组间相关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提示无意义(P>0.05),可作对比。
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具体如下:①环境管理。血液透析治疗环境应该保持良好通风,光线柔和以及空气清新,室温一般在21~24℃,湿度在60%左右[5],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需求适当协助调整体位,在醒目地方贴上防跌倒、防坠床的标志,地面保持干燥;②强化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要培养工作人员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意外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准确认识,掌握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能够冷静的解决问题;③全程责任制护理。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取全程责任护理模式,每一位护士最多只能负责5位透析治疗患者,而如负责的患者中病情相对严重的可减少负责人数,在进入透析室后护士需要做全面评估,计算超滤量后和患者进行核对。每间隔1小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超滤量。掌握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是否存在不适反应,如有发现应及时处理。
记录两种管理方法一年期间各发生血液透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
在完成护理后为患者发放关于护理质量评估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自身所接受护理模式评价,分别涵盖护理管理的覆盖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反馈及时性,下面有肯定、否定两个选项。
实验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SPSS20.0做统计与分析,具体经t检验及卡方检验,由()与(%)对检验结果做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出现血液透析意外事件3例,观察组患者期间并无发生血液透析意外事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整个护理管理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评价比较(n)
临床尿毒症发病率的比例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引发原因为肾功能异常,尿毒症患者体内新陈代谢出现障碍[6],水电解质以及酸碱水平也发生紊乱,从而诱发系列临床中毒症状。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但疗程较长,期间发生并发症、不适症状等意外突发事件概率偏高[7],这就要求血液透析室的护理管理制度、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都要满足一定条件,有良好的观察、应变以及抢救处理能力。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可知落实规范化护理管理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对此类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评价也明显提升,可知规范化管理模式让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升,对于自身责任感有了深入的认识,具备专业安全意识[8]。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有利于防范治疗期间患者因各种情况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同时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肯定和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