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敬云,黎瑞怡,罗锐银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场所,也是医疗事故的高发场所,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1]。手术室风险主要是患者接受手术的时候,出现的影响因素,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患者的风险因素无法得到控制,造成护理水平下降,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出现不良事件等,这对于患者手术效果十分不利[2]。我院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分别应用不同方式,现进行具体探讨:
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时间段内纳入的住院患者当中抽取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53例对象。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26例,年龄22—71岁;观察组男性对象29例,女性为2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双方对象的性别、年龄情况加以分析后无任何意义,可加以对比(P>0.05)。
给予对照组对象常规方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开展各项基本操作,做好患者个人各方面情况的严格观察,观察组对象则需接受风险意识方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针对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科学分析,结合既往出现的手术室护理事故等作为样本,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等进行彻底分析。护理人员接受风险意识管理培训,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将手术室护理的问题呈现出来,且从个人主观意识层面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把握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科室需要成立风险意识管理小组,科室的管理者需要担任组长,并且定期召开相关的会议,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评估分析,对于存在风险征兆的患者,需要让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做好手术方面的细节管理。相关人员需要严格做好手术室的环境消毒、人员管理等,并且对患者手术所使用的物品、药品等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清点,将各类物品等分类摆放。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管理,并且做好准确的传递等,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等到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手术的器械、物品等进行严格核对、清点,以免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内,还要做好患者手术护理记录内容的整理,保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并且进行签字。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进行查对,确保用药的准确、合理,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给药等,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体位,以免患者出现术后压疮或者其他并发症等。
对双方对象接受不同方案护理后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加以观察,比如患者出现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准备环节失误等,并作以比较。
选择SPSS19.0软件包对此次实验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接受卡方x2验算,P<0.05则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双方对象接受不同模式护理后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观察n(%)
结合上表1中数据显示可知,观察组对象接受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案,但是带有相应的风险性,患者也会受到相应创伤[4]。如果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手术室护理管理出现明显漏洞,造成手术效果较差,也不利于术后恢复等[5]。
我院应用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对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等进行预先分析,并且进行总结与评估,找到合适的管理方式,尽早对患者手术中出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等处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当中,可以对患者手术存在的潜在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且进行相应的监控,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也会不断提高,警惕性会较强,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等。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当中,则会针对潜藏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各类型损伤的发生几率。此外,风险意识管理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自身行为严格要求、监督等,从而保证患者手术期间风险因素得到合理规避,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等。
结合本次研究情况可知,我院分别为两组手术患者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具体研究开展情况可知,观察组对象护理管理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更少,体现了这一方案的优势。
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让其接受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该方案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大范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