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提林 王晓娥 裴梦婷 杨代勤
摘要: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该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得以显著性的提升,所以,培养不单单能够快速和有效的将关于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予以妥善处理,同时还能够聚焦更多的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从而切实满足养殖行业自身的发展所需。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以该行业的养殖学本科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切入点,对于先结算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与剖析,同时立足于课程设置、特色人才培养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等不同的视角,根据国内水产养殖农业院校有效人才培养策略的分析的实际具体情况,对当代社会的水产养殖学复合应用型人培养手段与方法予以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相关单位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產养殖;复合应用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
《水产养殖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262
在最近几年当中,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显著加快,使得社会大众对于高档水产品的需求猛增,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同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欢迎。但是,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在书本当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有着较大的出入。实践育人环节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造成水产养殖企业企业无法招聘到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反过来说,在水产养殖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之后也很难找到对口的企业。在2013年这一年,相关部门对外界正式公布《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这部文件, 从这部文件当中能够看到,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大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及实用技能型人才等。从根本上来说,水产养殖学作为一门学科,是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这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所以,从水产养殖业的角度来说,则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逐步的开拓与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是农林高校要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1] 。
一、水产养殖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轻实践
长期以来,国内的传统教育,只是片面的对理论知识予以高度的重视,总是忽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底下,无法很好的适应于实践教学当中。农业院校和水产专业院校这两者相互对比一番就能够不难发现,前者的基础教育体系尽管非常的完备,但是它的实践教学体系却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尽管学生的头脑当中储备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却无法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不足以及综合能力等底下,高分低能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就现阶段来说,从人才培养方案层面而言,只是注重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过多的关注在英语这门课程上,然而自身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获得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同样如此。在早期阶段,计算机的数量并不多,计算机对于学生们而言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了解并不多,所以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开设这门课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然而,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几乎家家户户人手一台,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认知,然而现阶段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不单单会花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农业现代化经营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加入到必修课的行列中来,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课程,学生的了解程度较低。
3.培养方案乏创新
对特色意识予以高度重视,以特色作为自身的一大发展优势,现如今已经是各个高校的一项重要发展策略。绝大部分的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起步时间较晚,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绝大部分是从专业水产院校借鉴和吸取过来,特色性不强,特别是在怎样明确特色,让特色的效用得以充分的展现出来,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从某个方面来讲,也就使得人才培养的竞争能力无法显著性的提升。
4.师资结构待完
现阶段而言,农业院校的传统师资力量较强,但是应用型师资较为短缺。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过多的关注理论知识,而总是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一来,社会需求就会总是得不到满足。因此,则要构建出既具备一定的传统师资力量,同时又有应用型师资的优秀队伍,来让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用得以全面而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较高,是得以培养出专业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它自身所发挥出的效用是独一无二的。除此之外,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予以灵活运用的先决性条件。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来说,则要能够构建起一支具备“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队伍,设计与制定出能够高度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在大幅度提升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层面之上,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路径,来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们的创新水平得以显著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能够科学且合理的运用社团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与之前相比得以大幅度的提高,构建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们可以依照实习大纲的具体内容予以实习。不仅如此,在实习的过程中,让与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士前来对学生予以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让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这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自身学到大量的生产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能够依照现实切身所需,还有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设计与建立起与之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从企业、用人单位还有相关专家等不同的路径当中了解到相关信息,依照实用型人才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条件和标准,明确实习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手段以及基本内涵[2]。
2.科学规划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传统理论教学安排则会将课程的难度作为先决性条件,一年级以及二年级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基础课程,而三年级以及四年级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专业课程。这种教学安排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各个专业知识的融合程度不高,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当中快速的掌握。除此之外,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因为要准备考研事项等,同样自身的掌握也并不牢固。所以,要对理论教学予以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快速的提升水产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具体来说,课程则能够选择模块化模块①:生物学模块,详细而言,则涉及到动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以及基础生物技术实验等。养殖环境,涉及到水域生态学以及水生生物学等。养殖环境教学实习;模块② :水产动物医学模块,则涉及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病理学以及免疫学等,企业疾病防治实训;模块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模块,具体来说,则涉及到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等,企业饲料生产与检测实训 ;模块④: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模块,涉及到遗传育种学以及名特养殖等、企业创业实训;模块⑤;水产市场和管理模块,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等,企业管理实训;模块⑥: 水族科学模块,涉及到观赏鱼养殖学等。公司和高效共同加入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则要覆盖到实用性理论、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等多项要素,根据“水产养殖专家”以及“管理专家”的培养要求,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这两者高度融合,由负责负责实施与执行相关目标要求。“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展开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企业的实训。具体而言,学生则可以对企业的高端管理技术等内容予以深入的学习与掌握,把水产养殖各项板块有效的结合,分阶段予以学习。模块化理论课程的设置和传统课程设 置这两者进行一番深入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更能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树立起对于水产养殖各项板块的概念与印象,从而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生产技术,投入到实践工作当中[3]。
3.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这门专业的应用型非常的强。与之对应的,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优秀人员。自大学二年级学期末,就要对已经过滤出来的优秀人才选择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让人才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学习内容,为其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在满足学分的先决性条件下,要能够适当的删减和水产养殖关联性不高的课程,亦或是将一些不重要的必修课更改成选修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身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现出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竞争能力,展现出他们个人的特性。举例来说,依照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为优秀人才安排额外的实习机会,而对于科研型人才来说,则要能够建立起丰富多样的科研项目,同时还要能够配备与科研项目相关的硬件设施。而对于管理性人才而言,则要能够为他们争取到去专业层次较高的公司进行实习的名额。将数据库等相关平台对外界予以进一步的开放,从而让相关研究人士能够快捷和高效的查找到自己所需信息。每隔一段时间,指导教师要召开一次讨论会,学生们在讨论会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设计出与之相关的研究任务、方案手段等。而作为老师,则要在题目方面予以充分论证,确保相关任务能够依照事先计划好的进度顺利前行。在这个期间,学生们不单单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自身的个性,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往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4]。
4.培育"双师型"师资
具体来说,也就是要能够培养与打造出可以把各项知识有机联合起来的一支教学团队。第一步,则要引进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资历较深的老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培养的这种手段,挖掘和培养出层次较高的名师,通过观摩课程以及进行比赛等种种方式,使得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得以顯著性的提升。第二,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均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要能够深入到具体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且合理的指导[5]。
总结
基于对于现阶段高效在农林人才培养方面所出现的种种不足之处予以全面研究,表明现如今的人才培养理念,应该要以社会需求为第一要义,以知识创新作为先决性条件。所以,立足于培养优秀人才的层面,对水产养殖实验内容予以不断丰富。从培养体系以及实验程序等几个不同的角度予以优化,通过上述种种方式,使得复合应用型水产养殖人才的数量逐步提升,使得水产养殖行业得以更深层次的发展。
[1]郑 雯.卓越农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
[2]谭照君.关于水产养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案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10(247).
[3]白东清.卓越水产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的初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3).
[4]明建华. 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8,20(57).
[5]陈 娜 ,郝 晶 晶 ,刘奉蛾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