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档案中的周恩来基辛格北京密谈

2020-06-03 03:31张静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越战基辛格尼克松

张静

为筹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事宜,1971年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秘密晤谈。双方在臺湾问题上的政策和谈判策略是什么?其中,日本作为中国近邻、美国盟友、东亚强国,在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谈判上又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角色?美国解密档案资料中关于中美密谈的详细记录,为今天追根溯源分析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基辛格此行的目的

首日会谈于7月9日下午4点半在钓鱼台5号楼举行。在会谈中,基辛格表示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首要的是议定尼克松访华事宜,其次还将讨论中美间共同关心的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亚洲和国际问题。

听完基辛格的话,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不得不指责你们政府。”周恩来从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承认台湾为中国内部事务并无意干涉谈起,指责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政策嬗变,提出“台湾地位未定”,“即便到今天,你们的国务院发言人仍在说着这一立场。这是问题所在。如果这个关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整个问题都很难解决。”

对于尼克松和基辛格而言,尽管早已料到,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台湾问题是一个不得不接过的烫手山芋。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却是,这个烫手山芋竟然被抛出得如此之早、如此之有力。

美方“挂钩”策略的破产

在基辛格来华之前,尼克松向基辛格提出了“挂钩”策略:“我们在台湾驻扎的6000名士兵,直接与我们在南越的作战行动相连。所以,如果越战问题解决了,那些军队也就不再需要了。”言外之意,如果中国想要美国从台湾撤军,那么中国领导人则不得不做北越领导人的工作,协助美国尽快“体面地”结束越战。

但听闻周恩来屡次重申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立场和中美建交的问题,使得熟谙“挂钩”策略的基辛格内心再次揣测,这是否是中国人在给尼克松的访华设置前提条件。他于是问道:“总理是否将总统与毛泽东主席的会面,同实现建立外交关系相联?或者,两者是否可以分开?”周恩来回答说:“并不是绝对的……(建交)可以让他们的会谈更轻松。但是,如果你们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也能理解。”看到中国领导人并非咄咄逼人,基辛格也坦陈:“我把我个人的推测告诉总理。如果东南亚的战争结束,我们能够在这一届总统任期基本解决涉及台湾的军事问题。我们肯定能在总统第二任期的初期阶段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基辛格向中方交出了美方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

“中方的要求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7月10日至11日,周恩来和基辛格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又进行了三次会谈。

针对之前的会谈中美方提出要将从台湾撤军同越战进展相“挂钩”的策略,周恩来尖锐地指出:这是美国的“拖延”战略,想“走一步看一步”。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在你解决问题之前,把它搞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无力阻止事情的发生”。他更加具体地说:如果美国还没有决定采取哪些政策,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那么结果很可能使日本势力插手台湾。“一旦美国先从台湾撤出部分军队,再观望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那么蒋介石就会明白你们在做什么,就要另寻他途了……他会找日本,而日本自己也想卷进台湾。”

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基辛格不得不对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所提五点要求表明态度。中方的五点要求是: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三、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四、不支持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五、不再提“台湾地位未定”。基辛格表示:“其中四点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并且保证尼克松在访华时会向毛泽东重申。“只有一点,我们要等到大选之后,这就是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摘自《文史精华》)

猜你喜欢
越战基辛格尼克松
《同情者》中战争难民的创伤记忆书写
基辛格的道歉
25美分欠款
柬埔寨停止寻找越战美军残骸
基辛格:这是白宫来的电话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本 期 导 读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