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策略探索

2020-06-03 17:20曾旭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5期

曾旭丽

〔摘要〕经过对本地区部分优秀校长的调查访谈及对全国知名校长职业发展状况的文献研究,发现社会认可度高的专家型或智慧型校长,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大都有着清晰的目标、恰当的自我定位、合理支配资源的能力。校长要管理别人,先要管理好自己,而管理好自己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管理规划。本研究基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提出了校长职业生涯管理“三角”模型:一是通过审视个人价值观,正确把握生涯发展方向;二是通过角色调适,适应时代发展及变化;三是通过专业研究,实现个人价值的累积。这个模型指导校长从生命个体的丰富性、社会责任的担当度、教育事业的开拓性等方面积极进取,做一个人格健全的智慧型校长。

〔关键词〕职业生涯管理;智慧型校长;自我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5-0071-06

在校长职业发展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有些校长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有些校长浑浑噩噩,把处理繁杂琐事当正事;有些校长业精技强,工作开展张弛有度。据了解,前两类校长人数居多,这些校长属于事务型或经验型;后一类校长近乎寥寥,这类校长属于专家型或智慧型。这类为数不多的校长往往有清晰的目标、恰当的自我定位,还能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

那么新手型、经验型校长要成长为专家型或智慧型校长,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和实践呢?这也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发现,这些策略主要着眼于外部力量对校长专业发展的推动,校长自身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应是变被动的推动发展为主动的积极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试图从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角度探究促进校长自主发展的适切路径。

一、校长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需求

1.不少校长陷入被动管理的困境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校长群体发出这样的声音:“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夜是日的继续,日是夜的延长。”这是诸多校长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描述。许多校长都喊忙,忙于无法解脱的事务;许多校长都很苦恼,苦恼于无法掌握自己的时间。在实践中,校长在更多意义上充当着“秩序的维护者”“稳定的代理人”“具体事务的管理者”“上级政策的执行者”等角色[1]。校长们大多忙于工作,忽略了对自我的探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目标,鲜少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行科学的分析。这种被动管理往往导致他们精力耗散,工作效率低,事倍功半。

2.教育变革呼唤自我管理型校长

当前,我国推行的教育改革对校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日趋复杂。在学校,校长不仅承担着推动学校组织政策运行的工作,也兼顾学校的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这对校长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周国明[2]认为,校长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即“自我管理”,这是校长文化自觉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校长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理论构建

职业生涯管理包括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两部分[3]。随着组织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与实践迅速发展,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逐渐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重心,并发展为职业生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4]。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自我理论对职业生涯管理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罗杰斯“自我理论”概述

1.自我概念对个体潜能发展的统摄性

罗杰斯认为,自我的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客观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悦纳自我和他人的心态的形成,以及对潜能的全面发挥起着积极作用。

2.“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平衡性

在自我概念内部,罗杰斯又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推动个体采取目标导向下的行为[5]。培养积极客观的理想自我,悦纳现实自我,能更好地使个体管理自我期望,并采取积极行动,缩小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3.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趋向性

在罗杰斯看来,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发展、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会引导人的多项行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都有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二)校长职业生涯发展特点

校长角色不同于教师、公司员工等,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整所学校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情况下,校长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在较大程度上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进行专业发展,这种专业发展是一种被动的发展,并非从校长主体性、个性化的角度展开[6]。

校长专业发展的被动状态,一方面源于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有校长自我管理的策略问题。通过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由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由行政部门的主导控制变为校长的自主发展。良好的校长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增进校长的持续发展和成长,帮助他们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设计师、领航员,真正为学校师生和自己的生命负责。

(三)校长职业生涯管理“三角”模型的构建

管理好自己,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管理规划。不管是国家、组织还是个人,在时代的大变局、大转型中,都要首先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目前的位置”、“我将要向哪里去”和“我将怎么去”的问题[7]。

基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生涯自我管理应立足于对人生的整体定位与展望,以社会与时代对个人的要求为规划前提,对职业发展进行目标规划和路径设计,以实现個人发展成就的最大化。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校长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应遵循三条路径:一是审视个人价值观,构建整体客观的自我概念;二是作好角色调适,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求;三是通过科研路径推动专业精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本研究试图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三角”模型的构建,指导校长从生命个体的丰富性、社会责任的担当度、教育事业的开拓性等方面积极进取,做一个人格健全的智慧型校长。

三、校长职业生涯管理“三角”模型的实践探索

(一)审视个人价值观,打造人生的高度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无比丰富的时代,却也因此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时代。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人们容易陷入茫然和迷失。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社会,审视并反思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尤为重要。

1.树立整体人生观

校长的价值观犹如一座灯塔,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校长不能只做一个专注于眼前利益、优先满足自我生存需要的微观管理者。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立足于考量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并将之贯穿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生命周期,对个人价值作出定位,建立了一套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孔子这番话启发我们,要从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来衡量人生的问题,避免陷入短视功利的狭隘价值观。

现代社会,校长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就是不知不觉地掉落在职业成功的名利陷阱里。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声望的头衔、有环境更好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够看得见的标签,标志着我们职业上“成功了”。但是一旦你把工作中获得的有形部分作为唯一的动力,这是很冒险的。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或升职视为最终让你快乐的原因,那么就会陷入一种无休止的欲望追逐中。

校长另一个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一味埋头工作,无暇顾及家人,错过休闲生活。大多数人认为卓有成就的人都是把大量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把很少的精力放在家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建立牢固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关系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在访谈中,有位校长这样说:“工作时间我是尽心尽责的好校长、好老师、好同事;在家时间我是称职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无修身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只有拥有幸福的家庭才会有幸福的心态去培养幸福的孩子们。”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人生的达人”不只在工作领域游刃有余,也能创造丰富的人生。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对于“on”(工作)与“off”(休闲)都应该同样关注,并且设法创造出“三闲”——闲时、闲钱、闲情,尽情地享受人生。如果能学会“off”这个“course”,所谓成功的人生当然是“of course”[8] 。

2.确立个人价值取向

探索生命的价值是人生必修的课题。哲学家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人生是一场结局未定的旅行,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要成为自己的主宰,探寻“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主导自己的人生。所以,找到“人生的意义”就如同服下一颗“定心丸”,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人生该向何处迈进。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近年来发现了大学生群体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空心病”现象。

一些非常优秀的大学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些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环境优渥,个人条件优越,但是他们觉得内心空洞,没有方向,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徐凯文认为核心的问题是这些人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他称之为“空心病”。

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中也存在着“职业空心病”现象,有些校长忙于应付代表学校的对外活动,放松了教育教学主业,钻不了业务,沉不下身子,脱离师生,抽离课堂,远离教学。在师生中的威信不高,师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口服心不服,难以形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些校长往往求稳怕变,得过且过,对校长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思考和规划,导致他们在职场中的“不作为”。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位姓杜的小学校长,她每到一所学校任职,都亲力亲为,三五年间,这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学风学貌就会发生有目共睹的变化。她的继任校长们对她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接杜校长的班特别轻松。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在校长职位上多年,她还能一直保持这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有一次碰到这位校长便问她:“校长每天要应对各种繁杂的事务和任务,您却能在短时间内让学校发生显著改观,您是如何做到的?”她说:“我做事有个信念:不追求名利,只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管理好这所学校了。”

是的,一个人有了价值取向,才会知道什么是最重要、次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比较不重要的事。如此一来,价值有了先后顺序,做人处世就不容易迷惑。孔子所以能够“四十而不惑”,就是因为他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因此,一位校长应该尽快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果你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标准,就很容易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二)做好角色调适,确立行进的角度

人们经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这里的校长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校长,昨天合格的校长不等于今天仍然合格,今天合格的校长不等于明天仍然合格,校长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思想观念、能力水平的领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校长角色的侧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亟须中小学校长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及调适发展。

1.从管理型走向领导型

有太多的领导者仅把自己当作一位管理者,而忽略了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本分”。领导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影响他人以达至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领导者关注意义和价值,努力释放人的能量,引领学校的变革与发展;管理者则侧重技术和手段的运用,试图控制事物甚至人,其职能更多是守成和维护。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既是管理者,更是领导者。这是一个领导力的时代,需要关注校长的领导力,提升校长的领导力[9]。而且,随着后工业社会“知识工人” 的出现,领导者不能简单地“管理”他人,而应该有策略地“领导”他人,以便每个人的能力和优势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揮。特别是在学校组织中,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本身就是“知识工人”,简单地依赖管理,校长难以激励教师。校长应该是一名“愿景领导者”,将教师联结起来,促使与激发他们共同成就一番教育事业。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方敏担任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后,提出“七彩阳光教育,润育童真少年”的办学宗旨。在她的带领下,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了领跑义乌小学教育的“火车头”。

“建阳光实小,铸童心乐园,炼阳光教师,育童真学子,这是集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方敏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方敏和她的团队本着“乐学、童真、自信”的学风,从“七彩生活课程”“七彩节气课程”“七彩社团课程”“七彩运动课程”“七彩诵读课程”“七彩艺术课程”“七彩舞台课程”七个方面构建开放自主的“七彩阳光课程”体系。其中,“七彩节气课程”被评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2.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有权力因素,也有非权力因素。对于教师的管理,非权力因素有很重要的影响。校长的非权力因素主要来自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现今,校长的工作要富有成效,仅依靠“权威”进行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对教师来讲,他们更希望学校领导从“权力型”向“智慧型”或“专业型”转变,能在思想上引领、在行动上带领、在情感上凝聚,而不是动辄以奖惩来制裁,以权力来威慑。

案例:义乌市某学校校长规划了 “三个一跟踪”专业成长路径——“跟踪一个青年教师,跟踪一个教研组,跟踪一门自己熟悉的学科”。在跟踪的过程中,关注人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和一个专业领域的发展。跟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持续关注一个教师的教案准备、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关注一个教研组的活动开展情况,或者把学校内一个学科的所有的课听全。校长在跟踪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校正思路。在跟踪中除了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外,还会对自身的专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体现出校长的业务领导力。

校长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姿态。面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复杂性,校长要把握教育规律,发挥系统思维。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确保策略正确、计划有效、执行到位。

3.从能力提升走向心性修炼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校长,必须具备乐观的、开放的、成长的心态,通过正向的行为创造正能量[10]。有个小故事值得分享一下。

小和尚第一次拜见师父,师父在吃饭,狼吞虎咽。第二次去,师父仍在睡觉,呼噜连天。第三次他一见面便问:“师父您还在努力修行吗?”师父答:“当然。”小和尚又问:“如何努力?”师父答:“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小和尚不满:“这和常人有何不同?”师父笑道:“有些人该吃饭时不肯吃,百方搜求;该睡觉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自然不同。”

很多人常常抱怨工作辛苦、事业不顺,甚至讨厌上班。人的一生几乎有一半时间在职场度过,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做到平和喜悦地自处呢?我们应像故事中的老和尚那样,能时刻保持心性的修炼,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投入完全的专注,将心带回身体,回归当下。工作是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一种表达。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最好机会。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切都是在训练你的心性。如果我们懂得调御自己的情绪,构建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快乐的工作环境,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顺畅,减轻压力,工作也会著有成效。

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楼凯平校长被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亲切地称呼为“温暖校长”。在谈到作为校长的职业追求时,他说:“教育是温暖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所以我校实行‘温暖管理。学校管理人文化,切实关心教师、关爱孩子,努力把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师生生命中的贵人,是我当校长的追求。”“温暖管理”的理念得到教师们的高度认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家都愿意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努力工作,所以教师们都说:“温暖管理暖人心。”

心態负责将我们的价值观导入一个正向的发展路线。如果没有心态的正确引导,大部分人很容易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环境不理想,这类人很容易就“同流合污”了。

(三)追求专业精进,累积事业的厚度

在职业生涯中,如果我们秉持一种“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的专精态度,就会发现这些事情能够让你得到深层次的满足,而满足感又会驱动你接受新的挑战,这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

1.调整工作心态,激发职业动能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不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这个动力都将持续[11]。

有人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基因”作过调查分析,发现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大部分并不是我们进行师德教育的结果,也不是我们天天搞培训的结果,而是曾有一个际遇使他产生了内在的成长动力。北京市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曾经谈到这样一段往事:“ 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校门口的桥头上玩耍时,政治老师走过来问:‘你就是李希贵?我说:‘是呀。‘你写的诗很好。我当时是学校《教育革命战报》的主编,‘以权谋私把自己写的诗发表在校报上,他看到了。就这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天天写诗,上了大学还在写诗。尽管最终没有成为诗人,但我还是读了大量的诗。”

现实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碰到激发你内在动力的“伯乐”,反而经常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烦恼:被要求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那就是要持这样一种心态:知道不光是喜欢的事情要去做,还要认清楚什么是你需要去做的,努力将你需要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就会爱上需要做的事。

2.聚焦专业研究,促进自我实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聚焦科研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对某个领域的持续关注、深度学习、深刻领悟、经验再造,才能实现个人的反思与建构,让人的学习真正发生。

上海首届教育功臣、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在学校耕耘了将近四十年。此生做了两件事:成功教育和委托管理。两者之间又是一脉相承,就是先研究学习困难学生,后研究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从成功教育的‘三个阶段到‘三个模型,我前后花了二十年时间,当然这个领域的空间非常大,值得终身研究。”

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经验,不但在上海推广,还惠及全国13个省市将近500所学校,并拓展到马来西亚等国家,刘京海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知名校长[12]。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通过课题研究成长为专家型校长的例子。

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原校长徐锦生坚持“非智力因素”研究23年,主持了四个“非智力因素”的国家级、省级课题。在别人对“非智力”嗤之以鼻的時候,徐锦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带着一叠厚厚的研究资料,敲开了林崇德、沈德立、燕国材等知名教授的门。后来,有许多学校羡慕徐锦生有那么广的“人脉”,认识那么多专家。跟随他一同前往的教师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小县城的小学老师,哪有这么多机会认识名教授啊,不过是校长有着程门立雪的执着罢了。”

正是这份执着,让徐锦生校长得到了众多专家的支持,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1989年,当科研还是个新名词的时候,他就认定,要以科研指引教学,要让教师从“教书匠”向“学术型教师”、向“教育家”转变[13]。如今,徐锦生的“非智力教育”走在全国前沿,被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称为“中国非智力因素教育实践家”。“让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已然成为金师附小这所名校的办学品牌。

浙江省义乌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绣湖小学教育集团王鸿校长,一直致力于 “成长阅读”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她率先提出“成长阅读课程体系”新理念。她主持完成的课题“课本外的语文:‘成长阅读教学体系探索”成果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她开发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精品课程,出版了《打开童书学语文——童书读写联结的研究与实践》专著。浙江省语文教学权威沈大安老师这样评价:“王鸿的童书读写开创了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

《研究是一种境界》一书中说:“教育科研就是教师保持与自己专业对话的过程。”[14]王鸿校长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

有学者提出事业获得成功的标准有三条:第一,所从事的职业是自己热爱的或者是愿意接受的,不能一辈子做委曲求全的事情;第二,所从事的职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相一致的,不能做有悖于时代发展的事情;第三,在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中,至少能够达到“内行”的水平,不至于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替代[15]。本文提出的职业生涯管理“三角”模型恰当地回应了这三个标准。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强烈的统筹规划意识,努力做好三项修炼。从生命个体的丰富性、社会责任的担当度、教育事业的开拓性等方面积极进取,做一个人格健全的智慧型校长。

参考文献

[1]孙翠香.学校变革中的校长角色: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4(5):45-53.

[2]周国明.校长文化自觉与自我管理[J].人民教育,2011(7):6-8.

[3]李云,李锡元.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54-58.

[4]凌文辁,欧明臣.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38-45.

[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赵新亮.校长专业发展新思路:职业生涯规划[J].当代教育科学,2009(16):47-48.

[7]王志纲.我的命运我做主[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5.

[8]大前研一.OFF学:会玩才会成功[M].陈柏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9]张晓峰.校长角色:从管理走向领导[J].上海教育,2016(8):30-32.

[10]林正刚.正能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1]克里斯坦森等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M].丁晓辉 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12]王厥轩.终身为追求教育公平而奋斗——访谈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J].上海教育,2014(9):72-73.

[13]徐锦生.与名校一起成长[J].中小学管理,2008(12):47-50.

[14]曲天立.研究是一种境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5]纪新华.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6):675-678.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金华,322022)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