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悦
关键词:公共资源;军民融合;交易平台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党和国家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国家发展和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以军民融合项目为抓手,通过培育市场有效竞争,促成项目落地,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发展格局。作为连接市场与政府及国有资金的重要载体,2012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在全国铺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发展日益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通过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使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各类重大项目交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客观上助推了经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国办发[2015]63号)印发后,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搭上了平台经济的快车道,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为平台建设共享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总体部署。同样作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新生事物和重大举措,怎样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公共服务定位和信息共享功能,更好服务于军民融合项目并产生实效,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公共资源交易与军民融合战略的契合点
军民融合战略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产出成果,发挥效用,契合点就在于可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军民融合类项目。本文所称的軍民融合类项目主要是指涉及军地两方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货物物资采购、服务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定义为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其范畴目前涵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既有国有资金投资和使用项目,也有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出让交易项目。从项目性质分析,进入平台交易的各类项目,无论其交易方式是“购买”还是“出让”,项目属性均是“公有”的,具有“公共”性质,交易目的是基于“公共利益”,节约社会资源和交易成本,体现经济性和效率性,因而可统谓之“公共资源”;军民融合类项目如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涉及军地两方的军民融合类项目,其本质属性也是“公有”的,也具有公共利益价值,关系公共安全,载体也是“项目”,因而也符合广义公共资源交易的范畴。
再以军队采购和已纳入公共资源交易范畴的政府采购为例比较分析,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军队采购,有专家称为“是军队作为国防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部门,运用财政资金,依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武器装备、军队物资、工程的购买” 。军队采购相较政府采购,两者同属于公共部门采购,在采购资金来源、采购目的、采购程序等方面存在着着广泛的共性,可以说从法理的角度上符合公共资源交易的构成要件,其本质都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两者发展趋势看,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向军民结合型经济发展,军队采购与政府采购将会更加紧密,涉及军队采购及地方政府采购的军民融合类项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交易。目前公共资源交易未明确涉及军民融合类项目,但是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军融合类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可行的。这是公共资源交易与军民融合战略契合点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
(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与军民融合战略实践有机契合的现实需要。
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大约可概括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问题在于军民融合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如“军转民”存在成本高、渠道少、障碍多、难度大等困难,存在着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反应不灵敏,契约语言模糊性、交易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等问题,从而导致机会主义和激励失灵,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参军难”则表现为管制多、程序繁,耗时长,存在门槛,在审查认证、资格资质、许可证等方面缺乏协调衔接及信息壁垒。公共资源交易与军民融合战略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市场,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可以有机契合,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军地企业的有效手段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集约安全的交易运行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吸引广大的企业参与,并且通过对社会集中提供公共性、公益性项目信息资源,为军民融合类项目交易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以及相关咨询和服务。通过交易过程信息公开,各类交易行为动态留痕可追溯,便于监管部门、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为民营企业或资本进行军民融合产业市场化转型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可以为保障军民融合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具有综合性、服务性、开放性等功能特性。综合性体现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是单一的专业领域平台,而是包含多领域于一体化的综合性复合型平台,是涉及公有性、公益性项目的集散地和聚焦点。服务性体现于平台通过营运管理机构可以提供网上信息发布、电子交易和提供线下进场交易等相关服务;服务的对象既有国家机构,也有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对于服务从事军民融合类项目的企业亦大有可为。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停滞的,它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对平台交易范畴进行扩充或调整。只要是满足“公共资源”的基本属性,具备交易构成要件和条件,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就可以容纳到公共资源的交易领域之中,为国之所用。如中央提出要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 ,一些地方将林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活动也逐步纳入到了统一平台中即为例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既可以成为连接“国有”与“私有”的纽带,同样可以成为对接“战场”和“市场”的桥梁。
(一)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在于固有体制上的“军地二元结构”:军队和地方之间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信息壁垒、条块分割、相互封闭以及准入门槛不明、资源分配不均、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项目评价、监督、激励及监管等。关键在于如何在体制机制层面破除军地间壁垒,为二者融合落地创造条件,促进军民融合与公共资源交易形成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二)解决路径探索
信息流层面: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招标采购等交易过程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信息博弈、趋同和扩展的过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可以通过平台服务促成交易,使供需双方互相匹配响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深化信息共享应用,设置军民融合类项目信息公示专栏,使相关企业等市场主体第一时间获取军民融合类项目交易信息,为各种军民融合类项目交易提供公共通道和综合支撑;军队可以将已建设的信息平台与所在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链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时信息共享,保持信息发布同步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营管理机构可对在平台交易的军民融合类项目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向业主、供应商、联盟机构等提供交易情况报告等公共服务,并促进数字证书(CA)跨军地平台互认,实现军地两方共享信息资源。
人流层面:专家库(智库)整合及人力资源综合利用。打破军地界限,建立专家库(智库)互通机制,引导组建军民融合项目評标专家库,实现评审专家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专家评审水平。依托平台,建立军地两方交易专业人员交流机制,在各自的专家库和从业人员中,互聘专家评委和技术人员,通过组织培训班、进修班、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增强军地两域交易人才沟通交流学习,使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使用。
物流层面:一是供应商库衔接。供应商是军队采购和政府采购的供应源和物力资源的提供者,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对于适合军地两域双料兼容的供应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对获取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可联合开发专项供应商库,应用平台军民融合项目交易规则,建立标准体系,通过招标、谈判、比选等方式,确认符合项目需求的供应商,促成合同签订与履行,协调售后服务;通过诚信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对供应商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通过征集、鉴别、筛选,统计符合军民融合需求的产品(服务)进行交易研判,拓宽供应渠道。二是物力资源整合。军民融合类项目如军工科技产品向民用转换项目,可以通过平台探索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军队采购机构联合采购的方式;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探索物资配送、仓储物流场融合共享服务。可以利用部队物资仓储场地解决线下招标采购大型产品设备样品及货物保管问题,也可以利用民用物流企业快捷配送条件,节约军费成本,提高应对军事冲突、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采购快速反应能力。
监督管理层面:一是执行公平审查制度。研究军民融合类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机制等,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对交易过程探索建立联合协同监督机制,接受军地共同监督见证,保证交易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二是在法律政策上,研究制定符合平台标准,使军民融合类项目能在平台交易的对接机制,制定进场交易规则和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确保交易活动有法可依,规范运行。三是注重大数据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也是交易大数据的汇集平台,应当涵盖项目管理数据、供应商库数据、重大项目交易数据、交易节约率、溢价率指标变动等相关交易过程数据,并力争统一军地交易信息技术标准。平台运营部门还可以对交易历史成交情况和现状研判,对所涉及物力的来源、质量、数量、规格等进行分析汇总,作出科学预测,提高数据“聚通用”水平。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保密性问题。军民融合类项目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国家、军队安全和机密,所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开放应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审慎选择供应商和采购方式。信息发布也应十分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安全防护体系,避免泄露如装备数量、接供地点等可能涉及兵力部署、物资装备、部队动向等涉密内容,不得将重要敏感数据擅自公开及商业用途,保障项目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二是应当注意保护国防利益。军民融合类项目交易活动在军队建设和国防利益上的价值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因此,涉军公共资源项目招标采购不仅要考虑经济性、效率性等一般性问题,还应当考虑军队和国防利益的更高价值要求。所以军民融合类项目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需在准入条件等具体操作环节及程序手续上进行甄别和评估。
参考文献
[1]杨曦.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中心整合自然资源交易平台[J].科学·经济·社会.2018(2)
{2]赵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75
[3]王文涛,刘艳华,王静,汪航,龙开元,南雁.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平台构建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7(07)
[4]陈峰,屈薛勇,黄维勇,薛红卫,赵社库.提高地方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效率的初步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01)
[5]谢淑媛.军品采购与政府采购有效融合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