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燕 傅兴春
摘要:2018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从该课标发布以来,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文章梳理了有关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国內外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发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操作中存在困难,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如何落地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化学,新课标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5-0011-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5.003
传统的化学课堂仅仅把教和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学评价往往游离在化学课堂之外,它强调的是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功能,注重终结性评价。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没有将教学评价结合到实际的课堂当中,出现了有教学但无课堂评价、有课堂评价但与学习目标不一致的现象,也就是化学教学和教学评价无关,教学评价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任务之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2018年正式出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7版高中化学新课标与2003年实验版课标有一点很大不同是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出“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使每一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课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十分重视教学评价在化学教学中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甚至视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一样重要,是教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源起
起初并未有“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说法,而关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与评价相融合”“教学与评价相整合”等类似概念有不少,这都与教、学、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就国内外的教、学、评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
1.国外关于教、学、评的研究
在国外最初有关教、学、评的论述是职教教学,之后又出现了泰勒的目标模式,这时已经有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苗头。泰勒提出了目标模式的四个阶段:目标确立,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即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根据教学过程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但是该理论过于强调目标为指向,过于刻板,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泰勒的目标原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当时并未实施。
而后,布鲁姆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评价,如何保持目标设计、教学实施和考试测评这三者的一致性、以及在教学前、中、后教学评价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在实践层面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兴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教育标准和课程,以及如何建立检测教育标准和课程之间一致性的评价系统。由此,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国外逐渐得到发展。
而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日本的学者所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明确地提出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思想,他们肯定了布拉姆等人的观点,但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布拉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更多是强调评价是修正教学目标的手段,也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而日本有学者明确提出,教学评价一方面有修正教学目标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教学评价更加应该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000年印度的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理事会在《全国学校教育课程框架》提出评价要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20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英国评价改革小组提出了以评促学的理念,而澳大利亚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发展。
2.国内关于教学评的研究
在知网上,以“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进行检索,截止到2019年10月,总共有79篇文章。可以发现,在新课标颁发之后相关篇数增加较多,如2018年发表的相关论文15篇,2019年发表的有22篇(如图1)。在这79篇论文中,有73篇是期刊论文,有5篇是硕士论文,其中仅仅有2篇硕士论文对“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图2)。可见,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起初在我国并未得到很大的重视,在新课标颁布之后,许多学者纷纷进行研究。
最初,我国学者张德伟对日本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进行了解读: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学校的教,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成长。结合他国经验,他认为将教学评价纳入到教学过程的思想,对推进我国教学评价改革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还要结合本国的教育实际。魏忠凤将教、学、评一体化进行定义: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就是指教学和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图3)。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为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而服务。韦斯林基于学习进程,提出学习进程使得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图4)。
崔允瑯教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由目标导向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三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两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所有含义。(如图5)
唐云波认为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学案作为收集信息的载体,师生通过评价确定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目标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一种教与学的新范式。教、学、评一体化应基于“过程”与“发展”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来构建框架。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课堂评价,即实现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它强调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并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2018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文件层面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王云生学者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要基于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测评目标,把目标达成的测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来测评并调整教学,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各位学者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说法和分析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对教学评价的看法基本上都有着教、学、评一致性和一体化的思想,即聚焦的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评价融合,即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是一个有机、灵动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融合教学评价,评价也不仅仅是传统教育所重视的终结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有关教、学、评一体化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对与教、学、评三者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教、学、评一体化,一种是教、学、评一致性。在知网上检索2008-2019年的文献,分别以“教、学、评一体化”和“教、学、评一致性”为主题进行对比,笔者发现最初关于教学评价的表述是教、学、评一致性,在2018年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之后,有关教、学、评一体化的文献增加得更多(如图6)。
吴星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实施的一种状态,体现的是教、学、评在目标上(即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度一致;教、学、评一体化是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式,将教、学、评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其必然的方式就是教、学、评一体化。张顺清认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都遵循“逆向教学设计”模式,都是为了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目标达成度而采用的科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综上,教、学、评一体化包含着教、学、评一致性的思想。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主要指课堂教學中的教、学、评应当具备目标的一致性,即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三者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更强调的是教、学、评融合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处处有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及时的反馈。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其方式就是教、学、评一体化。
三、有关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型研究
刘江田基于课标建构了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实践模型(如图7)(如图8),他建设起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文化,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一种结构框架和操作模型。
章艳通过对高中化学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流程(如图9),并且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得出教、学、评一体化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帅飞飞提出了以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的草根生发两条建构途径(如图10)。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对于如何构建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流程可以了解到其大致的方向,但教、学、评一体化模型的一般原理在具体学科如何应用,还需要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流程的开发时,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策略。
四、有关施行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策略研究
吴星提出施行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如UbD教学模式(如图11);设计基于解决情境问题的教学;着力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方法。
马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即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多样化评价、差异性评价,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他还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要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评。
李亮认为项目式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在理念、实践和评价标准上有很大相似性。因此他提出两者整合具有可行性,也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基于两者整合的框架,他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例中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计划与实施、效果评价和教师反思各方面进行了研究。
五、有关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研究
郑长龙系统阐释了如何进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从课程和教学层面分析了该理念的有效落实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建议:围绕核心教学内容设计评价目标;注重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一致性;重视设计提问、发挥点评功能。钟惠妹、陈新华以“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复习为例,制定了复习目标和评价目标,促进深度理解,深度交流、思维开发;提出了在教、学、评一体化之下如何促进高考复习的深度复习。
六、有关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现状研究
张志超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调查了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真实状态,可知高中化学教师虽然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感到认同,正确理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并能够以此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但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落实存在困难。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强化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推广和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注重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
七、总结
通过研究有关教、学、评一体化的文献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模型建构这方面还是较为薄弱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课时经验总结较多,基于新课标下对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系统教案研究较少,尽管研究者们有对目标的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等各个部分的设计在进行深入研究,但在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系统设计上却有所欠缺。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上有所不足,许多老师缺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范式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也可以发现,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英语、化学、地理学科,其他学科研究较少,并且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局限于定性的观察,难以进行定量的分析,其教学效果还需要定量化的研究去验证。在新课标发布之后,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学、评一体化能否真正实施?能否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评价是否能够检测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提高?这些也需要学者们不断的思考。
由于传统教学影响深刻,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操作中存在困难,相关文献中也没有发现有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细节的具体落实研究,教师面临着缺乏教、学、评一体化思维的表现,因此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如何真正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