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功
摘要:米芾被后人称为“宋四家”之一,外号米癫,醉于书画和砚石。他行为古怪,天资聪敏,古人云:“书如其人”,可见他的书法风格较其他名家显得格外独特,在北宋时期他的书画成就最高。
关键词:米芾 书法特点 书学思想 创变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34-02
一、米芾不平凡的人生阅历
据《宋史》记载米芾的高祖、曾祖多为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至左武卫将军,喜爱书画艺术,并精于鉴赏;芾母阎氏侍奉宣仁皇后藩邸,因此原因米芾被封为殿侍,后登进士第。这在《宋史》《襄阳县志》等均有记载。米芾生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少年期间书法初学颜书,在七八岁能写大字书法,十岁可写碑刻,深得李邕笔法。自宋治平四年(1067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侍奉英宗高皇后,由此二十岁入仕;二十五岁任含光尉任;三十五岁任杭州从事;四十二岁任知雍丘县;四十四岁任监中岳祠;四十七岁在涟水军使任上;四十九岁由涟水军使任改除蔡河拨发;五十一岁,发运司属官,在江淮间;五十三岁,由发运司属官改太常博士、书学博士;五十四岁仲春尚在书学博士任,后知无为军;五十六岁,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五十七岁任知淮阳军。
二、米芾书学渊源
米芾被后人奉为一代奇才,他涉猎甚广是集书法、丹青、鉴定、收藏于一身的大家。其中米芾最以为傲的是书法,其书取法魏晋,于二王得力最勤,深的魏晋之韵。行书最为善,在宋代书法家中独领风骚。他尚能出新意,从作品的时间顺序来看,他特别注重基础,取法乎上合各家之长,融入自己对书法的高度认知,后终自成一家。
少年时的米芾以颜真卿书法为基础,如“同”字方框的圆转、竖钩等,都能看到颜书的影子;青年师法欧阳询,深得欧体的精神,字形硬朗有力点画如坠石一样变化多端而不失险峻之势。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其《自叙》中曰:“余初学,先学写壁, 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由此可见他的学书之脉络。中年时期,也就是元丰五年,他侵淫在魏晋法帖之中,二王的书风对他之后的书法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晚年四十多书写的《殷令名头陀寺碑跋》《 苕溪帖》《蜀素帖》可以看到他成熟的风格,其字形活泼,点画流畅而洒脱,章法随性的变化非常大,整体天资烂漫而又不失文人之风。
三、米芾书风独特的艺术特点
我们看米芾的书法作品,无不被他巧妙的章法布局所折服,他对书法章法布局应用极具能事,字的大小、欹侧、浓湿变化等矛盾处理的恰到好处,就像神人天助;且在结构、用笔,有着其独到的体现,常以侧锋取妍之势多人眼目。《群玉堂帖》第八卷有其自述学习书法的经验之谈,他反复强调“用笔”的重要,米芾的用笔八面出锋,主要是善于在欹侧、向背、提按中形成飘逸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每字的起笔往往厚重后转入侧锋行笔,行笔速度之快且提按幅度较大,形成了重如泰山或轻如细发的强烈对比,有其在入笔和转折处侧锋直入而下痛快淋漓;他的勾画最具有自身的特点,形如鹰爪被称为“鹰爪勾”。正如元代赵孟頫强调:“用笔千古不易,结字亦需努力”。米芾运笔过程当中前后上下呼应自然而不娇作,常把裹与藏、肥与瘦、大与小、轻与重等对立因素非常巧妙的结合起来,字形极具变化,在变化中求稳重,在稳重中求变化;章法上重视整体效果,兼顾细节的巧妙, 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完美的统一在和谐中。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都具有天真烂漫、气宇盎然、痛快淋漓的特点,苏东坡常赞米芾曰:“米书超逸入神”。
四、米芾书法艺术思想
米芾精湛的艺术修养,一定和常人有所不同,他的言行举止、思想、性格怪异。例如,他常以石为兄。其个性十足,不入世流。早期他依附其母亲侍奉宗高皇后的关系进入仕途。正因此,常被同朝官员所鄙视,在封建社会难免会导致自己性格的变化。他经常以奇言异行愚惑众人,被天下人所嘲笑,故称之为米癫,可见当米芾的心情是多么低落。但是米芾的怪异行为,好友黄庭坚非常理解,黄庭坚曾说米芾醉于翰墨而不能拔,其才气凌人,早已名声鹤起,而这样的人往往狂妄。看他的诗句和他的书画一样惊骇世俗气宇不凡,这也是导致米芾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米芾的与众不同,也可理解。他这种性格转向到书法艺术之中,是能够表现到他的率真、执着和真性情的流露。
米芾的书法艺术观念是提倡抒写真性情,反对矫揉造作。他在《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诗中写道:“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他的观点,也是在宋代“尚意”思想的背景下之延续。米芾为了达到满足自我的境界,在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之上,其执笔姿势等方面都做到了流畅而无所阻,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书家思想感情的表露。米芾在执笔中主张松动执笔,这样在书写过程中灵动自如,行笔中就会顺畅流利,线条的线性才能变化多端,同时更加也有利于书家天真率意的本性流露。只有这样,字法才能自然,作品才能反映本我。
米芾平时的举动和行为虽然有点夸张怪异,但对书画的热衷程度是令人佩服的。他曾在诗中写道关于自己对书法的喜爱之情,是功名所不能代替的。他这种对书法的熱爱以及在日后书史中的历史地位,我们就不言而喻了。对那些出于以功利为目的而学书的人们不屑一顾。他反对粗野狂怪与娇作,崇尚真性情,这种不求功名和仕途的思想,成为他审美体验的核心动力。这种体验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也就形成了米芾的自我而别人无法复制。米芾鲜明的个性是无法复制的,他真正把书法当作宣泄情感的工具,不受丝毫世俗束缚,这就是真实的、任性而为的米芾。
五、米芾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书法的独特,来源于他深厚的基本功和对魏晋法帖的深度理解,他的成就能够载入书法史册,被后人学习、借鉴、研究,这也是他书法变革的成功之处。他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开辟了宋代书法的新面貌。他的变革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例如,他的儿子米友仁深得米芾之传,被后人称为“小米”。米友仁主要功绩是在丹青上,他把其父的水墨用笔发扬光大并以书入画。米友仁在书画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及其父,但是在书画史上也有一席之地。还有明代的徐渭就是其追随者之一,徐渭的本性也极其狂乖,经常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但是他也是位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书画家,尤其在画史上被称为“青藤”。但是他自己评价其书法成就最高,并对米芾的书法推崇备至。徐渭的书法在米芾思想的基础上更加率真奔放,尤其在用笔上的提按幅度达到了极限。米芾书法八面出锋,而徐渭则更加夸张和放纵。体现在章法上,徐渭比米芾更加放荡不拘而不失严谨,大开大合而不失和谐。在清初,师法米芾最有成就的是王铎。王铎是清初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他受米芾思想的影响,在米芾提倡的直率性和本我性上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用墨和书写大字上。清初,大幅纸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对书画的大小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在明代之前纸的篇幅较小,多见于书家的尺牍和手札,其难以很好的发挥。到了清代,纸的发展为书家提供了巨幅创作的可能。王铎应用大幅纸张,用大笔在纸张上进行创作,这样更能更好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他所作的大条幅行草书,字如斗篷,且每行多在十个字以上。为了强调整体的气势和墨色的变化,他把四五字為一组,开头的字墨色及其厚重,并开创涨墨法,有是首字都难以辨认,逐步将每组字的体势变化相气势连用。在墨色上,王铎不仅注意到从湿到干的墨色和墨块的大小变化,而且将涨墨应用到了极致,使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王铎涨墨法的应用也被当代人经常借鉴。
在当代,学米之人繁多也出现了一大批能手,频繁在书法展中看到学米的身影。可见米芾书法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他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当代书法家和爱好者都把米芾的书法视为经典,尤其在高校的书法专业,米芾的法帖是必修课。他张扬的个性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体现在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心境,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表达自己书法艺术的高度。他书学思想的变革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探索,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高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沈鹏.米芾的书法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刘宗超.书法新古典群体的创作理路[J].书法赏评,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