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娟
摘要:上市公司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本文从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阐述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严格按照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上市公司提供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必须是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编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特征的财务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兩个特征是相关性特征和可靠性特征。但是,对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较多。
(一)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靠性
可靠性是以公司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准进行衡量,公司必须按照可靠性原则对相关数据进行正确呈报。而在实际业务中,有的上市公司对财务数据进行粉饰造假,严重违反可靠性要求。
例如,部分企业利用“利润”进行人为调节,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费用资本化、时间差等各种手段调节利润,通过调整投资收益、研发费用、应收账款、前期差错更正等会计科目达到财务舞弊的目的,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财务数据造假的现状,严惩阻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企业。
(二)违反相关性要求
相关性需要企业提供的数据有助于内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使他们能够利用相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但是,有的上市公司违反会计法规,对公司不利的信息瞒报、漏报,严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或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无关,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不能根据公司提供的相关报告进行正确地分析或评价。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需要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数据严格按照实际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进行呈报,不能滞后。部分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没有严格按照及时性的要求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评价和决策。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会计信息呈报的正确与否,应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外部因素有会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内部因素有股权结构、审计机构的设置、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外部因素:
(一)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和违法成本过低。《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财务人员如何正确地进行财务操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但是相关法律的具体操作细则不够明确,会计人员需要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职业判断,为财务舞弊埋下了隐患。例如,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完整性特征,不同的财务人员理解不一样。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的会计处理也需要财务人员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选择,这也为相关会计处理统一口径制造了难题。
同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的违法成本过低,如对管理层的处罚过轻,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违反会计法的相关处理原则,进行财务造假。
(二)外部监管力度不够。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厅等都属于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尽管这些机构在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漏洞,使得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在一些薄弱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准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管,因此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信息情况层出不穷。
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严格审查。在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外,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严格遵循独立性原则,审核被审计公司的财务信息并出具审计报告。
但是,在实际业务中,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会存在某种关系,当某一客户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客户,或者从该客户获得的收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不匹配,那么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被影响。
内部因素:
(一)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股东为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激励和控制而形成的制度安排,是由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和执行经理层等形成的一定的关系框架。
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二者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进行财务隐瞒。经营者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但是所有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管经营者,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再者,如果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比如: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东所占份额最高;董事会选举制度不完善,内部董事占比大,独立董事不独立等问题,更加会导致股东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控,公司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违法行为。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
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公司内部财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建立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内控制度和执行情况审计和项目预决算等专项审计。董事会直接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人员的任免也由董事会直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根本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如果上市公司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董事会成员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干扰审计工作,使得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完全不能发挥审计作用,审计部门丧失审计的独立性,那么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例如,审计人员向上层反映财务信息问题,但是迟迟没有收到回应会导致整改意见拖延,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销售部在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时,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信息的含混不清也会影响审计监管。另外,上市公司大额审批环节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措施的缺失
上市公司对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在合同中会事先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措施,如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甚至零持股,那么,经营者不会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进行考虑,进而会导致经营者的短期经营行为,为了自身利益,获得更多隐性收入,管理者可能会与会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进行财务信息造假,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三、促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虽然我国有多部相关法律明确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过程和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但是很多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细则不够完善,很多条例的应用环境可能与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相符合。因此,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的规章制度,详尽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变得势在必行,同时,明确上市公司存在违规会计操作时有哪些具体的处罚措施,可以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并且,可以将违规操作的上市公司信息定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提醒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
(二)加大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管力度
为了及时规范上市公司的违法操作行为,需要“内外双管齐下”,不仅加大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还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职责。在外部监管方面,证监会可以建立起相关的会计突击检查队伍,检查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和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并严厉惩罚违法行为,进行后续监督并令其整改。同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并加强政府部门对会计师事務所的监管,保证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遵从独立、公开、客观的原则执行审计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同时,国家应制定多渠道的监管措施,曝光进行违规操作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让社会公众能更轻易获取相关信息,避免投资陷阱。
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监控力度,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通过改善公司的职能结构,同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地位,成立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业务执行日常审查和突击检查,并完善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经营者存在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我国需要完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机制,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份占的比例较大,但其流动性较差,而国有股东不能像其他股东一样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缺乏大股东的监督管理,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违法操作。因此,上市公司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赋予监事会更高的权利,使其完全独立于董事会,达到监管的目的。同时,政府部门需要立法规范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力,强制要求企业对监事会进行改革,从而维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防止经营者进行会计信息舞弊。
(四)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措施
所有者需要制定激励措施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可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上市公司采取的内部激励措施主要是短期薪资报酬激励,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制定相应的长期激励措施。因此,制定科学的激励措施,将短期与长期薪酬激励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效减少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任命经营管理者,制定详细的长期激励措施,如可以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措施来激励经营者的行为。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实现奖罚分明,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一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5 (5):123-124.
[2]陶雄华,曹松威.会计信息质量、政治关联与公司债融资成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 (03):89-96.
[3]卜繁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 (06):147-148.
[4]虞黄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 (17):153-153.
[5]唐媚媚,罗夏.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之友2019 (04):116-121.
[6]王晓燕,李雨泽.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以海联讯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7 (07):5-8.
[7]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 (01):25-30.
[8]郝慧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8 (18):8-9.
[9]宋龙飞,李庆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原因与对策_以皖江物流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4):29-32.
[10]贾锐.试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治理[J].财会研究,2015 (02):207-207.
[11]孙碧霄.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经济,2015 (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