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6-03 04:44龚妮王优郭肇达
科技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婚恋观对策分析大学生

龚妮 王优 郭肇达

摘  要: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3个特点:第一,大学生婚恋观整体较为保守,部分观念较为开放;第二,大学生婚恋观在校期间会发生波动,经历了保守—开放—保守的过程;第三,大学生婚恋观发展不平衡。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该文从这3个方面给出引导大学生建立文明、健康、理性婚恋观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198-02

婚恋观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和恋爱上的体现。婚恋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婚姻和恋爱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性。不久前,网络上流传着与“相亲”有关的表单,一张是“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另一张是“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明码标价、条件苛刻,这两张表单赤裸裸地把婚姻和爱情物质化、功利化。虽然物质保障是婚姻和恋爱的基础,但是脱离了情感基础的婚姻和恋爱是扭曲的。恋爱已经是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快速发展时期,正是婚恋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大学生的感情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获得帮助的渠道却非常少,这种不平衡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大学生婚恋观及其婚恋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习、生活。近年来,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不良观念的冲击,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调查、了解、分析大学生婚恋观,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该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旨在考察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特征、成因及其对策。

1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其特征

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1],将婚恋观分为恋爱动机、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倾向、婚姻忠诚观、婚姻价值观,得分越高表示婚恋观越保守。对在校大学生共发放了500份问卷,经过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答率92.4%。该研究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1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婚恋观总分为170分,分数越高、婚恋观越保守。理论上,85分为婚戀观开放与保守的交界点。约有73.6%的大学生的婚恋观总分在103分以上,26.2%的大学生婚恋观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也就是说,73.6%的大学生都具有较为保守的婚恋观,另外,只有0.2%的大学生持有较为开放的婚恋观。大部分大学生所持有的保守婚恋观具体表现为不大容易接受婚前行为、接受传统分工观念、择偶时更加注重父母师长的建议、比较介意婚姻中双方是否忠诚。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婚恋观较为保守,而且婚恋观各个因子之间得分也有高有低,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性爱抉择观、婚姻价值观、婚姻忠诚观、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性爱抉择观和婚姻价值观得分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较为保守。在性行为和性关系上持谨慎的态度,并以情感和道德支配性行为。在婚姻价值观上,期待自我选择婚姻、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而婚姻自主观和婚姻角色观得分较低,反映了大学生在这两个问题上持有较为开放的观点。这表明大学生更愿意自己寻找配偶、接受男女平等的婚姻观。

另外,不同性别、民族、专业类型、恋爱次数在不同婚恋观因子上差异显著。

婚姻自主观在性别和居住情况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比男生高,说明男生在婚姻选择中更加注重自主性;通过事后检验发现随父母生活的大学生婚姻自主观更保守,更关心其他人的意见,随其他亲属生活的大学生婚姻自主观更开放,更注重自主性。婚姻忠诚观在年级和父母关系上有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大一的学生以及父母关系很好的学生的婚姻忠诚观更保守,更注重婚姻的忠诚;大三的学生以及父母关系一般的学生的婚姻忠诚观更开放,更不注重婚姻中的忠诚。婚姻价值观在生源地上有差异,城市大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这说明城市大学生的婚姻忠诚观更为保守,更倾向于志趣相符的婚姻关系。

1.2 大学生婚恋观的特征

在描述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基础上,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大学生婚恋观所包含的3个特征:第一,从横向来看,大学生婚恋观整体较为保守,部分观念较为开放。近期,婚恋观较之以往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并且伴有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开放性的婚恋观,大学生也会受到当前婚恋观的影响。可以看出大学生部分婚恋观的确受到影响,与传统婚恋观相比,更加注重自己在婚姻选择上的主动权、更加接受平等的婚姻生活分工。但是,婚恋观的其他方面还与传统婚恋观一致,秉持谨慎的性观点,以价值观相同作为选择配偶的标准。第二,从纵向来看,大学生婚恋观会发生波动,经历了保守—开放—保守的过程。婚恋观在大一总分最高,在大二婚恋观总分开始下降,大三的婚恋观的总分最低。而到了大四,婚恋观总分又升高。这说明大学生在刚入学时,持有较保守的婚恋观,在大二大三两年期间,婚恋观变得开放,大四又回到保守的婚恋观。第三,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婚恋观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婚恋观7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偏向开放,性爱抉择观、婚姻价值观趋向保守。并且婚恋观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居住情况、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2  引导大学生婚恋观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引导。

(1)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父母的婚恋价值能够正向预测子女的婚恋价值,其中父亲的作用尤为明显[3]。这都说明了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父母能够为子女传递优秀的婚恋观。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看,儿童通过观察父母之间的行为模式来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言传身教”。观察历史名人的故事都不难发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所以父母在生活中应注意:第一,在家庭教育中采用自由民主的教育方法,不应事无巨细全部安排妥当,应该让子女有自由探索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也有利于未来在配偶选择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第二,在家庭中也应该加强挫折教育,给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机会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无论成功失败家庭都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坚强的后盾,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未来遇到问题也能勇敢自信地面对;第三,在孩子犯错误时尽量减少惩罚,多使用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和暂时隔离等方法纠正其不当行为;第四,加强自我管理,以身作则,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即使发生了冲突也该尽量用理智温和的方法解决冲突,父母应给孩子建立正面的、理智的、有担当的榜样形象。

(2)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系统的教育模式,学校拥有的教育途径和效果优势是其他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学校必须占主导地位。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课程或讲座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爱情的正确认识,真正的爱情应该来源于心灵的共鸣,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不应该单纯为了摆脱压力而恋爱,也不该刻意迎合潮流为恋爱而恋爱,要建立健康的恋爱动机。第二,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虽然爱情很美好,但是学生时代的第一要务是学习,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无法长久,学习则是以后良好的物质条件的基础。第三,正确处理恋爱与普通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表明恋爱中大学生的社会孤独感比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更强,这说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容易由于缺乏社会交往而产生孤独感[4],在爱情中两个人之间良好的恋爱关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局限于二人关系而忽略正常人际交往。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性观念变得越来越开放,相应的性教育也应加强,包括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律教育,加强避孕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第五,加强问題解决和挫折教育,恋爱并不总是甜蜜的也不总是成功的,在爱情中面临矛盾甚至是爱情破裂时都要求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矛盾以及正确处理矛盾。第六,加强婚姻法制教育和婚恋道德教育,培养家庭责任意识,继承忠贞专一的美德,让大学生能意识到夫妻关系应该由夫妻双方共同经营,家庭责任应该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家庭地位高于女性的落后婚姻角色观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3)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生活中在社会大环境中,不停地接受社会舆论的暗示,社会传递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这也要求主流传媒能向大众传播正面的优秀的婚恋观。有些电视节目宣传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拜金价值观就对大众起到了非常不良的引导作用,并且容易让人产生“女性总是肤浅拜金”的偏见。还有一些明星出轨的社会热点,会对大学生的婚姻忠诚观产生不良影响。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由于职业特殊性,导致他们会有很多追随者和崇拜者,明星的行为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效仿,因此明星也该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人格尚不完善的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最后,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轻而易举就能获取各种暴力、色情的不良视频,应该由学校和家庭提供健康的宣传教育途径,促进全社会净化网络环境,还大学生一个绿色和谐的学习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 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 埃什尔曼·罗斯,著.家庭导论[M].潘允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56-57.

[3] 童辉杰,赵郝锐.大学生婚恋价值的代际传递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8):623-629.

[4] 李雪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92-96.

作者简介:龚妮(1987—),女,汉族,湖南临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老年社会工作。王优(1995—),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郭肇达(1992—),男,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媒体与社会学、老年心理学。

猜你喜欢
婚恋观对策分析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